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选修3-4第十二章 机械波1 波的形成和传播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选修3-4第十二章 机械波1 波的形成和传播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本章知识脉络,本章要点追踪及典题例析,课外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机械波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对本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进一步地理解,并能熟练应用本章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2.能力目标在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物理方法教育目标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和进一步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一定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复习重点:对物理概念的深刻含义、对物理概念的综合性运用★教学方法:复习提问,讲练结合,学案导学★教具投影片,学案★教学过程一、本章知识脉络 二、本章要点追踪及典题例析1.机械波的产生条件:①波源(机械振动)②传播振动的介质(相邻质点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机械波的分类机械波可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1)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2)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叫纵波。分类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关系形状举例横波垂直凹凸相间;有波峰、波谷绳波等纵波在同一条直线上疏密相间;有密部、疏部弹簧波、声波等3.机械波的传播(1)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机械波的传播是匀速的。波速、波长和频率之间满足公式:v=λf。(2)介质质点的运动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的简谐运动,是变加速运动,介质质点并不随波迁移。(3)机械波转播的是振动形式、能量和信息。(4)机械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而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4.机械波的反射、折射、衍射、干涉一切波都能发生反射、折射、衍射、干涉。特别是衍射、干涉,是波特有的性质。(1)衍射。①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②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跟波长相差不多。(2)干涉。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是:两列波源的频率必须相同。在稳定的干涉区域内,振动加强点始终加强;振动减弱点始终减弱。“波峰和波峰叠加得到振动加强点”,“波谷和波谷叠加也得到振动加强点”,“波峰和波谷叠加得到振动减弱点”。【例1】 如图所示,S1、S2是两个相干波源,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相同。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某一时刻它们所发出的波的波峰和波谷。关于图中所标的a、b、c、d四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质点振动最强,d质点振动既不是最强也不是最弱 B.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d质点振动都最强C.a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弱的, b、c、d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强的D.再过T/4后的时刻a、b、c三个质点都将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因此振动最弱答案:B、C【例2】 如图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 cm,且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m/s和0.5m。C点是BE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E两点都保持静止不动B.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cmC.图示时刻C点正处于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上运动D.从图示的时刻起经0.25s,B点通过的路程为20cm答案:BCD5.多普勒效应当波源或者接受者相对于介质运动时,接受者会发现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学习“多普勒效应”必须弄清的几个问题:(1)当波源以速率v匀速靠近静止的观察者A时,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变大了。但不是“越来越大”。(2)当波源静止,观察者以速率v匀速靠近波源时,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也变大了。(3)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变大。 (4)当波源与观察者背向运动时,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变小。【例3】(2004年高考科研测试)a为声源,发出声波;b为接收者,接收a发出的声波。a、b若运动,只限于在沿两者连线方向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静止,b向a运动,则b收到的声频比a发出的高B.a、b向同一方向运动,则b收到的声频一定比a发出的高C.a、b向同一方向运动,则b收到的声频一定比a发出的低D.a、b都向相互背离的方向运动,则b收到的声频比a发出的高答案:A6.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从图形上看好象没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它们有本质的区别。(1)物理意义不同:振动图象表示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移;波的图象表示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的位移。 (2)图象的横坐标的单位不同:振动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波的图象的横坐标表示距离。(3)从振动图象上可以读出振幅和周期;从波的图象上可以读出振幅和波长。简谐振动图象与简谐横波图象的列表比较: 简谐振动简谐横波图象坐标横坐标时间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质点的振动位移各质点在同一时刻的振动位移研究对象一个质点介质中的大量质点物理意义一个质点在不同时刻的振动位移介质中各质点在同一时刻的振动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原有图形不变,图线随时间而延伸原有波形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运动情况质点做简谐运动波在介质中匀速传播;介质中各质点做简谐振动7.波的传播是匀速的,介质质点的运动是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一个周期内,波形匀速向前推进一个波长。n个周期波形向前推进n个波长(n可以是任意正数)。因此在计算中既可以使用v=λf,也可以使用v=s/t,后者往往更方便。任何一个介质质点在一个周期内经过的路程都是4A,在半个周期内经过的路程都是2A,但在四分之一个周期内经过的路程就不一定是A了。8.描述波的物理量——波速、周期、波长:(1)波速v:运动状态或波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率;同一种波的波速由介质决定。注:在横波中,某一波峰(波谷)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速。(2)周期T:即质点的振动周期;由波源决定。(3)波长λ:在波动中,振动位移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注:在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波谷)之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结论:(1)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恰好为波长。由此:①v=λ/T=λf;λ=vT. ②波长由波源和介质决定。(2)质点振动nT(波传播nλ)时,波形不变。(3)相隔波长整数倍的两质点,振动状态总相同;相隔半波长奇数倍的两质点,振动状态总相反。9.波的图象的画法波的图象中,波的图形、波的传播方向、某一介质质点的瞬时速度方向,这三者中已知任意两者,可以判定另一个。(口诀为“上坡下,下坡上” ;或者“右上右、左上左))10.起振方向:介质中每个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都和振源开始振动的方向相同。【例4】 在均匀介质中有一个振源S,它以50HZ的频率上下振动,该振动以40m/s的速度沿弹性绳向左、右两边传播。开始时刻S的速度方向向下,试画出在t=0.03s时刻的波形。解析:从开始计时到t=0.03s经历了1.5个周期,波分别向左、右传播1.5个波长,该时刻波源S的速度方向向上,所以波形如右图所示。【例5】 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20m/s。P是离原点为2m的一个介质质点,则在t=0.17s时刻,质点P的:①速度和加速度都沿-y方向;②速度沿+y方向,加速度沿-y方向;③速度和加速度都正在增大;④速度正在增大,加速度正在减小。以上四种判断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 B.只有④C.只有①④ D.只有②③解析:由已知,该波的波长λ=4m,波速v=20m/s,因此周期为T=λ/v=0.2s;因为波向右传播,所以t=0时刻P质点振动方向向下;0.75 T <0.17s< T,所以P质点在其平衡位置上方,正在向平衡位置运动,位移为正,正在减小;速度为负,正在增大;加速度为负,正在减小。①④正确,选C三、课外练习1.如图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由图可知:这列波的振幅为5cm,波长为 4m 。此时刻P点的位移为2.5cm,速度方向为沿y轴正方向,加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 Q点的位移为-5cm,速度为 0 ,加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2.如图是一列波在t1=0时刻的波形,波的传播速度为2m/s,若传播方向沿x轴负向,则从t1=0到t2=2.5s的时间内,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______,位移为_____。解析:由图:波长λ=0.4m,又波速v=2m/s,可得:周期T=0.2s,所以质点M振动了12.5T。对于简谐振动,质点振动1T,通过的路程总是4A;振动0.5T,通过的路程总是2A。所以,质点M通过的路程12×4A+2A=250cm=2.5m。质点M振动12.5T时仍在平衡位置。所以位移为0。3.在波的传播方向上,距离一定的P与Q点之间只有一个波谷的四种情况,如图A、B、C、D所示。已知这四列波在同一种介质中均向右传播,则质点P能首先达到波谷的是( )解析:四列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则波速v应相同。由T=λ/v得:TD>TA=TB>TC;再结合波动方向和振动方向的关系得:C图中的P点首先达到波谷。4.如图是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速v=0.5m/s,画出该时刻7s前及7s后的瞬时波形图。解析:λ=2m,v=0.5m/s,T ==4 s.所以⑴波在7s内传播的距离为x=vt=3.5m=1λ⑵质点振动时间为1T。方法1 波形平移法:现有波形向右平移λ可得7s后的波形;现有波形向左平移λ可得7s前的波形。 由上得到图中7s后的瞬时波形图(粗实线)和7s前的瞬时波形图(虚线)。方法2 特殊质点振动法:根据波动方向和振动方向的关系,确定两个特殊点(如平衡点和峰点)在3T/4前和3T/4后的位置进而确定波形。请读者试着自行分析画出波形。5.如图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经过0.2s时的波形图象。求:①波传播的可能距离 ②可能的周期(频率)③可能的波速 ④若波速是35m/s,求波的传播方向 ⑤若0.2s小于一个周期时,传播的距离、周期(频率)、波速。解析:①题中没给出波的传播方向,所以有两种可能:向左传播或向右传播。向左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x=nλ+3λ/4=(4n+3)m (n=0、1、2 …)向右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x=nλ+λ/4=(4n+1)m (n=0、1、2 …)②向左传播时,传播的时间为t=nT+3T/4得:T=4t/(4n+3)=0.8 /(4n+3)(n=0、1、2 …)向右传播时,传播的时间为t=nT+T/4得:T=4t/(4n+1)=0.8 /(4n+1) (n=0、1、2 …)③计算波速,有两种方法。v=x/t 或v=λ/T向左传播时,v=x/t=(4n+3)/0.2=(20n+15)m/s. 或v=λ/T=4 (4n+3)/0.8=(20n+15)m/s.(n=0、1、2 …)向右传播时,v=x/t=(4n+1)/0.2=(20n+5)m/s. 或v=λ/T=4 (4n+1)/0.8=(20n+5)m/s. (n=0、1、2 …)④若波速是35m/s,则波在0.2s内传播的距离为x=vt=35×0.2m=7m=1λ,所以波向左传播。⑤若0.2s小于一个周期,说明波在0.2s内传播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则:向左传播时,传播的距离x=3λ/4=3m;传播的时间t=3T/4得:周期T=0.267s;波速v=15m/s.向右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λ/4=1m;传播的时间t=T/4得:周期T=0.8s;波速v =5m/s.点评:做此类问题的选择题时,可用答案代入检验法。6.一列波在介质中向某一方向传播,如图是此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且此时振动还只发生在M、N之间,并知此波的周期为T,Q质点速度方向在波形中是向下的。则:波源是_____;P质点的起振方向为_________;从波源起振开始计时时,P点已经振动的时间为______。解析:由Q点的振动方向可知波向左传播,N是波源。由M点的起振方向(向上)得P质点的起振方向向上。振动从N点传播到M点需要1T,传播到P点需要3T/4,所以质点P已经振动的时间为T/4.7.如图是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开始计时)的波形图,已知在t=1s时,B点第三次达到波峰(在1s内B点有三次达到波峰)。则: ①周期为________ ②波速为______;③D点起振的方向为_________;④在t=____s时刻,此波传到D点;在t=____s和t=___s时D点分别首次达到波峰和波谷;在t=____s和t=___s时D点分别第二次达到波峰和波谷。解析:①B点从t=0时刻开始在经过t=2.5T=1s第三次达到波峰,故周期T=0.4s. ②由v=λ/T=10m/s. ③D点的起振方向与介质中各质点的起振方向相同。在图示时刻,C点恰好开始起振,由波动方向可知C点起振方向向下。所以,D点起振方向也是向下。④从图示状态开始计时:此波传到D点需要的时间等于波从C点传播到D需要的时间,即:t=(45-4)/10=4.1s; D点首次达到波峰的时间等于A质点的振动状态传到D点需要的时间,即:t=(45-1) /10=4.4s; D点首次达到波谷的时间等于B质点的振动状态传到D点需要的时间,即:t=(45-3)/10=4.2s;D点第二次达到波峰的时间等于D点首次达到波峰的时间再加上一个周期,即:t=4.4 s+0.4s=4.8 s. D点第二次达到波谷的时间等于D点首次达到波峰的时间再加上一个周期,即:t=4.2s+0.4s=4.6s.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波的形成和传播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目标,预习内容,提出疑惑,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3 波长、频率和波速导学案及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网络,知识要点及典型例题,当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2 波的图象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