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1课 春夏秋冬 (部编版,优质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555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1课 春夏秋冬 (部编版,优质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555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1课 春夏秋冬 (部编版,优质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555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 春夏秋冬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 春夏秋冬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播放儿歌视频,引入新课,观察图片,初读课文,细读课文,随文识字,写字指导,评价书写,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春夏秋冬课题春夏秋冬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源:Zxxk.Com]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四季特征及现象。课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课文,自学字词。(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一、播放儿歌视频,引入新课。(用时:3分钟)1.春天到,春天到,小草探头问声好。夏天到,夏天到,大肚青蛙呱呱叫。秋天到,秋天到,苹果柿子枝头闹。冬天到,冬天到,小伙伴们穿棉袄。2.同学们,儿歌中提到了几个季节?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着重指导读好生字“春”。1.4个季节。2.现在是春暖花开的春天。三人一起晒太阳,chūn,春天的春。)二、观察图片,初读课文。(用时:7分钟)1.同学们,请看第2页的四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这四幅图分别代表哪个季节?先把你看到的内容和你的同桌分享一下。2.谁能用完整的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3.文中是怎样介绍这几幅图的?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1.鲜花、柳条、荷花、荷叶、小水滴、红叶、雪人、房子等2.学生练说。3.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20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2.指导学生自读课文。(1)分部分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2)让学生选读课文,重点引导说说春天景物的变化,教师相机点拨。3.看图学习课文第1部分词语。(1)出示“春风”图片,指名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认读词语“春风”。(3)引导想象表达,春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呢?春天还有哪些景物?(4)指导识记“春”“风”二字,并口头比赛组词。(5)指导书写“春”和“风”。(重点指导:“春”在田字格中上宽下窄,三人同在阳光下,书写时强调春光明媚与日有关, “风”的“横折弯钩”不同于以前学过的横折钩,“钩”部分写时要稍斜一点。)(6)总结“春风”一词的学习方法:识记生字——想象情景——有感情地朗读。4.出示学习导航,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夏雨、秋霜、冬雪”等词。(1)小组同学看图自学以上三个生词。(2)全班交流:夏天的特点是什么?秋天和冬天呢?教师相机讲解“霜”和“雪”的区别。(3)指导学生朗读三个词。(4)指导书写生字“冬”“雪”,并展示交流。5.多媒体课件出示:风声、雨景、霜降、下雪的场景。 (1)用连线题形式学习新词: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3)认读新字:吹、落、降、飘。用动作演示的方式理解四个动词。吹字要用口,所以是“口”字旁。夏天的雨从天上落下来。降与落意思接近,组词“降落”。轻柔的东西才会飘,被风吹起就会飘,强调“风”字旁。(4)全班齐读四个词,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表达对四季的喜爱之情。6.全班认读生词: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1.听教师范读课文。2.指导学生自读课文。(1)分部分读课文。(2)让学生选读课文。3.看图学习课文第1部分词语。(1)1.春风吹绿了柳芽,吹红了桃花。(2)认读词语“春风”。(3)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地上长满了绿绿的小草,枝头百花齐放,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4)春组词:春天 春光 风组词:大风 吹风(5)练习书写“春”和“风”。(6)总结“春风”一词的学习方法:识记生字——想象情景——有感情地朗读。4.出示学习导航,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夏雨、秋霜、冬雪”等词。(1)小组同学看图自学以上三个生词。(2)夏天的特点:温度高、雨水多。秋天的特点:瓜果飘香、有霜降,霜是在寒冷的清晨,树叶上、车窗上、地面上,常常会出现一层薄薄的结晶。冬天的特点:寒冷、下雪。(3)学生朗读这三个词。(4)指导书写生字“冬”“雪”,并展示交流。5.多媒体课件出示:风声、雨景、霜降、下雪的场景。 (1)用连线题形式学习新词: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3)认读新字:吹、落、降、飘。用动作演示的方式理解四个动词。(4)全班齐读四个词,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表达对四季的喜爱之情。6.全班认读生词: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四、写字指导,评价书写。(用时:10分钟)1.出示评价标准:书写正确、占位准确、干净整洁。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每个字的主要笔画。3.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描一个,写一个。4.同桌互评,全班评。比一比,看谁写得最漂亮。[来源:学,科,网]1.春天的“春”的主要笔画是第三横。2.“入”字进门要低头。3.我发现所有与寒冷有关的字都是两点水,“冬”的两点上下要对齐,两点在竖中线上。4.“风”和“飞”字的横斜钩要圆润倾斜,不同于横折弯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记忆本课生字、词语,背诵课文。2.能通过朗读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来源:Z。xx。k.Com]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课前准备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用时:4分钟)1.出示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开火车用上生字说一句话。2.板书课题,引入新课。3.读词: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再次引导学生回顾课文。1.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开火车用上生字说一句话。2.齐读课题。3.读词: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二、继续看图,学习新知。(用时:10分钟)1.在上节课里,我们认识了四季,现在是美丽的春天,那么,哪些同学能告诉我,春天里你看到了哪些很美的景物呢?2.指名说。 3.引导说话:(1)青青的小草在哪里?(2)红红的花儿在哪里?(3)跳出水面的鱼儿在哪里?(4)茂密的树林里有什么?4.多媒体课件出示: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 鸟入林5.指导读词,识读生字“入”。 “入”和“人”对比指导:进门要低头弯腰,捺就像低头弯腰的人;我们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人要写直。6.指导学生说完整的句子,看图说话要有一定的顺序。7.春天的景色真美呀!古代的人和我们一样喜欢春天,写下了很多赞美春天的诗,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并读一读,课后举行“赛诗会”。1.小芽、绿树、青山、青草、 红花 、游鱼、飞鸟…… 2.指名说。3.地上、枝头、河里、小鸟和各种动物。4.读词语。5.学习生字“入”。6.完整的句子:(1)池塘边,小草青青的。(或:池塘边青青的小草探出了脑袋。)(2)红红的花儿在山脚下开得很美丽。(3)池塘里,跳出水面的鱼儿正在呼吸春天的新鲜空气。(4)茂密的树林里小鸟飞来飞去。7.《春晓》《绝句》《元日》《春日》三、练习朗读,背诵课文。(用时:15分钟)1.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小组比赛读课文。3.出示课文内容填空。4.组织展示背诵。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小组比赛背书。3.尝试背诵。[来源:Z.xx.k.Com]4.上台展示。四、练习巩固,课外拓展。(用时:8分钟)1.出示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想象: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独特的美丽,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季节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景物?2.小组讨论。3.全班汇报。1.学生谈自己的看法。2.小组讨论。3.互相评价。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1.总结全文,每个季节都有它们独特的地方,让我们去慢慢品味吧!2.布置作业:通过上网查找、查阅资料等方法来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背一背关于春天的诗。1.品味每个季节的特点。2.《春晓》《绝句》《元日》《春日》《鸟鸣涧》《咏柳》《清明》《大林寺桃花》板书设计1.春夏秋冬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春天的景物:小芽、绿树、青山、青草、 红花 、游鱼、飞鸟……教学反思本课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四季图画:春风吹绿了柳芽,吹红了桃花;夏天蛙鸣,知了欢歌;秋天红叶似火,落叶飞舞;冬天雪花飘散,银装素裹。孩子们看到四季浮想联翩,不由得令人赞叹“风景美如画!”结合第三页的插图,注重字、词、句的拓展,给孩子呈现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如池塘边,青青的小草探出了脑袋。红红的花儿在山脚下开得很美丽。小鸟在树林里飞来飞去。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幅美好的图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春夏秋冬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引入新课,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看图识字,书写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春夏秋冬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学习新知,拓展练习,结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春夏秋冬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