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2.寓言两则《亡羊补牢》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5775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人教部编版亡羊补牢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亡羊补牢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认识新朋友,一起学课文,课文告诉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亡羊补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会写“亡、丢、叼、补、夜”5个字,会认“补、牢、叼、街”等9个字,能正确读写“逃亡、丢失”等词语。(重点) 2、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重点)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联系自己的体验谈感受。(重、难点)二、认识新朋友 1、会写生字、会解字义、辨字组词 。 wáng音序W部首亠字义 逃,失去 亡结构独体笔画数3组词 (逃亡)(流亡)形近字忙 造句 他常年流亡在外。 diū音序D部首丿字义 失去,遗落丢结构上下笔画数6组词 (丢失)(走丢)形近字去 造句 我把钥匙弄丢了。 diāo音序D部首口字义 用嘴衔住 叼结构左右笔画数5组词 (叼走)(叼着)形近字刀 造句小狗叼起一根骨头跑回窝里。 bǔ音序B部首衤字义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 补结构左右笔画数7组词 (补丁)(补衣服)形近字扑 造句他穿了一件满是补丁的衣服。 yè音序Y部首亠字义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 夜结构上下笔画数8组词 (夜里)(黑夜)形近字液 造句天色已晚,我只好在同学家过夜。 2、巧记新词语——会解词语。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亡:失去;丢失。牢:养牲畜的圈。放羊:把羊赶到野外吃草。圈街坊:邻居。赶快:抓住时机,加快速度。近义词是“赶紧”;反义词是“不急”。dǔ 还(hái)又读huán,如“还原”。 后悔:事后懊(ào)悔。 例句:事前要三思,免得将来后悔。近义词是“懊悔” 劝告:希望人改正错误或接受意见而说的话。近义词是“劝说”。 结结实实:坚固耐用。三、一起学课文。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句导读: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句导读:点明了故事的起因,养羊人发现养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养叼走了。[句导读:“原来”一词点出羊少的原因,从而引出下文。]段导读: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起因。第1自然段是本文的第一部分,交代羊被叼走的原因,总起全文。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句导读:“赶快”表明街坊的明智。朗读时要读出邻居对他的关心。]段导读:邻居劝养羊人修补羊圈。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句导读:养羊人认为羊丢了,修补羊圈于事无补。朗读时要读出养羊人不以为然的态度来。]段导读: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养羊人的目光短浅。第2、3自然段是本文的第二部分,讲养羊人不听邻居的劝告,认为修养圈没有用。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句导读:养羊人没有接受劝告,结果又丢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句导读:狼用同样的方法叼走羊,点心明养羊人当初不修着圈是错误的。朗读时“原来”“又”应重读。]段导读:再次丢羊,狼是从同一个窟窿钻进去的。他后悔没有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句导读:“后悔”说明养羊人知道错了,认识到要立刻修羊圈。]于是,他堵上了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句导读:“堵上”一词说明养羊人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酲悟。]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句导读:“再也”强调了养羊人修补羊圈后的结果,说明有了有错就改的重要性。]段导读:养羊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马上改正。第4、5自然段是本文的第三部分,讲养羊人再次丢羊后堵上了窟窿。四、课文告诉我 《亡羊补牢》讲养羊人因羊圈破了个窟窿,先丢了一只羊,由于他不听别人的劝告,又丢了一只羊,后来接受劝告,修补了羊圈,就不再丢羊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导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谜语激趣,导入新课,检测预习,纠正字音,随文识字,品读课文,比较字形,指导书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412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我会读,我知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学案,共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解决课后生字,读文,解释词语,边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