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70)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70),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选择题,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检测试卷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试卷说明: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请注意在规定地方填写班级姓名,包括答题纸和作文纸。 请注意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第一卷 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共 28 分) 一、默写:(7 分) 1 . “ 白 雪 纷 纷 何 所 似 ? ” 兄 子 胡 儿 曰 : “ 。 ” 兄 女 曰 : “ 。”(《咏雪》)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观书有感》) 无可奈何花落去, 。 。(《浣溪沙》) 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 ,不亦重乎?”(《〈论语〉十则》)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钱塘湖春行》)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次北固山下》二、选择题(1 6 分)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诱.惑(yòu) 内疚.(jiù)称职.(chènɡ) 停泊.(bó)哞哞(mōu) 曲.折(qū)开辟.(pì) 嫌恶.(è) 庇.护(pì)脸颊.(jiá)虐.杀(nüè)狩.猎(shǒu)抖擞.精神(soǔ)莽莽榛.榛(zhēnɡ) 津.津乐道(jīn) 踉踉跄.跄(qiànɡ)下列各项中有全.部.错.误.的一项是(A.头衔 葱笼)。(2 分) 晨曦 水波鳞鳞B.锁事 可鄙 澄澈兴高采烈C.肃杀 绵延 祷告苦心孤指D.秉告 决别 女涡心砰砰跳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静.谧.(安静)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御.聘(指官府) 小心翼.翼.(谨慎,严肃)
无.双.(没有第二个能够相比) 疲惫不堪.(忍受)攲.斜.(倾斜,歪斜) 头晕目.眩.(眼睛昏花)下列各组中,加点文言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 分)。裁.如星点(同“才”) 寒雪日内.集.(内部聚集)人烟市肆.(店铺) 元方入门不顾.(顾虑)碧瓦飞甍.(屋檐) 期.日中(约定)下车引.之(拉) 其家甚智.其子(聪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C.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 子也流泪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A.一进学校,我就看到了同学们热情的笑脸和亲切的问候。B.语文作业他都做完了,只剩下最后一道题还没写。C.通过老师的帮助,使我的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D.他不但接受了大家的批评,而且很快改正了错误。下面作家、作品、体裁、时代(国别)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郭沫若——《女神》——诗歌——现代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童话——丹麦C.白居易——《泊秦淮》——诗歌—唐D.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说——清下列各项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女娲造人》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改写的,全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智子疑邻》故事的主旨不在于说明人的先见,而在于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实际跟 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而遭到不同对待。《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借助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妙的 街景,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金色花》和《荷叶母亲》这两首散文诗都不是借助一种具体形象,而是通过直抒胸臆来抒发对母 亲的爱的。
三、语言运用(5 分) 学校要举办一个“走进文学”的活动,要求参与者用精练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方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请从以下作品中选择一部或其中的一篇,作出评点(3 分)供选作品:《繁星》《春水》《伊索寓言》
仿写句子(2 分) 我是清凉的小溪, 总想滋润干涸的土地; 我是勇敢的雄鹰, 总是向往辽阔的天空; 我是
总
。 我 是
总 。 第二卷:理解与感悟(共 32 分) 四、(一)阅读《塞翁失马》,回答问题。(共 7 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积累下列文言词汇,用现代汉语写出加点词的含义。 (2 分)
①有善.术者 ③人皆吊.之
②马无故亡.入胡 ④死者十.九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 分)居数.月 见宫殿数.十所此独以跛之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此独以.跛之故 以.亿万记近塞上之.人 下车引之.翻译句子:此何遽不为福乎?(1 分) 译文: ①本文蕴含的道理是: ,(2 分) ②成语“ , ”就出自本文。 (1 分) (二)阅读《风筝》片段,回答问题。(共 7 分)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甲( )断了蝴蝶的一只翅骨,又将风轮乙( )在地上,丙( )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 于是丁( )地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以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根据课文,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2 分)A.拉 B.抓 C.掷 D.扔 E.踩 F.踏 G.凛然 H.傲然甲( ) 乙( ) 丙( ) 丁( )找出描写小兄弟的动作、神情的句子。(1 分)
第一段文字中,作者把对弟弟的压制写得很严酷,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2 分)
(三)阅读《甘露的秘密》,回答问题。(6 分) 蚂蚁和蚜虫的关系简直可以说是亲密无间的,有时候,你会看到一群蚂蚁背着蚜虫川流不息地跑来跑去,那是蚂蚁在给蚜虫搬家。当蚜虫在一片植物上大肆蚕食,只剩下残茎败叶之后,蚂蚁就把这群祸害转移到另一处食物充足的地方去,使蚜虫能够饱食终日,好排泄出更多的蚜蜜来。在蚂蚁搬家的时候,也不会丢下为它提供美餐的好朋友不管。确定了新居之后,小蚂蚁就会把蚜虫一个一个搬到附近的植物上去。蚂蚁不仅是蚜虫的“卫士”,还是蚜虫的“保姆”。冬天临近了,雌蚜排出了一个个越冬卵。蚂蚁很担心这些卵会被冻坏,便不辞劳苦地把它一个个搬到外面晾晒,晒完后再搬回巢去。到了次年早春,蚜卵孵化了,这下又忙坏了小蚂蚁,它又主动承担了喂养小蚜虫的任务。直到春暖花开,蚂蚁又把小蚜虫一个个搬出洞来,放到植物上,让它去啃食鲜嫩的茎叶,以便自己从它的屁股后面捞.取.一点蚜蜜。(选自《中学生必读文库》)文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2 分)
蚂蚁是蚜虫的保姆,它作为保姆要为蚜虫做哪几件事?(3 分)
从全文看,捞.取.一词体现了作者对蚂蚁怎样的态度?(1 分)
(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2 分) 成全一棵树 ⑴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⑵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 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⑶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⑷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⑸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⑹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⑺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⑻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不想,也很难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⑼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 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⑽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 ⑾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
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⑿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⒀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接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⒁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⒂母亲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 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⒃他一下子怔住了。 ⒄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 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2 分)擎.着( ) 灼灼.( ) 拎.着( ) 绰.号( )第④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母亲复杂目光的含义。(3 分)
第⑧段面线句“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请联系全文,写出促使母亲做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2 分)
第②、④、⑧、⑨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 4 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的孩子;二是 。(1 分)从全文看,本文既写了 的经过,又写了 的经过,这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2 分)第⒄段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独白:戏
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20 字左右)(2 分)
第三卷 写 作(共 40 分) 五、作文(40 分)请以“最好的奖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说真话,诉真情。 (2)不少于 600 字,字迹工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 (70),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70),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70),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