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75)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75),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文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检测试卷(总分:15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诗文默写(10 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 分,填对十处即可) ①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②风轻悄悄的, 。(朱自清《春》) ③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⑤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⑥莫言下岭便无难,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⑦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⑧ 《 观沧海》 中, 以丰富的想象, 夸张的手法, 写大海吞吐日月, 含蕴群星的句子是 , ; , 。⑨《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 二.积累与运用(7 分)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呈报 头衔 澄清 静谧 B.厄运 霎时 惊惶 眩耀C.骸骨 宽恕 笑柄 贪婪 D.忙碌 祷告 蹒跚 妥当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A.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艺术家。 B.语言通顺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人们越是精确的把握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就能认清物质的本质,从而达到认识大自然,使之为人类 服务。为了避免再犯错误,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他是班上的清洁委员,很爱护环境卫生。放学回家经过校门时,看到了地上有纸团,他很自然地弯腰 拾起放进垃圾桶里, ,班会上,他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A、班主任发现了他 B、班主任发现了自己C、自己被班主任发现了 D、这被班主任发现了
三.阅读(5 5 分)(一)阅读以下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5 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 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 分)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②棹.数小舟,曳铁钯( )③湮.于沙上( ) 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3 分)(1)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 (2) 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 7.阅读理解全文后,用原.文.填空。(3 分)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 寺僧判断其“ 在水中” 、“ 顺流下矣” ; 讲学家判断其在“ ”, 理由是“ ”;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 分)8.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 分)答:
(二)阅读以下文段,回答文后问题。(8 分) 又一个花样年华 ①早在两千多年前,剪纸就已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漆器上就有以人物走兽花鸟为题材用金箔贴花剪刻的装饰品。1955 年在中国新疆丝绸古道附近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先后出土过剪纸, 其创作年代应在南北朝时期,剪纸图案采用的是团花形式,从内容看是祭奠用的。以后全国各地陆续出土了各朝各代的剪纸形式图案实物,其实用性更加显示了出来。宋代还有艺人在繁华都市大街剪出各种纸花、 纸字供人购买。②时令年节要贴窗花,门笺,挂年画春联,这与古代的“符”有关,“符”是古代祥瑞的征兆, 大都用于封建帝王歌功颂德,带有迷信色彩。明清以后,民间剪纸对巫术色彩逐渐淡薄,祈求喜庆的内容
越来越突出和重要,在我国农村、城镇、大都市,岁终年市最为热闹,借取中国汉字文化与动植物语句的 “谐音”和“隐喻”的手法,将民众欢乐吉庆祝福、祈求表达出来。如狮子是辟邪的祥兽,喜鹊是喜兆降 至的象征,梅花比喻“福、禄、寿、喜、财”五种福,鸡借其谐音“吉”寓为大吉大利,蝙蝠借“福”之 谐音寓意幸福……③中国是一个剪纸之国。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像中国这样具有如此普遍和带有“原发 性”的民间文化艺术。中国的剪纸不仅体现着中国民众的心理和审美,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一般地 说,我国剪纸大体上是北方较粗犷,南方较秀丽。④剪纸艺术长在民间、活在民间。它红红火火,透着淳朴、率真,吉祥,洋溢着中华民族的风格, 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上海人习惯把剪纸称为“花样”,在各种民俗节庆活动中被广泛采用,而多选用红色的纸张来进行剪制。你如果有时间,不妨拿起手中剪刀,选张大红纸,剪制下自己的心愿、祝福贴在自己的窗上、门上或居室里,喜气洋洋地过新年。9.中国的剪纸有哪作用?(4 分)
人们为什么“多选用红色的纸张来进行剪制”?(4 分)
(三)阅读以下文段,回答文后问题。(22 分)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二十年前,我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 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和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 到学校去。这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测试费,父亲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去县城卖掉 后再把钱给我。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和我上路了。 “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叨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凉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 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①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甩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这时,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 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淳。不知不觉,县城到了。 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地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
柴火打湿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实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实。”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道远路滑,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②我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钱,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钱往地上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风裹着雪吹过来,5 元钱落到父亲的脚边。父亲愣愣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捡地上的钱,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钱捡 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零度角,头几乎触到地上。父亲站 起身来,对那人说了一声“多谢了!”然后拉着我默默地离开。“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出门时父亲穿得有点少。③“你可得给我 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 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测试。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可能保送上大学。”眼看就要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测试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结尾 1:后来,我终于替父亲圆了上大学的梦。但是,20 年前的这一幕,从未在我心底消逝。每当天空飘起雪花,每当我毫不犹豫地给儿子掏出 5 元钱时,父亲 20 年前的叮嘱就会在耳边响起,异常地亲切而又清晰……结尾 2: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还会飘走似的, 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如果也遇到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什么,爹?” “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梳理作者写作的思路,把下面的空缺处补充完整。(4 分) 父亲摸黑砍柴 揣摩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1) 第①处画线句中的“冰凉”说的是雪花落在鼻尖上的感觉,而“酸”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一种感情?(2 分)
答:
(2) 第②处画线句写买柴者付钱时连用了“摸”“抓”“扔”几个动词,这几个动作体现出了他人性中 的哪些特点?(2 分)答:
(3) 第③处画线句体现的是父亲对“我”未来前途的期望,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认识。(4 分)答:
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试找出一例,说说它的表达效果。(1+3 分) 例子:
效果:
本文提供了两个结尾,联系全文内容,你认为哪个更好一点?说出你的理由。如果把本文的标题改为“一担柴的故事”,请你另写一个结尾。(3+3 分)(1) 你认为好的结尾是哪个?说出你的理由。(1+2 分) 答:是 ,因为
(2) 另写的结尾:
(四)名著赏读(10 分)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总的来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的内容:一是对 的歌颂;二是对 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 的 思考和感悟。(4 分) 根据要求,写出《伊索寓言》中的相关故事。(6 分) (1) 影射当时社会现实 ①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例如《 》
②表现穷人对为富不仁者的不满,例如《 》 (2) 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①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例如《 》 ②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例如《 》 ③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不可违背规律,例如《 》 ④嘲笑吹牛皮、说大话的,例如《 》 四.综合性学习。(8 分)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同样的新春佳节,各地自有各地的风俗习惯。同学们,放寒假了,过 大年了,我们在欢度春节时,用语文的视角来审视一下,体验一下,感悟一下我们民族的节日。【材料一】我国北方过大年的习俗:办年货、吃腊八粥、买糖果、桃绒花、宰牲禽、蒸糕饼、送灶王 爷、换门神、除夕守岁、拜新年。【材料二】春节来临之际,亲朋好友问好的拜年习俗,将成名副其实的“大拜年”。走亲、访友、书信、贺卡、电话拜年渐趋淡化,“短信拜年”和“网络拜年”正日益成为时尚,手指一点,便能够“全球通”,满世界地拜年贺岁。拥有 2.5 亿手机用户的中国内地,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中国网民大军已经达到 9000 万左右。(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叠字春联”在春节年俗风景线里,有一道特别美丽的文化景观,这就是:“叠”字的修辞现象。它们中有: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敲敲打打、唱唱跳跳、欢欢喜喜、岁岁年年、和和美美、高高兴兴、快快乐乐、轰轰烈烈、忙忙碌碌、花花绿绿、纷纷扬扬……如:“红红火火过大年,热热闹闹奔小康 “,正是这些叠字春联,使春节的春联文化风景线,为神州大地烘托出一派喜洋洋、和谐美满的新年欢庆 氛围。列举出自己家乡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三项以上(3 分)
你们那里的过年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大家举例说说传统的是怎样的,现在又是怎样的?(3 分)
请大家用叠字写一对春联。(2 分)
五.作文(70 分) 请以“ 在其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补充完整题目;②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1、略 2、B 3、D 4、D5、①经过 ②划船 ③埋没 ④颠,通“癫”,疯狂 6、略7、“湮于沙下,渐沉渐深”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求之于上流”8、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9、装饰 祭奠 歌功颂德 祈求喜庆(一点 1 分) 10、①红纸代表喜庆 ②红纸寓指红红火火的生活(一点 2 分) 父亲雪天卖柴 父亲的叮嘱 (1)对家庭生活的艰辛、父亲的辛劳而产生的酸涩之情。 (2)缺少同情心,不尊重贫困劳动者人格尊严。(3) 示例 l:同意。父亲的话是有道理的,因为知识改变命运。示例Ⅱ:父亲的话不尽正确,因为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变命运。(同意或不同意都可,只要能自圆其说,有自己的正确见解即可。) 13.答案示例:I.环境描写: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表达效果:以雪大来衬托父亲卖柴路上的艰辛和怕耽误我上学的急切心情。Ⅱ.环境描写: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表达效果:与前文呼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的鉴赏能力。(要点:能准确找出环境描写;合理分析其作用)14.(1)能针对所选结尾,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合理评价和赏析,且语言表达顺畅即可,视答题情况酌情给分。(选择结尾 1,且理由阐述充分,最高可得 2 分;选择结尾 2,且理由阐述充分,最高可得 3 分;只选择结尾,没有阐述理由,不得分。)
(2)能结合全文内容,紧扣题目“一担柴的故事”,表达方式不限。视情况酌情给分。 泰戈尔 母爱与童真 大自然 人生 《狼和小羊》《 猫和鸡》 《赫剌克勒斯和财神》 《农夫和蛇》 《乌龟和老鹰》 《狐狸和山羊》 《狐狸和蚯蚓》《鼹鼠》 17、略 18、略 19、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答案 (175),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与分析,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 (175),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175),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知识及其运用,古诗文阅读与积累,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