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2节 振动的描述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 知道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了解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2)能用这些概念描述、解释简谐运动。
(3)会计算经过一段时间后振子的位移和路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振幅、周期概念的理解。
(2)全振动的理解,振子经过一段时间位移、路程的计算。
教学难点
对全振动概念的理解,对振动的快慢和振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理解。
教学准备
水平弹簧振子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为什么女生的声音比男生的声音音调要高?
为什么我们能根据声音来辨别自己熟悉的人
这些现象都说明振动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何科学的描述振动呢?
如图所示,说话或者唱歌时,用手摸着喉部,能感觉声带的振动如图(2-7),声音的大小发生变化,声带振动也有变化,我们初中也学过描述声音的物理量,例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图2-7 感受声带的振动
一、振幅
因为振子在M与M’之间做简谐运动,所以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x存在最大距离,振子在最大距离的范围类做周期性运动
如图所示,如果用M点和M′点表示水平弹簧振子在平衡位置O点右端及左端最远位置,则|OM|=|OM′|=A,我们把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作振动的振幅。振幅是表示振动幅度大小的物理量,常用字母A表示,单位为m。振动物体运动的范围是振幅的两倍。
注意:振幅与位移的区别
(1)振子的位移是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故时刻在变化;但振幅是不变的。
(2)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它等于最大位移的数值。
二、周期和频率
教师活动:继续关注弹簧振子的运动示意图,并设问如下问题。
(1)物体从M运动到M′,算是一次全振动吗?
(2)物体从P0向左运动,再回到P0向右运动,算是一次全振动吗?
(3)怎样才算一次全振动?
1.全振动的特点:振动物体经过一次往复运动回到原来位置,且速度方向与初始时相同。
比如在振幅展示图中,如果从振动物体向右通过O的时刻计时,它将运动到M,然后向左回到O,又继续向左运动到达M′之后又向右回到O。这样一个完整的振动过程称为一次全振动。同理从M向左运动到M′之后又向右回到M是一次全振动,从P0向左运动到M′,再向右运动到M,继续向左回到P0,这也是一次全振动。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总是不断地重复着这样的运动过程,不管从哪里作为开始研究的起点,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总是相同的。
2.周期: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用T表示,单位s。
3.频率:物体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叫作振动的频率,数值等于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用f表示,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合Hz,1Hz=1 s-1。频率与周期的关系
周期和频率都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周期越小,频率越大,表示振动越快。
在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中,一个周期所对应的过程如下。
4.固有周期(频率)
大量研究表明,若物体仅在回复力作用下振动时,振动的周期、频率与振幅的大小无关,只有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其振动的周期(频率)称为固有周期(频率)
5.简谐运动路程和周期的关系
参考振幅展示图,(1)1个T内,物体的路程为4A。
(2)12T内物体的路程为2A。
(3)14T内物体的路程有3种情况,若从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开始运动,路程为A;若从平衡位置与最大位移之间某处向着平衡位置运动,路程大于A;若从平衡位置与最大位移之间某处向着最大位移处运动,路程小于A。
典题剖析
例1 如图所示,弹簧振子以O为平衡位置在BC间做简谐运动,则( )
A.从B→O→C为一次全振动
B.从O→B→O→C为一次全振动
C.从C→O→B→O→C为一次全振动
D.从D→C→O→B→O为一次全振动
答案:C
解析:一次全振动不是必须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只要再次同向经过某一位置,就完成了一次全振动,运动时间就是一个周期,运动的路程为4个振幅。
例2 (多选)如图,弹簧振子在BC间做简谐运动,O为平衡位置,BC间距离是10 cm,B→C运动时间是1 s,则( )
A.振动周期是1 s,振幅是10 cm
B.从B→O→C振子做了一次全振动
C.经过两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是40 cm
D.从B开始运动经过3 s,振子通过的路程是30 cm
答案:CD
解析:B→C→B为一次全振动,时间为2 s,所以周期为2 s,AB错;BC间的距离等于2A,A=5 cm,经过2次全振动,路程为8A=40 cm,C对;34个周期,路程为3A=30 cm,D对。
例3 一质点在平衡位置O附近做简谐运动,从它经过平衡位置起开始计时,经0.13 s质点第一次通过M点,再经0.1 s第二次通过M点,则质点振动的周期为多少?
答案:0.72 s或0.24 s
解析:由于振动的往复性,质点经过某一位置时因速度方向不确定会导致多解。将物理过程模型化,画出具体情景。
设质点从平衡位置O向右运动到M点,那么质点从O点到M点运动时间为0.13 s,再由M点经最右端A点返回M点经历时间为0.1 s,如图甲、乙所示。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O→M→A历时0.18 s,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得到T1=4×0.18 s=0.72 s。
另一种可能如图丙所示,由O→A→M历时t1=0.13 s。
由M→A′历时t2=0.05 s,则34T2=t1+t2,故T2=43(t1+t2)=0.24 s,所以周期的可能值为0.72 s和0.24 s.
课堂小结
高中物理第1节 波的形成和描述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第1节 波的形成和描述第1课时教案,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波的描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第3节 单摆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第3节 单摆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摆的周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4节 光的偏振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4节 光的偏振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偏振,光的偏振,光的偏振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