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A.人不知而不愠
B.杂然而前陈着
C.受地于先王而受之
D.长跪而谢之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贤德的人有这种天性,并且只有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B.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天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C.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天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吗?
D.不单单贤德的人有这种追求,人人都有。只不过贤德的人不能丧失罢了。
3.对选文第一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A.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B.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C.比喻论证 类比论证
D.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4.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
A.为什么贤者不怕死?因为他们把“义”看得比生命都宝贵。
B.“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德我”都是动摇“本心”的力量。
C.普通人虽然没有“义”,但可以通过向贤者学习而获得。
D.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晋毕阳之孙豫让①,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②,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知伯死于赵襄子③手,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曰:“欲为知伯报仇!”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注)①豫让: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知伯的家臣。②知伯: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③赵襄子:春秋末叶晋国卿,战国时期赵国的奠基人,谥号为“襄子”。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_______) ②去而就知伯(______________)
③及三晋分知氏(_____________) ④执问涂者 (______________)
6.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知伯死于赵襄子手
A.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B.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C.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始 事范 中 行 氏 而 不 说
8.翻译下列句子。
⑴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⑵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
9.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士”的精神。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年有裘葛之遗(wei),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注释]①卒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③垆:酒家的代称。
10.用“/”给乙文划线语句断句,划两处。
若 与 平 生 所 闻 不 合 发 书 详 正 必 无 所 疑 乃 已
1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①父母岁有裘葛之遗(__________) ②手不释书(__________)
③岂他人之过哉(__________) ④以一骡二马(__________)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13.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别日:“未可。”齐人三鼓。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岁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貳味,琴瑟不张⑤,钟鼓不修⑥,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选自《吕氏春秋·先己》)
(注释)①夏后伯启、有扈:古代人名。②浅:窄小。③教:这里指教化。④张:乐器上弦。⑤修:设置。⑥饬:通“饰”,修饰。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亲亲长长(_____________) ②彼竭我盈(_____________)
③必以信(_____________) ④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
15.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战/必以分人
B.战于长勺/夏后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
C.登轼而望之/吾民不寡,战而不胜
D.小大之狱/六卿请复之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期年而有扈氏服。
17.在(乙)文中,夏后伯启打仗不胜,他认为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作答)从文中看出夏后伯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8.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地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①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②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节选自魏徴《谏太宗十思疏》)
(注)①浚(jùn):疏通。②胜:战胜。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____________
2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1.语段(一)中“王曰:‘善。”请你结合文义,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22.语段(一)(二)中,邹忌和魏徽都通过设喻类比的劝谏艺术,委婉向君主提出自己的建议,但也有不同之处。请结合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摘自《陈涉世家》)
(乙)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①而孤,养于世母②吴氏。吴氏提携③鞠养④,幼而卓荦⑤。初读《诗》,因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摘自《北史·列传第六十四》)
(注释)①识:懂事。②世母:伯母。③提携:照顾。④鞠养:抚养、养育。⑤卓荦(luò):超出一般。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为天下唱 唱:________(2)因舍书叹曰 舍:________
2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置人所罾鱼腹中。
(2)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25.陈胜、吴广的组织领导力具体体现在哪里?请结合(甲)文内容具体分析。
26.陈涉和来护儿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2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志虑忠纯(______________) (2)悉以咨之(______________)
(3)时人异焉(______________) (4)益州既定(______________)
28.划分句子停顿,(两处)
是 以先 帝 简 拔 以 遗 陛 下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30.(甲)文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_____,而(乙)文则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 道歉 靠近,投靠 到,等到 拿,捉拿
6.C
7.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
8.⑴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⑵那(他)是一位义士,我(以后)只要小心躲开他就罢了。
9.甲: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有勇有谋、大义凛然、不卑不亢、不辱使命。
乙:豫让知恩图报、忠诚守节、舍生取义。
10.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11. ①给予、赠送; ②放下; ③难道; ④用。
12.①他们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品德有没有养成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②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好像不认识,有的时候因为太专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
13.我们青少年学习时,要把心思用在读书、学习上,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不能心有杂念,在生活方面不能和别人攀比。这样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14. 亲近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实情 击鼓
15.B
16.①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战,(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②满一年有扈氏就归顺了。
17.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夏后伯启是一个能吸取作战失败的教训,励精图治,严于律己的人。
18.①政治公平取信于民。②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③洞察时政,进谏献言。④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19. (1)偏爱 (2)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20.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
21.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出他的矜持和尊贵。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
22.语段(一)(二)中的邹忌和魏徽都通过设喻类比委婉向君主提出自己的建议,不同之处是邹忌从比美的亲身经历出发,以小见大;而魏徽通过树、水、德三方面正反对比说理。
23. 唱:同“倡”,倡导 舍:放下、丢下
24.(1)(把丝帛)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2)同伴们惊讶于他的言辞,认为他的志向很豪壮。
25.示例:①善于分析形势(洞察力强),从“天下苦秦久矣”可以看出;②在危机时刻保持清醒果断(抓住矛盾,赢得人心),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③为起义做舆论准备,进一步巩固威望,从“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可以看出。
26.示例:陈胜与来护儿都胸怀大志。我们在自己年少时也应该有远大抱负和志向,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向陈胜、来护儿那样为实现志向不断努力。
27. 志向 询问 (感到)惊奇,(感到)诧异 已经,……之后
2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9.(1)奖惩功过、好坏(奖励好的,惩罚坏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
(2)诸葛亮当时才二十七岁,就提出(建议)良策,亲自出使(到)孙权那里,请求吴国助援
30. 忠诚,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远见卓识 才华出众,有勇有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八升九语文暑假专项衔接练习之文言文阅读,文件包含文言文阅读原卷版doc、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语文九上 专项六 文言文知识(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点字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翻译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语文八上 专项六 文言文知识(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点字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