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53)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53),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总分:100 分 其中卷面 3 分 时间:120 分钟) 第一卷一、语言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 分) (1)补写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6 分) ①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②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⑤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⑥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乡愁是什么?乡愁是王湾在《次北固山下》:“ , ”对家书的渴盼。乡愁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 , ”道出的游子之悲。(4 分)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小题。(9 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浑着青草味儿,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 kē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3 分)kē巢 酝酿. 应和. ,.( 2) 文中有一个错别字是 , 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 。( 2 分) ( 3) 解释词语“ 宛转” 的意思 。( 2 分) ( 4) 文中划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1 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C.《金色花》的作者是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获 1913 年诺贝尔文学奖。
A、 D.《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填入文中横线处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3 分)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花香阵阵,清风朗朗; ,你尽可轻启朱唇,品鉴暗香盈口,余味环绕。①语文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 花园; ②语文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③语文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语文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二、阅读(55 分)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9 分)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 “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5.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2 分)
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2 分)
文中第①段加点的“悄悄地”说明了什么?(2 分)
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2 分)
(二)(21 分)老海棠树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 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 奶在树下嘁:“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 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
地上,站在屋前,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舂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翝纸袋不时地冲我唠 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 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 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 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 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 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 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 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 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9.请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4 分)春: 夏: 秋: 冬: 作者在第一段说“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的影子里张望”,从全文看,张望是什么意思?体现了奶奶怎样的心理?(4 分)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及人物心理状态。(4 分)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我就不能有自己的工作?”文中出现几次“老海棠树”,下面链接材料中作者也提到几次“菊花”,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个形象有哪些共同作用?(6 分)材料一:“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材料二: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材料三: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高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 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从第④段中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相照应的句子。(3 分) [三](15 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4.翻译下列句子。(4 分)(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魏晋士大夫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组织一批门人食客编写。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书,其作者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他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后来人们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表示特定的年龄。 【乙】选文中的一些短语或句子已经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择善而从”“三入行,必有我师”。16、【乙】第一章从 、 、 三方面来说。(3 分) 孔子认为对待他人要“择其善者而从之”。结合孔子的这一观点,请具体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甲】 选文中“友人”的做法。(3 分)三.写作(60 分) 18.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快乐,有多少事使你感到苦恼,又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尴尬, 而每件事又发生在一瞬间,又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请你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你可以自己选择一个词语填写,如快乐、激动、幸福、 惊讶、感动、害怕、后悔、冤枉……(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少于 600 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参考答案 1、(1)①山岛耸峙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 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④夜发清溪向三峡 ⑤落花时节又逢君 ⑥遥怜故园菊 (1)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1)窠 niàng hè;(2) 浑 混;(3)形容声音抑扬动听(4)拟人; 3.D 4.B 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线索,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②“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 愿望的达成。 第一处:“母亲喜欢花……”。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为了子女做出的超常努力和隐忍。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知道儿子需要发泄;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难受的儿子, 但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 “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春:糊纸袋 夏:补花 秋:扫院子、扫街 冬:识字、读报纸(一点 1 分) “张望”有期望、希望的意思(2 分)①希望有一份工作 ②希望跟上时代 ③希望自己不被时光抛弃(或者希望对亲对社会更有用)(任意两点满分)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2 分),表达了奶奶对有尊严工作的渴望,以及对孩子不理解自己的不满(2 分)12.(1)都是文章的线索。“老海棠树”是本文线索,它是时序更迭的标志,每件事与它有关。《秋 天的怀念》以“看花”为线索组织材料。(2) 都有象征意义。“老海棠树”是奶奶人生的象征,象征着奶奶渴望有用、跟上时代的品格, 也象征奶奶的命运。“菊花”象征母亲坚强、高洁的品格,也象征着母亲期望我活出精彩人生的期望。(3) 都烘托人物形象,寄托作者情感,“老海棠树”烘托奶奶,寄托我“我”对奶奶思念和愧疚, “菊花”烘托母亲形象,寄托对母亲怀念。(一点 2 分)“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3 分) 14.(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15.B 学习方法 学习兴趣(交友乐趣) 为人态度(修养) 选文甲中的“友人”对人不礼貌,不尊重他人,不讲信用(1 分),但是他也有知就改的优点(1分)我们应该学习“友人”知错能改的优点,要摒弃他那种对人不礼貌,不尊重他人,不讲信用的行为(1 分)。作文,请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有答案 (153),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题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书写要工整,不要随便涂改,按要求默写,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 (153),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填空,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53),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6 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