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年高一语文综合练习:3.7《记念刘和珍君》(新人教版必修1)

    年高一语文综合练习:3.7《记念刘和珍君》(新人教版必修1)第1页
    年高一语文综合练习:3.7《记念刘和珍君》(新人教版必修1)第2页
    年高一语文综合练习:3.7《记念刘和珍君》(新人教版必修1)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7 记念刘和珍君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7 记念刘和珍君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记念刘和珍君》综合练习总分:150分 时间:100分钟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选择加点的字注音和解释都对的一项:  A.落(liào稀疏) 然(àn昏黑)   射(cuán聚,凑集) 血(dié血流出来的样子)  B.浸(zì浸) 耗(è惊人的)   不(dàn怕) 立(pū倒下)  C.薄(fēi微、薄) 踌躇(choúchù犹豫)   血(héng痕迹) 屋(lìng买)  D.长歌哭(dàng当作) 殒身不(xù畏惧)   桀骜(jié’áo性情暴烈) 屠(lù合力)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 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②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 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③略微交谈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   ④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的   A. 竟然 至少 品位 启示 B. 居然 至多 品位 启示  C 居然 至多 品味 启事 D. 竟然 至少 品味 启事 3.下列各句中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张冠李戴  B.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为他的冥顽不灵气得掉眼泪。  C.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是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D.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B.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C.中国官员也不是都没有学问,他们也已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翻动出土经卷,预测着书写的朝代了。  D.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 5.《纪念刘和珍君》将记叙、议论、抒情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为下列语段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A.叙述  B.议论  C.直接抒情  D.间接抒情  ①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  ②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③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逝,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④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二、(27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一)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6.下列对“惨象”和“流言”所指的具体内容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A.“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B.“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C.“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D.“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7.“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其无话可说的原因是:  A.“长歌当哭”是在痛定之后的,所以无话可说。  B.因为愤怒到了极点,也因为反动派的残忍到极点,所以无话可说。  C.惨象使作者忧伤到了极点,因而无话可说。  D.因为作者期待着“在沉默中爆发”,所以无话可说。 8.对学生请愿事件,政府和流言家散布了种种谬论,作者在文中给予了充分的反驳。反驳这些谬论的有关句子是:  A.驳“暴徒”的句子是:“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驳“利用”的句子是:“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驳“暴徒”的句子是:“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驳“利用”的句子是:“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C.驳“暴徒”的句子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驳“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D.驳“暴徒”的句子是:“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驳“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4题生命巴金  我接到一个不认识的朋友的来信,他说愿意跟我去死。这样的信我已经接过好几封了,都是一些不认识的年轻人寄来的。现在我住在一个朋友的家里,是一个很安静的地方。我的窗前种了不少的龙头花和五色杜鹃,在自己搭架的竹篱上缠绕着牵牛花和美国豆的长藤。在七月的大清早,空气清新,花开得正繁,露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对面屋脊上站着许多麻雀,它们正吵闹地欢迎新生的太阳。到处都充满着生命。我的心也因为这生命的繁荣而快活地颤动了。  然而这封信使我想起了另一些事情。我的心渐渐地忧郁起来。眼前生命的繁荣仿佛成了一个幻景,不再像是真实的东西了。我似乎看见了另一些景象。  我应该比谁都更了解自己罢。①那么为什么我会叫人生出跟我去死的念头呢?②难道我就不曾给谁展示过生命的美丽么?③为什么在这个充满了生命的夏天的早晨我会读到这样的信呢?  我的心里怀着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揩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  然而这一切到了我的笔下都变成另一种意义了。我的美丽的愿望都给现实生活摧毁干净了。同时另一种思想慢慢地在我的脑子里生长起来,甚至违背了我的意志。  我能够做什么呢?  “我就是真理,我就是大道,我就是生命。”能够说这样话的人是有福的了。  “我要给你们以晨星!”能够说这样话的人也是有福的了。  但是我,什么时候才能够说一句这样的话呢?  一九三四年七月在北平 9.根据文意对标题“生命”的正确理解是()。  A.批评“不认识的朋友”对生命的轻视。  B.赞美生命的可贵。  C.作品使人轻生,作者对此感到后悔。  D.赞美生命,揭露黑暗的社会使普通人的生命难以维持。 10.“眼前生命的繁荣仿佛成了一个幻景,不再像是真实的东西了。我似乎看见了另一些景象。”这句话该怎样理解?作者似乎看见了什么景象?  答:  11.第3自然段红字部分有无反问句?如果有,是哪个?  答:  12.对“然而这一切到了我的笔下都变成另一种意义了。我的美丽的愿望都给现实生活摧毁干净了。”的正确理解应是()。  A.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最终作品表现出来的主题毫不相干。  B.丑恶的现实生活将我美好的愿望摧残了,所以生活只能以它悲惨的真实面目出现在作品中。  C.丑恶的现实生活摧毁了我的美好的愿望,所以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是虚假的。  D.我的美丽的愿望都给现实生活摧毁了,所以我只能写一些看了令人想去自杀的作品。 13.文中朋友家自然环境的描写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A.反衬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 B.表现了朋友家环境的优越  C.表现作者喜爱这种环境 D.在极力渲染社会的黑暗 14.根据巴金的创作道路,理解全文的最后一句话。选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A.为自己不能向别人许愿而惭愧。  B.表示自己要做一个可以向别人许愿的人的决心。  C.作者的确不知自己何时能成为一个向别人许愿的人。  D.作者不会许愿,但他以自己的作品,揭露社会,使人们认清它的黑暗、腐朽,从而起来推翻它。三、(16分) 15.把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盖 ① 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② 以致天下怨谤也。《答司马谏议书》  翻译:   ① 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② 以致天下怨谤也   16.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以下各题(6分)山中问答 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碧山】在湖北安陆,山下有桃花岩,李白读书处;【窅然】深远的样子  ① 诗中的“笑而不答”用在这里有什么意义?(3分)  答:      ② 诗中的“心自闲”,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和情感?(3分)  答:  17.从下面的默写选项中任选6句填充。(6分)  ①既见复关, 。尔卜尔筮, 。《卫风.氓》  ②静女其娈, 。彤管有炜, 。《邶风.静女》  ③岂曰无衣? 。王于兴师, ,与子偕作! 《秦风.无衣》   ④ ,磐石无转移。生人作死别, ?《孔雀东南飞》   ⑤ 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   ⑥ 忧劳可以兴国, ,自然之理也。《伶官传序》   ⑦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六国论》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杨曾宪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那一种制度那一个阶级那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悠悠5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与鲁迅相比呢?   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么?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不能以此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者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作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抔黄土。(文章略有改动)  18.为什么说鲁迅“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文章中看,(1)“器物文化”指的是怎样的文化?(2)应当怎样概括周作人文学创作的特点?(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举德国由一个“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变为“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知识分子应当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者和创造者,并且担负着改造国民精神的重任。  B.作者认为,今天仍然存在着阿Q主义,这主要表现在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  C.作者认为,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即用鲁迅的思想与妨害民族进取的劣根性斗争。  D.作者认为,应当客观地评价周作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青年人追求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E.作者认为,对今日的中国青年,当然更需要的还是鲁迅,但也不能因此而排拒周作人。六、(12分)  22.将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概括为一则标题新闻。(不超过15字)(4分)  17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国务院办公厅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一季度,我国国内总产值为201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6%。这一速度虽比上年同期降低0.5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2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552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7877亿元,增长6.2%。国民经济起步良好,多数经济指标比预料的要好,为完成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答:   23.仿照下列例句,以“夏天”、“秋天”为情境,写两段与例句的句式和意蕴都相同的话。(4分)  例句:微笑是春天里的一缕轻风,温柔地吹拂着每颗沉睡的心灵,期待它们慢慢地苏醒。  仿句:  微笑是夏天里的   微笑是秋天里的   24.下面画线的句子,说得不尽合理,请删除并添加一个词语,使它准确、严密。(4分)  当前,一些新词常见于报刊,如“酷”、“秀”、“黑客”、“伊妹儿”……面对这些有趣的新词,有人说:“语言大都植根于社会生活,语言创新最丰富的时代,就是社会大发展和大开拓的时代。”  答:删除 ,在 加上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有无数次远行,而最轻松最惬意抑或最沉重的是心灵的远行。它可以让我们回到动人的故事中去,让我们的心灵切入一段段难忘的经历;它可以将我们带入将来的某一时刻,令我们憧憬着一首首精彩的歌曲;它甚至可以将我们带入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殿堂,令我们的心灵在文化的光耀之下沐浴——的确,它可以诠释我们在某一时刻的内心世界。  请以“心灵的远行”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题自选。参考答案  1.B 2. B 3. A 4. D 5.①A②A D③B④B  6. D 7. B 8. A   9.D10.现实生活的悲惨使“眼前生命的繁荣”变得不再像是真实的东西。悲惨的现实生活。11.有②12.B13.A14.D  15.译文:我们读书人所争论的,特别在于“名称”与“实际”是否符合上(读书人所争论的,特别在于名实是否相符)。  因而招致了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  16. ① 有人问却不答,不仅表现了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渲染轻松愉快的氛围,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诱人的悬念。 ② “心自闲”三个字既是诗人山居心境的写照,也是他喜爱碧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的闲适心情。  17.略  18.(1)鲁迅批判了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  (2)阐明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阅读观的重要性。  19.(1)“器物文化”指吃喝玩乐衣食居行等具体的用具与活动  (2)要点:利用白话的形式;讲究文字技巧;欣赏玩味中国传统的器物文化;抒发的是封建士大夫情调   20.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用鲁迅精神批判阿Q精神。或:今天,重铸国民灵魂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  21.A、C  22.中国国民经济一季度起步良好。  23.微笑是夏天里的一片绿荫,真诚地呵护着每颗烦躁的心灵,期待它们慢慢平静。微笑是秋天里的一串硕果,多情地告慰着每颗稚嫩的心灵,期待它们慢慢成熟。  24.删除“大都”,在“就是”前加上“通常”(或“一般”、“往往”等)   25.略 

    相关试卷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7 记念刘和珍君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7 记念刘和珍君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实基础,拓展训练,链接高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语文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为加粗字注音,全是多音字的一组是[ ],为下列各句写出相应的成语,分析下面这句话的句子成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7 记念刘和珍君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7 记念刘和珍君当堂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程君“正告”鲁迅先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