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恐龙无处不有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1学年恐龙无处不有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文题解读,知识链接——科普作品,检查字词,层次结构,全文分析,合作探究,本文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恐龙无处不有 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2、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3、抓住重点语句,提纲挚领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作者运用准确、平实的语言将深奥的科学理论说明得浅显易懂,使广大读者易于接受的方法。
4、掌握词语,体会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
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
难点 :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大陆漂移说图片: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二、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著述甚丰,一生著述近500本,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三、写作背景
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之久,可是6500万年前,它们却突然在世界各地销声匿迹了。恐龙的灭绝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有关恐龙灭绝的理论、假说纷纷出现,人们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争论。
四、文题解读
“恐龙”是古爬行动物,繁盛于中生代,在中生代末期灭绝。题目“恐龙无处不有”采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强调了恐龙处处都存在的事实,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五、知识链接——科普作品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就是科学普及的意思。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为基本载体,现今也常以视频等其他形式出现。其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展现科学魅力。
六、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臀( tún )
骨骼( gé )
漂移( piāo )
流逝( shì )
褶皱( zhě )
携带( xié )
两栖( qī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臀:文中指高等动物后肢的上端和腰相连接的部分。
骨骼:人和动物体内或体表坚硬的组织。
漂移: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
流逝:像流水一样消逝。
褶皱:文中指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
携带:随身带着。
两栖: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七、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提出观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
第二部分(2-14):具体说明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性。
第三部分(15):总结说明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是“板块构造”理论的有力证据。
八、全文分析
1、文章第5段独立成段有何作用?
解析:有过渡作用,前半段承接上文,后半句用设问引出大陆漂移学说,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2、文章第6段“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中“漂移”和“迁移”能否互换?
解析:“漂移”和“迁移”不能互换。“漂移”是指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这里是说大陆漂在水面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适用于动物。如果互换,就不能正确表达其意,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文章第8段“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中“大约”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解析:不能。“大约”表示推测,在这里说明了“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形成于“2.25亿年前”是个不确切的数字。如果去掉,就是一个很确切的数字了,与事实不符。“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文章第2段“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举例子。举例说明在南极也有恐龙化石,论证“恐龙无处不有”的观点。“一小片”“非常”,用词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文章第6段“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届的许多问题提供了答案,从而证明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6、文章第7段“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做诠释。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泛大陆”加以解释。
7、文章第13段“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南极生物的命运同其他同类作比较,生动地强调了南极的寒冷和南极生物命运的悲惨,突出表现了地壳运动带来的巨大变化。
8、文章第14段“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打比方、列数字。将南极洲比作“全球的大冰箱”,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冰雪覆盖、温度低的特点。“十分之一”说明南极洲冰的储量十分丰富。
九、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解析:作者在文章开头的这两句议论,并非浮泛之论,而是有其确凿的根据,同时成为全篇的逻辑基石。课文从南极的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使遍布全球“无处不有”的恐龙化石成了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有力证据。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得出恐龙曾遍布世界这一结论也许并不困难,二者之间的联系也容易让人理解。但是,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与地质学说有什么关系,一般读者很难提出这样的问题。但是在科学家的眼里,它们却有内在的关联。
因此,这个论断不仅是全文的起点,而且也是其科学精神的精华所在,值得深入体会。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理解和获得,而要更多地注意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善于联系,在貌似毫不相干的两种事物间寻找内在联系,这是思维创新的重要特征,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必要前提。
十、本文主旨
这篇事理说明文从在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出发,介绍了“板块构造”理论,说明不同科学领域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证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十一、文本特色
1、逻辑严密,说理充分
本文首先提出说明的观点—不同科学领域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以此总领全文;然后用地质学上的“板块构造”理论解释生物学上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从而有力地说明了作者的观点,说理充分。
2、语言严密准确,生动形象
本文语言的严密和准确体现在关键词语的运用上。如“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中,“大约”表示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些动词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如“驮”“携带”等词,把抽象的事理说得通俗易懂。
十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点拨
关于龙的民俗活动
在古代,人们将“龙”视为吉祥的象征,早在商代,铜器和骨刻上就有龙形图案。后来人们又用“龙灯”这一形式来表达祈求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龙灯,也叫“龙舞”,在汉代民间已相当流行,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更是常见的表演形式之一。宋人吴自牧在其《梦粱录》中曾这样描述南家临安(今杭州)元宵节当夜舞龙灯的情景:“又以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两条明光闪闪的烛光“双龙”在黑夜蜿蜒游动,场面十分壮观。
除元宵节之外,人们在春节、灯会、庙会及丰收年,都会举行舞龙灯的活动,试图通过舞龙来祈祷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舞龙者由数十人组成,一人在前用绣球斗龙,其余全部举龙。
课后训练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恐龙无处不在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 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1、概括选段的内容。
2、选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答案及解析
答案:1、分阶段介绍了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的过程。 这段话是为了说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是相吻合的,以此佐证它们很早以前可能是一整块陆地,从而说明大陆漂移学说的可能性。
2、时间顺序。
解析:选段有时间的标志,故采用时间顺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自学展示,整体感知,精读探究,合作探究,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二单元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教案,共2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创意,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表格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辨别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