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53)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53),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积累运用(共 32 分)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优秀的书籍是一种由高贵的语言和激 dàng ( ▲ )的思想所构成的财富,为人类所铭记,所珍惜,是我们永 héng( ▲ )的伴侣和慰藉。她把良师益友介绍给我们,使我们认识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灵魂;她把智慧勇气赐 yǔ ( ▲ )我们,让我们从狭ài( ▲ )的山谷走向广阔无垠的草原。
2.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2 A.“哎呀,真的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B.过了二三个月,小猫会捉鼠了。
C. 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D. 我们今天谈的话题是为什么要把核心素养作为衡量教育和人才的重要标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 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C. 兴化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水乡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的青睐。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 分)
A.“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一句中把“公理”看作商品,值钱,用的是拟物手法。 B.愚蠢、卑鄙、丑陋、见利忘义,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C. 高见、舍妹、寒舍、愚见,这四个词都属于谦辞。
D. 愉快-快乐,热忱-热情,觉察-察觉,疲倦不堪-疲惫不堪,这四组词都是同义词。
5.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 分,每空 1 分)
⑴ 潮平两岸阔, ▲ 。 (2) ▲ ,落花时节又逢君。
(3) ▲ ,匹夫不可夺志也。 (4)非学无以广才, ▲ 。
(5) “ ▲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6)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 。
(7) 想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翅膀。《夜雨寄北》一诗中“ ▲ , ▲ ” 借助想象表达对远方的人的思念之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 ▲ ,
▲ ”
借助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表达上阵杀敌的报国之志。6.名著阅读。(6 分)
(1)填空: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 ▲ (体裁)集,《西游记》是一部古典章回体长篇小说,共 ▲ 回。(2 分)
(2) 对《朝花夕拾》《西游记》常识的表述及内容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琐记》忆叙作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 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鉴略》的情景, 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B. 《西游记》中,孙悟空面对妖怪有时也会遇到麻烦。例如青牛怪有一个白森森的“金刚琢”,竟能把金箍棒一古脑儿套去,让孙悟空不得不另行设法。
C. 《二十四孝图》中,作者最为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子路负米”两件事,作品充分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丑恶和残忍。
D. 《西游记》中的如意真仙因为侄子被观音收服,而迁怒悟空,不愿意给唐僧沙僧打胎的泉水,后 来行者和八戒设计联合取得泉水。
(3)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既有神性又具有人的情 感。请以孙悟空为例,写出孙悟空身上的神性和人性的表现。(2 分)
神性: ▲
人性: ▲
7.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6 分)
学校开展“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阅读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荐作品】请从七年级上册“自主阅读推荐”的四位作家中选择一位,试从某一角度(情节、艺术特色或中心等),用一句话推荐介绍他的作品(以教材中出现的为准)。
备选作家:孙犁、沈从文、屠格涅夫、李汝珍
你的推荐语: ▲ (填作家名)的《 ▲ 》(填作品名)(1 分)
▲
(1 分)
【对对联】 结合“读书月”活动,语文老师根据下面语段中的第一处划线句拟出了上联,要求同学们根据语段中第 2 处划线句写出下联,大家都积极参加。老师说,对对联并不难,主要运用对偶手法,具体说就是,下联的语义要与上联相关,下联与上联相对应的词语性质相同,下联与上联的
字数相等,另外还要注意字音的平仄,但这一点本次活动不作要求(2 分)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感到一时的 快乐,我们常常会心一笑;而经常性地读书则会让我们一辈子都从中获得很多益处,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老师的上联:读好书一时快乐
(2) 你的下联: ▲_
【写发现】某机构对中学生平时读书类型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2 分)
选项
小计
比例
中外文学
6
35.29%
绘 本
1
5.88%
动漫、漫画
4
23.53%
娱 乐
3
17.65%
其 他
3
17.6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7
(3) 根据上图,经过探究,写出你的发现: ▲
二、阅读理解(共58分)
(一)比较阅读刘禹锡的《秋词》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完成第 8 题。(6 分)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8.(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 《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因此不能成为让“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 发之物。
C. 《秋词》和《天净沙•秋思》都表达出各自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 《天净沙·秋思》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 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2 分)
▲
(3) 同样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 分)
▲
(二)阅读《周处》,完成 9-12 题。(14 分)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周
处》)
9.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 并.皆暴犯百姓 ( ▲ ) ②蛟或浮或没, 行数.十里, 处与之俱( ▲ )
③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 ▲ ) ④乃.入吴寻二陆 (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例句: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
A.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C.博学而.笃志。 D.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或 说 处 杀 虎 斩 蛟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 分)
(1)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译文: ▲
(2 )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译文: ▲
12. 请结合选文,概括周处终为“忠臣孝子”的原因。(2 分)
▲
▲
(三)阅读韩青的《节制是心灵的闸》,完成 13-15 题。(10 分)
①著名学者梁漱溟说,人类面临三个难题:人与动物、人与人和人与内心。其中,最难解决的 是人与内心。为什么这样说呢?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别人,却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 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从而丢失了自我。
②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个节制的闸。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人才会变得宁静。只有心静了,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③没有节制,心灵往往盛放了不该盛放的东西,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等,而这些正是噩运 的种子。秦国的太医李醯(xī)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就派人杀了他。可是到现在,天下谈论诊 脉的人还是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李醯非但没有成为医学名家,还为后人所不齿。如果李醯不让 噩运的种子发芽,能化忌妒为动力,发愤提高自已,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 真正地改变命运。
④没有节制,放纵私欲,往往是玩火自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虞国君主贪欲膨胀,不加 节制,为得到晋献公的良马宝玉,不惜借道给晋国,最终落了个亡国丢身的下场。
⑤可见,不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轻则会伤身害己,重则会祸国殃民。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 就能保持心灵的平静,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达成自己的目标。
⑥浅水大鱼不游,浅土大木不长。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就离不开良好的习惯、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一个闸,让它挡住欲望、贪念、 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装满人间美好。
(有删改)
13. 本文的中心论点(主要观点)是什么?(2 分)
答: ▲
14.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
▲
15. 读了本文后,你认为要“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的理由是什么?(4 分)
答: ▲
▲
(四)阅读《母亲的心》一文,完成 16-18 题。(10 分)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 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 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 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 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 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 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 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 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
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 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 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 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
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 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 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 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 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选文略有
改动)
16. 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3 分)
▲
17.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⑧段画线句子中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 分)
▲
18. 文题“母亲的心”,在文中具体指有哪两种“心”(心理、情怀)? (4 分)
(1) ▲
(2) ▲
(四)阅读秦文君的《一个走运的人》下文,完成 19-22 题。(18 分)
①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②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③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 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
运啊”。
④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⑤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 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⑥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 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 还能爬山呢。“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⑦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 “走运”。
⑧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⑨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可到了那, 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住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 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⑩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 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19. 小说①~⑧段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4 分)
第 一 件 事 :
▲ 。
第二件事:女店主开心知足地把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送来的糯米团当午饭。
第 三 件 事 :
▲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20. 请结合上下文,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试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 表达效果。(4 分)
(1) 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2 分)
▲
▲
(2)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 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2 分)
▲
▲
21. 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至少写出两点。(4 分)
▲
▲ 22.试比较本文第⑩段与链接材料,回答问题。(6 分)
链接材料: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 , 要 好 好 儿 活 … …
——《秋天的怀念》
有人说,文学作品是结尾的艺术。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述两文结尾的相同点,从作品主旨角度 简析两文结尾的不同点。
(2 分)相同点: ▲
▲
(4 分)不同点: ▲
▲
▲
三、作文。(60 分)
23. 生活中,“幸福”并不都是轰轰烈烈、激荡人心的,更多的时候,它可能显得细切微小,难以察觉。并且,也许在你看来幸福的事情,可能在别人那里会显得平平常常……
请以“晒晒我的小幸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要少于 500 字。
注意: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七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一、(32分)
1. 荡. 恒 予 隘 (每字一分,共4分) 2.D(2 分)
3.C(2 分)
4.C(2 分)
5. ⑴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2)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3)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4)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
(5) “ 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6)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
(7) 想象是诗人情感表达的翅膀。《夜雨寄北》一诗中“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
夜雨时 ”借助想象表达对远方的人的思念之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 夜阑卧听风
吹雨 ,“ 铁马冰河入梦来 ”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上阵杀敌的报国之志。 6.⑴ 散文(集) 100 回(一百回)(2 分)
⑵(B)(2 分)
⑶神性:
示例:孙悟空能够 72 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公里。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了 49 天,反到炼
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神性即神通,写出一点即可得 1 分) 人性:
示例: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身上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敢作敢为的战斗精神;在“西天取经”中,孙悟空身上双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积极进取、永不妥协的理想主义精神。(人性即人得一种精神品质,写出一点即可得 1 分)
7.
(1))
示例一:孙犁——《白洋淀纪事》,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 人性美。孙犁用富有诗意的笔调描绘他熟悉的草木湖泊,以白描的手法刻画自己的父老乡亲,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讲述他们的故事,赋予白洋淀以英雄的气质和浪漫的色彩。
示例二:沈从文——《湘行散记》,一部散文集,创作于 1934 年初,是他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表现“人与自然的战争”,体验到人性深处保有的力量,思考民族衰败的原因和前途的希望之所在。
示例三:屠格涅夫——《猎人笔记》,小说展现 19 世纪 30 年代俄国的社会生活,语言简洁优美,人物性格生动典型。表现俄国农民的淳朴聪明、天真友善、满怀理想和多才多艺。作品文笔流畅、细腻,富有抒情性。特别是景物描写,情景交融。
示例四:李汝珍——《镜花缘》,这部书写了三十多个神奇国度,有君子国、女儿国、黑齿国、淑士 国、两面国、劳民国。不同风俗的国家,各式各样的人物,想象奇特,构思新颖。此书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
(说明:1.作家不赋分,但如果作家与作品不对应,则此处不得分,此处 1 分。2.推荐语正文,1 分,只要所述与文本实际基本相符,点到某个角度的内容即可。)
(2) 示例 1:好读书终生受益。
示例 2:常读书一生获益。(2 分,基本符合题面要求即可)
(3) 示例 1:超过一半(或多数,1 分)的中学生平时阅读的是娱乐性、消遣性(1 分)的书籍。示例 2:超过一半(或多数,1 分)的中学生平时不阅读文学作品(书籍,1 分)示例 3:超过一半
(或多数,1 分)的中学生平时阅读的是文学作品以外的(1 分)的书籍。【其它答案,言之有理, 酌情评分】
8.(6分)
(1)(2 分)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2)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2 分)
(3) 《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昂扬向上、豁达等)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悲凉思亲等)之情。(2 分,意思对即可)
(二)(14分)
9.(1)①一起 ②几 ③听到、听说 ④于是、就 (4 分)
(2)(2 分)B
10. (2 分)或 / 说 / 处 杀 虎 斩 蛟
11.(1)(2 分)古人认为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是可贵的。(贵:以 ……为贵,认为…… 是宝贵的,闻:知道,明白)
(2)(2 分)屠夫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另一只狼。(股:大腿,亦:也)
12.(2 分)①周处自己善于改过自新(有改过自新的坚韧精神或决心);②有他人的真诚鼓励(劝告)(1 点 1 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应给分,但满分 2 分)
(三)(10 分)
13.(2 分)人要从内心学会节制。(2 分,如果摘抄题目“节制是心灵的闸”,给 1 分)
14(4 分)运用举例论证(例证法或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或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2 分,答对一种给 1 分)。(2 分)。作用:运用李醯害死扁鹊这个论据,(1 分,或:通过例举李醯忌妒扁鹊害死而为后人所不齿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了不懂节制的危害,从而论证人学会节制的重要性
(必要性)。(1 分) 15(4 分)
1
能挡住欲望和非分之想,变得宁静,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② 能发愤提高自已,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
③ 不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轻则会伤身害己,重则会祸国殃民。
④ 能保持心灵的平静,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达成自己的目标。
⑤ 能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装满人间美好。
⑥能靠它战胜自己,从而不丢失自我。
(答到任一点给 2 分,意对即可,但满分 4 分
(四)(10 分)
16. ①久病初愈的“我”想吃螃蟹;②物质条件很差又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③母亲爱子心切。
(答对 1 点得 1 分,答对 2 点得 3 分,满分 3 分)
17. 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1 分)为后文母亲放了母蟹作铺垫;(1 分)表现了母亲的善良。(1 分)
18.(1)母亲的爱子之心;(2 分)
(2)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2 分,意对即可)
(五)(18 分)
19.(4 分)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2 分)
第三件事:“我”到店里买发卡,女店主嘱托“我”带黄山风景照给她。(2 分) 20.(4 分)
(1) “瞪大眼睛”“张着嘴”,通过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1 分),形象地刻画当“我”听说女店主居然是一个下肢瘫痪者时感到非常意外、吃惊(1 分)。
(2) 通过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或环境描写)(1 分),烘托(表达)出女店主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对“我”产生的影响,表达“我”对女店主的敬佩和怀念之情(1 分,意对即可)。21.(4 分)
①女店主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下肢瘫痪的她从不怨天尤人,对顾客总是报以灿烂的笑容;她不向外人提起自己的腿,以至“我”一直没有发现她是一个下肢瘫痪者。
②女店主是一个热爱生活,爱美的人。她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编织成各种小饰物;她一直梦想着去黄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她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③女店主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的人。她一人经营着商铺,在闲暇时光,不停地编织各种精巧的小饰物;她经营的商铺总是一尘不染。
④女店主是一个懂得感恩,善良的人。当别人欣赏她或者帮助她时,她总是心怀感激,说自己“真走运”。
⑤女店主是知足常乐的人。下肢瘫痪并不“走运”的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午饭只是开水就一只糯米团也非常开心知足。
(以上五个方面能答到其中两点即可,每点 2 分,其中人物评价 1 分,结合内容分析 1 分,评价和分析必须吻合,不一致则以评价为主。)
22.(6 分)
相同点:都运用了借物抒情(托物寓意、写景抒情、象征)的艺术手法,(或艺术效果都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1 分),都在文章的结尾点明主旨,升华情感(1 分)。(后两点,答到其一即可)不同点:
链接材料①母亲带我看花,是想唤起我生存的欲望,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象征;②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菊花在我眼里五彩缤纷,泼泼洒洒,也是在告诉读者我的人生态度发生了转变(体现“我”以勇敢面对人生的决心)。(2 分,答到答到 1 点即可得 2 分)
本文:①香樟树象征(烘托)女店主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品质;②表达“我”对女
店主的敬佩和怀念之情。(2 分,答到 1 点即可得 2 分)
(三)作文(60分)
23.在试阅的基础上集体商讨具体的评阅标准后再正式评阅。
建议:切入分为 42 分,但要以“叙写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文体基本规范,结构基本完
整,语言基本通顺”为标准。其它请参照 2017 年中考作文阅卷标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53),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与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60),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47),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