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单元教案
展开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根据图形的特点,能区分这些图形的形状。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圆以及三角形的形状,初步建立这些图形的表象。
2.老师通过让学生折一折、拼一拼,使他们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3.初步渗透分类和对比的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1.从立体到平面,使学生感知其中的变化。
由于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已有了认识,老师可以带领学生用这些几何形体的其中一个面,把这个面画在纸上,然后告诉学生这些图形的名称,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2.建立图形的表象,使学生会辨认这些图形。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给图形涂色等方法,让学生感知这些图形的特点,建立表象,并能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所学过的图形拼摆出各种物体的造型(汽车、轮船、人等)。这里只要学生说出他拼摆的像什么就可以,不管像与不像,老师都要给予鼓励。
1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1课时
2 综合练习 1课时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材第16~18页的内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且能够辨认和识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等各种图形的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感受这些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在学习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及名称,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正确认识这些图形的特点,能够对这些图形进行辨认和区分。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实物若干。
2.白纸、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贴纸若干。
3.钉子板一块。
4.方格纸一张。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在上学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物体,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形状吗?
2.设疑。
同学们,老师今天又给你们带来几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并且和它们交朋友呢?
在交朋友之前,你想知道什么?(新朋友的姓名、模样……)
1.老师在黑板上贴出4种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纸板,在这些纸板的上面相应的贴了许多小的五颜六色的平面图形,然后提问学生:“你们想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吗?”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称是什么,老师在相应的图形上面板书名称。(老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鼓励)
2.感受从“体”到“面”。
老师提问:“这些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我们到哪里去找它们呢?”
老师手里拿一个长方体,用手摸着一个面,问:你们看这个面是什么图形?(长方形)
老师肯定地回答:“对,也就是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能找到长方形,下面就请每个同学从桌子上找出长方体,看看你能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吗?谁找到了,摸给大家看,并说一说,你在摸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学生甲: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是平平的。
学生乙: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是滑滑的。
老师:还有谁找到了更多的长方形?(表扬在长方体上找到6个长方形的同学)
3.小组合作学习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老师引导学生:你还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吗?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你从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在小组内动手、动脑,通过观察得出圆是圆柱体的一个面,正方形是正方体的一个面,三角形是三棱台的一个面。
4.给新朋友照相。
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怎样将物体上的面画在纸上?也就是说怎样给这些新朋友照相?
汇报方法,并把小组内画得好的图形进行整理,投影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并说出所画图形的名称。
5.小结——说说我的新朋友。
老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你们能用语言描述的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这些新朋友吗?
学生甲:我的新朋友长得圆圆的,没有一点棱角,就像八月十五的月亮。
学生乙:我的新朋友长得长长的、平平的,一般的长方体上都能见到它。
学生丙:我的新朋友长得方方的,摸起来平平滑滑,可是它绝对站不起来。
学生丁:我的新朋友也是平平的,有三个角。
6.揭示课题,寻找生活中的影子。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这么多的新朋友,这些新朋友的学名叫作图形,(老师板书课题:认识图形)请你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图形呢?
1.记忆想象。
(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4种图形的样子。(老师说名称,学生想图形的样子,并在空中画一个图形)
(2)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老师给出的一种实物图形,由其他的学生来判断。
(3)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来辨认。
2.教材第17页“想想做做”第1题。
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集体订正。
3.教材第17页“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指导学生用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出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在此前要让学生想一想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特点再动手。至于能否围成一个圆,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后得出结论。
4.教材第18页“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4种不同的颜色,但要告诉学生同一种图形要涂上同一种颜色,并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1.
( )最多,( )和( )同样多;
( )比( )多( )个。
2.试一试。
用这个长方体能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3.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一个圆吗?
课堂作业新设计
略
思维训练
1.长方形最多;圆和正方形同样多;长方形比圆多1个或长方形比正方形多1个。
2.用这个长方体能画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
3.略
教材习题
第18页“想想做做”
4、5.略
①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四条直边,四个角。
正方形:四条直边,各边长都相等,四个角。
三角:三条直边,三个角。
圆:由一条曲线围成。
②感受“体”上的“面”。
1.本节课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等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经历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到了“面在体上”,感受了“体”与“面”的联系与变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找一找”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式多样的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3.本节课的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在每次活动后的交流过程中,很多地方老师没有进行有效地反馈,致使时间被浪费,影响了整节课的效果。例如,每次学生的回答,老师不要都一一重复,除非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还有老师的一些结语不一定要等到学生所有活动都结束了再进行,可以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将结语穿插进去。
本节课是在第一册认识物体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从常见的物体出发,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教材所提供的素材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物品,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教材设计的一些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的内心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事物(模型)的表面,从而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这四种立体图形,同时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也都有了一些了解,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体”和“面”的关系不太了解。本节课设计了大量的数学活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很浓,对于了解“体”和“面”的关系,也会迎刃而解。
1.首先,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是通过学生生活中常接触的积木入手,结合上学期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来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又通过在生活中寻找这节课学过的图形,使学生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通过认识交通标志,不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本节课所学的图形,更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通过给图形涂颜色,数图形以及拼组图形,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2.其次,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如“看一看”“摸一摸”“描一描”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平面的存在,体会到面在体上。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老师创设了大量的、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享受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
3.再次,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面在体上。不但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点,还突出了现代高科技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更培养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
4.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学过程的设计依托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新的组合、加工和创造,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自身的魅力。
综合练习
教材第19、第20页的内容。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能够正确地区分和辨认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能够正确区分所学图形,并能用这些图形组合成新的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圆形的纸各
一张,七巧板一套,剪刀一把,小棒若干根。
老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过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老师分别出示上述这些平面图形,每出示一个平面图形,请学生说出它的名称。
沿着下面图形中的虚线折一折。
请学生在动手折完以后,说一说,在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认识的。
1.教材第19页第1题。
学生自己动手摆,老师巡视指导。
2.教材第19页第2题。
老师发给每个小组若干张正方形纸,要求组内成员合作,最后每组由一人汇报结果。
教材第20页第6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略
思维训练
略
教材习题
练习四
3~5.略
思考题:3 5 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表内乘法(二)》单元 教案 |人教新课标: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表内乘法(二)》单元 教案 |人教新课标,共2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启发,明确目标,合作探究,达成目标,变式练习,检测目标,总结评价,升华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 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 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共4页。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后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