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精品PPT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单元教案,一课一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单元教案,一课一案】,共7页。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课时1 同级运算 教学目标: 1.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学会用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准备:主题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促进迁移 1.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 ÷3= 8×5= 37-15= 8÷2=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二、 探索新知 (一)出示主题图1.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学生列式解答。 3.指名板演,追问:像53-24+38这样的综合算式,你还记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 (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在一个算式里含有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怎样进行计算?出示综合算式:15 ÷3 ×52.学生小组讨论。3.小组汇报。 4.解决问题。 师相应板书计算过程。 (三)总结归纳 (四)学习脱式写法1.教师边讲边示范。 2.计算15÷3×5。 学生模仿并写在本子上后集体汇报。三、 多层训练、巩固算法 1.完成“做一做” 。学生进行计算。提问:这组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2.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⑵分别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四、评价小结、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课时2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步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答列式。 ①32与18的和是多少? ②32减去18的差是多少? ③24除以8,商是多少? ④6和8的积是多少? 2.算一算。 4×6÷8 70-25+13 8÷4×2说一说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然后再计算。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呀?但去之前小精灵带来了一个问题,你们能帮助它吗?(出示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写在本上,然后指名回答。学生1: 4×3=12 12+7=19 学生2: 4×3+7=19 学生3: 7+4×3=19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学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师:三位同学说的都很好,第2个同学和第3个同学列的算式你是如何计算的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乘加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算式。 ① 4×3+7 ② 7+4×3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1:4×3+7先算4×3=12(人)也就是在玩跷跷板的人,再用玩跷跷板的人数加上旁边观看的人就是一共的人数。 教师:7+4×3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2:虽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4×3=12(人)再加上旁边观看的人数,一共有19人。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位同学的想法,请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想一想,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教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种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有多少人,都要先计算玩跷跷板的人数,再与旁边观看的人数合在一起就是总的人数,你们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了吗? 教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3.乘减。 出示算式: 6×2-8= 24-3×7= 提问:这两道算式该如何计算呢?同桌之间说一说。 指名汇报,学生尝试算一算,然后指名板演。 小结:像这种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减法。(找2个同学说)。 4.除加、除减。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现在我们来做几组小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请你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结果。 28-6×3= 5×9-40= 54÷9—4= 20+48÷6= 教师:通过3、4题我们知道了像这种既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教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着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 学生:在没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有加减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板书) 三、练习 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6×4+4= 25—3×7= 72÷8+4= 20—63÷9= 2.当小老师判断,并改错。 6+9÷3=5 5÷5+5=6 9—3×2=12 48÷8—4=2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的。 课时3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投影仪、答题卡。 教学过程:一、 复习 1.口答题。(1)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 计算。 32-8÷8 20+16÷4 30-4×5 二、 学习新知 1.复习小括号的作用 。出示算式58-14+6 指名学生说计算顺序,在14+6两边加上小括号,提问:现在算式58-(14+6)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2.尝试学习 。7×(7-5) (77-42)÷7 提问:这两题应该怎样计算呢? (1)小组先讨论,然后完成在答题卡上,在小组内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指名小组汇报,师相应板书。 3.小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练一练 1.比较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6-8×2 (16-8)×2 2.做“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把先算的部分画出来。 指名二人板演,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四、总结 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课时4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 2.能分步或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康师傅的面包房,想去吗? 2.瞧瞧,康师傅今天要烤面包准备送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吃呢。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理解图意。 (1)学生先观察图,然后在小组内互说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小组内派代表在班上交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下问题。(师相应板书出三个数学信息。师:本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板书: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呢? 师:剩下多少个面包需要烤,我们知道吗? 师:怎么求剩下的?必须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2.自主探索。 (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第一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 4.质疑,感知解决中间问题的必要性。明明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剩下的还要烤几次?”怎么大家都在先解决“剩下多少个面包需要烤?”如果不先算出剩下的,能解决最后的问题吗?看来,解决剩下的非常的关键。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 5.列综合算式。 师:你会列综合算式表示解答过程吗? 学生尝试,指名学生板演,集体反馈。(强调小括号在这的作用) 6.小结: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我们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综合算式来解答。 三、课堂小结。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呢?(教师总结,学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