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暑假礼包】高一语文教案:2.6《孔雀东南飞》2(新人教版必修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5653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年暑假礼包】高一语文教案:2.6《孔雀东南飞》2(新人教版必修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5653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6 孔雀东南飞 并序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6 孔雀东南飞 并序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走近作品,文体知识,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6课 孔雀东南飞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一词多义等重点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概括本文塑造人物的手法。3、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感受刘兰芝这一悲剧人物在苦难与不幸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美。预 习 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文,速读课文;借助“教材助读”,基本读懂课文,掌握有关知识,注意朗读、背诵。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4、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I、教材助读一、走近作品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又璧”。本诗选自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二、文体知识 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两汉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风格质朴刚健。三、整体感知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2、请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简要概括全诗的主要内容。 3、请理清本诗的线索。 II预习自测学习建议: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完成本自测题,如有疑难,请大家及时解决并巩固落实。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公姥( ) 伶俜( ) 腰襦( ) 葳蕤( ) 聘礼( ) 磐( )石 拊( )掌 否( )泰 赍( )钱 踯躅( ) 冥冥 ( ) 奄奄( ) 仕宦( )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终老不复取( ) (2)箱帘六七十( ) (3)蒲苇纫如丝( ) (4)摧藏马悲哀( )3、解释下面画线的古今异义词。( ) (1)可怜体无比( ) (2)处分适兄意( ) (3)本自无教训( ) (4)叶叶相交通( ) (5)槌床便大怒( ) (6)自可断来信( )4、一词多义。 谢:(1)谢家来贵门( ) (2)多谢后世人( ) (3)阿母谢媒人( ) 适:(1)处分适兄意( ) (2)适得府君书( ) (3)始适还家门( )相:(1)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 (2)相见常日稀( ) (3)儿已薄禄相( ) 适:(1)幸可广问讯( ) (2)幸复得此妇( ) 我的疑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 探究案I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诗前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2、为什么题目、开篇说“孔雀东南飞”? 3、刘兰芝、焦仲卿、婆婆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II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点1 精句赏析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提示:这几句诗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探究点2 提炼概括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的艺术形象,请结合文中描写作简要概括。 探究点3 鉴赏评价1、如何理解结尾的“化鸟”这样的情节安排?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1、指出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意义。 (1)相见常日稀( ) (2)誓天不相负( ) (3)好自相扶将( ) (4)君既若见录( )2、为什么题目、开篇说“孔雀东南飞” 课堂小结:《孔雀东南飞》讲述的是一个悲剧故事,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催人泪下,感动了你我。刘兰芝、焦仲卿以最宝贵的生命为代价来维护人生的幸福和权利,表示了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压迫的抗争,这种悲剧精神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是人的生命本质的张扬。《孔雀东南飞》让我们品尝到了人生无可逃遁的苦涩和悲凉,体验到了生命的真谛、人生的况味。 课堂评价: 。参考答案三、整体感知:2、兰芝自诉——夫妻誓别——兰芝抗婚——双双殉情(或起兴——遣归——誓别——抗婚——殉情)3、整个故事以两条线索展开情节:一条是兰芝、仲卿与封建家长的矛盾冲突;另一条是他们两人坚贞不渝的爱情。诗篇通过两条线索的交替发展,将矛盾不断向前推进,使人物性格不断丰富,主题不断深化。预习自测1、mǔ pīng rú wēi ruí pìn pán fǔ pǐ jī zhí zhú míng yǎn huàn2、(1)取,通“娶”,娶妻 (2)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3)纫,通“韧”,柔软而坚固。 (4)藏,通“脏”,脏腑。3、(1)古义是“可爱,”含义为“怜悯”。 (2)古义是“处理”,今义是“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 (3)古义是“教养”,今义是“从错误或失败中得到的知识”。 (4)古义是“交错相通”,今指“运输事业”。 (5)古义是“一种坐具”,今义是“一种睡具”。 (6)古义是“使者,指媒人”,今义是“书信”。4、(1)辞别 (2)告诉 (3)谢绝 (1)依照 (2)刚才 (3)出嫁 (1)副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解释为“你” (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3)名词,相貌 (1)希望 (2)幸亏探究点11、赏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探究点21、(1)她美丽,从“严妆”一段中可见; (2)她勤劳,“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昼夜勤作息”; (3)她有教养,“十六诵诗书”“进止敢自专”,“上堂拜阿母”; (4)她善良,受婆婆虐待,仍牵挂她,并与小姑结下了深厚情意; (5)她忠于爱情,在与焦仲卿分手时表明:“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在哥哥的逼迫下走投无路时毅然以死殉情。 (6)她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面对焦母刁难,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主动请归。最后,为了反抗逼婚,她“举身赴清池”,这是她反抗封建礼教,反抗封建家长制的最有力的行动。总之,刘兰芝美丽、善良、聪明能干、知书达理、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不为荣华所动。探究31、这首诗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精心塑造人物形象,在结尾安排了“化鸟”这一情节,是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具体体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巧妙结合则充分地表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矢志不渝的爱情,表现了人们对幸福婚姻的向往,对封建制度的抗议嘲弄,从而更充分地表现了本诗反抗封建礼教的主题。当堂检测1、(1)互相 (2)你,指刘兰芝 (3)她,指婆婆 (4)我,指刘兰芝2、托物起兴。以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的分离。以孔雀东南飞起兴,一是引起故事情节,二是把刘兰芝比做美丽的孔雀,寄予了对女主人公的赞美,三是渲染了一种难舍难分、凄凉悲怆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一种低沉、悲凉、感伤的基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文本解读,一声感人肺腑的叹息,一段深挚笃厚的爱情,一腔无可名状的忧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6 孔雀东南飞 并序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3 *囚绿记教案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