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练习(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5672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练习(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56728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练习(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56728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练习(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567282/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历史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精品同步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历史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精品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练习原卷版doc、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练习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一、选择题
1.他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随后兵不血刃进入埃及,又转而进入两河流域,灭亡波斯,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是指( )
A.伯利克里
B.屋大维
C.亚历山大
D.穆罕默德
2.希腊化时代指的是希腊文化传统超越本土向更广阔的世界传播的时代。推动希腊化时代出现的重要事件是( )
A.伯利克里改革
B.希波战争结束
C.罗马帝国形成
D.亚历山大远征
3.亚历山大东征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这表明( )
A.张骞对丝绸之路开辟做出决定性贡献
B.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C.希腊文明的传播对丝绸之路开通的贡献
D.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
4.据普鲁塔克所记,有七十个以上的希腊文明的中心城市,都是亚历山大在他十二年的征战中建立的。希腊的神庙、剧场、艺术、文学和商业,以及希腊的殖民者早已遍布于帝国各处,希腊科学和语文的胜利,比之马其顿方阵的成功更为持久。这说明了( )
A.亚历山大在文化政策上是各失败者
B.希腊城邦几乎征服了马其顿帝国全境
C.文化上落后的蛮族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帝国
D.马其顿帝国的扩张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散
5.据普鲁塔克所记,有七十个以上的希腊文明的中心城市,都是亚历山大在他十二年的征战中建立的。希腊的神庙、剧场、艺术、文学和商业,以及希腊的殖民者早已遍布于帝国各处,希腊科学和语文的胜利,比之马其顿方阵的成功更为持久。这说明了( )
A.亚历山大在文化政策上是个失败者
B.希腊城邦几乎征服了马其顿帝国全境
C.文化上落后的蛮族不能真正接纳希腊文化
D.马其顿帝国的扩张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展
6.“当蒙古部落之间的征战结束后,蒙古帝国的对外征服便开始了。这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草原游牧生活是经济活动中最专业化和单一化的形式之一。(他们)很少能自给自足……游牧民与定居者的跨越军事边界的商业交往经常受到南面农业帝国的限制……而惟利是图的商人与游牧者有着共同的利益,因为这种共同利益,在对外征服中他们将协调行动,给定居文明以致命的打击。”以下对这种深刻的经济根源带来的结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拥有强大的军事优势
B.采取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C.发动对保守农业帝国的征服
D.对科技文化的交流给予包容的态度
7.13世纪初,中国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建立了蒙古汗国,之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结合地图和史实,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第一次西征征服了今天的俄罗斯、乌克兰地区
B.西征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
C.西征后蒙古汗国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性帝国
D.西征后蒙古占领地区没有建立完全的中央集权统治
8.1275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并在元朝担任官职,返回后据其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对以后几个世纪的欧洲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1342年,意大利传教士马黎诺觐见元朝皇帝时以教皇名义赠送了骏马一匹。这说明( )
A.蒙古西征后东西方的政治、文化交流畅通无阻
B.西方认为《马可•波罗行纪》的记述可信度低
C.马可•波罗来华事件直接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D.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9.吐蕃和南诏对唐朝蜀中地区的进攻,屡屡以掠夺工技之人为目标;蒙古军西征过程对工匠技艺之人则留存、带回蒙古本部草原。元至元十六年三月,“囊加带括两淮造回回炮新附军匠六百,及蒙古、回回、汉人、新附人能造炮者,俱至京师”。这种现象说明( )
A.民族间的战争以争夺工匠为目标
B.工艺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C.少数民族对中原先进文明的仿效
D.蒙元时期中国火炮技术开始出现
10.蒙古西征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融合而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蒙古统治下实现了民族间的自由平等
B.蒙古西征加强了不同民族的交流交融
C.回族是蒙古西征时各民族交融形成的
D.色目人主要是自东向西迁徙的欧洲人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让商人自由经商,“为地方行旅谋安,于诸大道中置卫士”,配给驿站一定数量的人和兽,以及食物、饮料等必需品,窝阔台通过征服高丽与西征,打通了东北亚到中亚的丝绸之路……“原来金山一带‘深谷长坂,车不可行’……窝阔台率军西行时‘始辟其路’”。1251年蒙哥设置别失八里行省,执掌西域的军政事务。
——摘编自孙秀君《论蒙古帝国时期蒙古人对陆上丝绸之路的贡献》
材料二 “1219年春,成吉思汗统领大军出发亲征花刺子模,此外,还有金国、西夏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以及大批能工巧匠。”“成吉恩汗从不花刺进军撒麻耳干……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丝绸古道上的文化》载:“马可•波罗及其他一些欧洲人,都曾作为传教士或者外交使节去过蒙古地区或中国,如果没有蒙古的和平环境,他们的旅行就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
——摘编自马婷《蒙古西征与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为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采取的措施。试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方式及文化交流的表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同步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教学立意,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要求,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精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