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86)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86),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运用:(共 25 分)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 jì()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 mì()气氛再适合不过了。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夜雨寄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寄北”即寄给北方的友人。
B、“涨”字富有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入秋池的夜雨景,又表现了诗人的愁思之绵绵。 C、“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是虚写,它所创设的是一个与友人团聚的欢乐情景。D、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对归期的问与答,抒发了诗人逃亡他乡时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3、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伊索,古希腊人,《伊索寓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最成熟、最完备的寓言集。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灰姑娘》。《皇 帝的新装》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 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是宗璞, 文章写景状物,意在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领悟。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刻画了一个被人们误解、怀才不遇的神灵形象。
4、根据古诗文填空。(9 分)
、曲径通幽处, 。
、 ,似曾相识燕归来。
、我寄愁心与明月, 。
、 ,为有源头活水来。
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 chóu(
)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 cuàn(
)
夺了你的名声!
2、对下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思而不学则殆。
、《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诗人从植物的角度展现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句子是
, 。
、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 ,
。 5、名著导读(共 6 分)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 《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1 分)
、《狐狸和山羊》写的是掉在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却扔下山羊不管的故事,警示人们 。(1 分)
、请将下列相对应的作家、作品、人物、故事情节用直线连起来。(4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3 分)
(一)(共 18 分)外婆和鞋席慕容
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色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
“阿蓉,你这双拖鞋太老爷了。”或者:“阿蓉,你该换拖鞋啦!”我总是微笑地回答: “还可以穿嘛,我很喜欢它。”
如果我的回答换来的是一个很不以为然的表情,我就会设法转变一个话题。如果对方还会对我善 意地摇摇头,或者笑一笑,我就会忍不住要告诉他:
“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它的原因吗?”
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 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 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
曹雪芹
《水浒传》
林黛玉
败走麦城
罗贯中
《三国演义》
铁扇公主
智取生辰纲
吴承恩
《西游记》
关羽
焚稿断痴情
施耐庵
《红楼梦》
吴用
过火焰山
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 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
“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边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 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那时外婆住在永和,很少上山来。但来的话就总会住上一两天, 把我们好好地宠上一阵子再走。那天傍晚,她就是那样含笑地对我说:
“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 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 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大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 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这一切,是那么温柔,但又是那么遥远、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认真阅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 分)
⑴文章刻画外婆主要集中在哪件事上?(2 分)
⑵外婆去世后,“我”做了些什么事纪念她?(4 分)
一双普通的拖鞋为什么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3 分)
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6 分)
⑴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
⑵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
文章最后一句说“这一切,是那么温柔,但又是那么遥远、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 分)
(二)(共 15 分)
这几天又要考试了,东方知道这次考试是一次升学模拟考试,也就是说,这次考试可以预测 你是否能够升学。东方的心里绝对地紧张。前一段时间成绩下降,老师的脸色已经相当不好看,回到家里,父母的态度也变得喜怒无常,东方一定要在这次考试中拼出个前三名来!
但是东方的紧张像是一个魔鬼在他的脑子里施放毒素,东方觉得越想记住的东西越是变得陌 生,越是离他远去。东方悲叹,这下可完了,一场人生的暴风雨即将到来,他想收获的可能都会化为乌有。
东方歪斜着倒了下来,枕头一靠,出人意外地,东方竟然一下子睡着了。
东方来到了一片旷野。他不知道应该朝哪个方向走才能走出这一片让人感到心寒的旷野。这 时候,出现了三个人。
一个穿的是古代的官服,摇头晃脑地口中念念有词。第二个人倒是穿了一身干干净净的学生 服,拿了一本厚厚的大词典,他戴着厚厚的眼镜,脖子上挂着一把不太精致的放大镜。第三个人衣着非常随便,他是从什么角落飘然而至的不太清楚。
第三个人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我们应该想办法走出旷野。那官服者开始之乎者也起来,东 方似乎听他是这样说的:轿者,吾之代步也;旷野者,轿之履足也。何以出旷野,以轿代步也。那学生模样的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儿地翻看词典,还用放大镜在词典上照来照去。东方想凑近那词典,然而,他却走不出他所在的地方。
那第三个人笑了起来,他说,看来,你们两个人天生是属于这一无所有的旷野的,你们完全 可能等待下去,其实任何办法都不需要。
第三个人突然向前冲了过去,他的衣服被迎面的风吹成了一片帆,他像是飞似地腾起了。东 方突然有了一种力量,他不顾一切地跟随了那片帆。慢慢地东方越来越有一种轻松的感觉,然后他的
衣襟也敞开,也被风吹成了一片帆。他看不见前面的那片帆了,他才知道,其实,他已经和前面的那 片帆融为一体。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旷野消失了,出现在东方面前的是一大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树林,东方突 然明白,这就是他所追求的生命中的一片绿色。
而这片绿色就是给予东方自由意志的一种赏赐。
东方醒了,他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刚才做的这个梦,这个梦很难解释,但是给了他一种自由 轻松的感觉。他突然觉得,他给自己的压力太大,只要他愿意让风鼓起他的衣襟,他就会得到生命中的绿色。
这次考试会怎么样,那要看东方是否真正地冲出了旷野!
10、请为文章拟一个标题。(2 分)
11、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东方梦中遇到的一片旷野,可以理解为当今教育的一个误区——以考分和升学率为取向的教育 价值观。
文中暗示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要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
文中第三个人象征了一种自由意志,自由意志就是随心所欲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东方决定不 参加这次考试。
文中鼓励学生要学会减负,在心理上逾越、腾飞,冲出升学考试压力给自己的束缚,发展自己 的潜质和潜能。
12、第(2)段写“但是东方的紧张像是一个魔鬼在他的脑子里施放毒素,东方觉得越想记住的东西越 是变得陌生,越是离他远去”。这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说明了东方当时怎样的一 种思想状况?(4 分)
13、下面对本文几段运用的描写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第(2)段主要运用了人物的心理描写的方法。
B.第(5)段主要运用了人物的外貌描写的方法。C.第(7)段主要运用了人物的语言描写的方法。
D.第(8)段主要运用了景物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
14、结尾一段写“这次考试会怎么样,那要看东方是否真正地冲出了旷野!”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请
你用自己的话说说。(3 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 22 分)
(一)(13 分)
虽有嘉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4 分)
(1)弗食, 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 学.学半 (4)然后能自强.也
16、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每小题 3 分)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故曰: 教学相长也。
17、选文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3 分)
(二)鹿亦有智(共 9 分)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他,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 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18、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 分)
⑴以伐.薪为生 ⑵鹿稍.长,甚驯
⑶李氏不与.⑷是夜鹿去.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 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
20、文中说“李氏深悔之”,请你揣摩文意,说说李氏到底“悔”什么?(2 分)
四、写作:(40 分)
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冬日的暖阳,怒放的花朵,亲 朋的问候,动人的文章,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善举, 一个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感受,你会恍然发现: 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请以“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字数不少于 600 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600
参考答案
5、(1)泰戈尔(1 分)
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1 分)
、请将下列相对应的作家、作品、人物、故事情节用直线连起来。(4 分)曹雪芹《水浒传》林黛玉败走麦城
罗贯中《三国演义》铁扇公主智取生辰纲吴承恩《西游记》关羽焚稿断痴情
施耐庵《红楼梦》吴用过火焰山
二:现代文阅读:(共 33 分)(一)(共 18 分)
8.(6 分)
⑴写出了“我”在外婆面前不拘小节、放肆的样子,也从中可以看出“我”和外婆关系很亲密。 (3 分,答出一点给 2 分)
⑵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外婆的慈祥,让人体验到那种温暖的感觉。(3 分,意对即可) 9.(3 分) 外婆的关爱让“我”感到温暖和幸福,但随着外婆去世和时光的流逝,这一切都只能在回
忆中了(2 分),也表达“我”对失去外婆的悲痛之情(1 分)。
(二)(共 15 分)
10、提示:以梦为线索。如:东方做了一个梦、梦等。(2 分)
11、C(3 分)
12.比喻、拟人。说明东方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使得自己越来越紧张,而心理紧张,反而健忘,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状况。(4 分)
13.D是人物动作描写,没有景物描写(3 分)
14.这次东方的考试成绩如何,主要看他会不会放松情绪,解决心理恐惧和紧张不安,减压后,也许可以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3 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 22 分)
(一)、(共 13 分)
15、(1)甘美(2)达到极点(3)教(4)勉励(4 分)
16、(1)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学问。
(2)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6 分)
评分说明:(1)直译为主,重点翻译“不足”和“困”。(2)重点解释“故”和“相长”。 17、(3 分)
①.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②“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 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
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以上要点答到任意二点即可给 3 分。)
(二)、(共 9 分)
⑴ 砍⑵逐渐,渐渐⑶ 给⑷离开,逃走(4 分,每题 1 分)
他们家门外都是大山,鹿出去,到晚上必然回来。 (3 分,意对即可)
后悔自己态度不坚决,伤了鹿的心。(2 分,意对即可)
四、写作(40 分)
一类卷:36-40 分,中心明确,记叙生动形象,议论有独到的见解,结构精当,语言流畅。二类卷:31-35 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25-30 分,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具体,结构尚完整,语言尚通顺。四类卷:21-24 分,中心不够明确,内容不具体,结构欠完整,语言欠通顺。
五类卷:20 分以下,无明确的中心,无具体的内容,结构紊乱,文理不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286),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现代文,写作(60 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286),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赏析,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 (286),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