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项脊轩志教学演示课件ppt
展开归有光 1506—1571 字熙甫,号震川 明朝昆山人 著名散文家 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
1506年 1岁)生于江苏昆山
1510年 5岁)开始读书
1513年 8岁)丧母
1523年 18岁)写《项脊轩志》,抒怀
1528年 23岁)娶妻魏氏
1533年 28岁)丧妻
1538年 33岁)补写《项脊轩志》
1540年 35岁)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1565年 60岁)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1568年 63岁)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1570年 65岁)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1571年 66岁)病逝
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 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桐城派的姚鼐评价他:“是架设在唐宋八大家与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近代林纾更尊他为“五百年来归震川一人而已”。
归有光,字熙甫,号 ,别号 ,世称 ,明朝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 文集》,代表作除《项脊轩志》外,有《 》、《 》、《 》。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具体而言,选材上多着眼于 ,以此表现母子、夫妻、兄弟等之间的深情,文笔 、 ,感情 ,细节 。其散文对清代的 派影响很大。
志,记也,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项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 轩,小屋,作者将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也有这样的解释,归有光从小就有远大志向,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
从“项脊”字面理解,归有光要成为家族顶天立地的脊梁。
学习重点: 1.积累重点字词语句; 2.借鉴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情感的技巧。
渗漉(shèn lù) 修葺(qì) 垣(yuán)墙 栏楯(shǔn) 偃(yǎn)仰 啸(xià)歌兀(wù)坐 斑驳(bó) 异爨(cuàn) 老妪(yù) 婢(bì)女 汝姊(zǐ) 门扉(fēi) 呱呱(gū) 阖(hé)门 象笏(hù) 长号(há) 扃牖(jiōng yǒu)
文言文中,数词常直接修饰名词或动词,不用量词。 一、直接修饰名词,无物量词。如: ①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②顷之,持一象笏至 二、直接修饰动词,无表示动量的量词。如 : ①凡再变矣 ②先妣尝一至 ③轩凡四遭火。
文言文中,第二人称代词常有:“尔、乃、汝、若、而”等。如: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本文有: 1.某所,而母立于兹 2.吾儿,久不见若影 3.他日汝当用之
一、指出词类活用情况。
1.尘泥渗漉,雨泽下注2.日过午已昏 3.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4.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二、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
1.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本段叙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风貌,以写景为主。
1.内外多置小门2.东犬西吠3.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本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和家人间的轶事,尤其是杜祖母、母亲的怀念。
本段再写项脊轩的变迁,尤其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补记部分写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主要表现丧妻前后的欢乐和悲伤。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 项脊轩是归有光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屋,正是这间小小的书屋,记录了作者成长中的一些人和事,也见证了归家这个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的苍凉悲切和作者凄凉身世的沉重慨叹。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
3、语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浓郁真挚。
2、善于利用细节描写。
思考: 《项脊轩志》与《陋室铭》都是写狭窄、简陋的轩室,比较两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志有什么不同?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项脊轩志》与《陋室铭》都是写狭窄、简陋的轩室,比较两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志有什么不同?
写景抒情,叙事记人,布局精巧,多用白描,文笔质朴
项脊轩修葺后的的明亮、幽雅,满架图书,杂植花木,月照半墙。
通过对轩室前后变化的描写,及一些生活琐事的回忆,表达了对家世衰微的伤感,对已逝亲人的思念,流露出对自己功业无成的愧疚和慨叹。
韵文形式,音韵和谐,对仗工整,自然清丽。
仅间接地写到“苔痕”“草色”,居室美景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名为陋室,其实不陋。调琴阅经,与鸿儒相往来,摆脱筵席应酬,免除公务纷扰,尽享避世隐居之乐,表达了一种清高恬淡、孤芳自赏的思想感情。
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3.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5.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6.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7.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译文: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译文:3.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译文:
如果我说的这些切中事实,它与我的同行种树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我郭橐驼并没有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的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尽性生长罢了。
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与他为敌。
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译文:5.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译文:6.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译文:7.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译文:
(我)又在庭院前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
在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
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了。”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南梁·王籍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对比描写,写景为主,景中含情
项脊生曰①:“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②。刘玄德 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③。方二人之昧昧于一 隅也,世何足以知之④?余区区处败屋之中,方扬眉瞬目⑤,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⑥?
项脊生曰①:“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②。
①项脊生:作者的别号。②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清,秦代蜀地的一寡妇名。丹穴,朱砂矿。利,利润。甲,第一。史载,“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能守其业,用财自己,不见侵犯。秦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③。
③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玄德,刘备的字。陇中,即隆中,诸葛亮隐居之地。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 隅也,世何足以知之④?
④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方,当。二人,指寡妇清和诸葛亮。昧昧,不明的样子,指不被人知道。隅,墙角落。也,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世,世人。之,指代二人。
余区区处败屋之中,方扬眉瞬目⑤,
⑤余区区处败屋之中,方扬眉瞬目:区区,渺小的样子。败屋,破旧的房屋,这里指项脊轩。扬眉瞬目,眼睛一睁一阖。
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⑥?
⑥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人知之者,定语后置,知之之人,知道他的人。其,指人知之者。谓,认为,以为。坎井,一说是浅井,一说是废弃的井。
这一段是作者的议论,这里既有自我解嘲,又将自己与历史伟人相比较,表明自己不甘于永远处在“败屋之中”的志愿。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授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项脊轩志,品细节,补记怀念亡妻,文本探究,选取生活中的小事,殷切期望,细节描写,语言委婉含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教学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项脊轩志,第1课时,文题之意,作者其人,归有光,本文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项脊轩志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项脊轩志备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体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