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语言特色课件30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5720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语言特色课件30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5720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语言特色课件30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57206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语言特色课件30张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57206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语言特色课件30张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57206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语言特色课件30张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57206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语言特色课件30张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57206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语言特色课件30张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57206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语言特色课件30张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语言特色课件30张,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常见三种方法,解题技巧,巧用答题模板,例12020天津卷,四大注意,例2019全国卷Ⅰ,语言风格,全面分析要点,例2021全国乙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和感染力。鉴赏诗歌的语言,不仅要着眼于其意义的挖掘,还要看其在拓深意境、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1)炼字;(2)炼句;(3)语言风格。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中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炼、传神。诗歌的语言都非常精简,因而要想让语言出彩,每一个字、词,诗人或词人们都要很好地斟酌。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反复锤炼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最能体现作者的独具匠心。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从炼字角度鉴赏诗歌的语言所占比例非常大。炼字成为了高考古诗鉴赏中命题的一个常见题型,几乎每年都会在试题中出现。
类型①动词。动词的提炼是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动词,一是一般动词;二是活用动词,即由其他词性的词活用过来的动词。如宋祁的《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出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抒发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②形容词。妙用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复杂的感情。鉴赏形容词,要密切关注其修饰的对象和表露的情感。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中描写茫茫沙漠,用“大”字状其景观;烽火燃起,用“孤”字状其醒目;“长”状其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③数量词。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两句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用“千里”写了江南入春之地域的广阔。
④叠音词。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诗中“时时”“恰恰”为叠词。“时时”表明不是偶尔一见,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恰恰”为拟声词,形容娇莺啼鸣的婉转清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感受。⑤拟声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呕哑嘲哳难为听。”诗中用了“嘈嘈”“切切”“间关”“呕哑”“嘲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⑥副词。副词是对动词、形容词进行修饰限制的词。妙用副词,可以疏通文气,突出呼应,表现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态度。
⑦渲染颜色的词。诗中表现颜色的词语可以给人以色彩感和画面感,从而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首先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的色彩词语,体会诗歌流露的感情色彩。如姜虁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作者以昔日十里扬州路上的繁盛与如今的荠麦青青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眼前的荒凉。⑧体现修辞手法的词。含有修辞手法的字词比较容易进入命题人的“法眼”,成为命题对象。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拟人之妙处。
1.套用法。试题中常见“炼字”有两种。一是动词。动词的使用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使诗歌的意象化静为动,更加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二是作为修饰语的形容词、虚词等。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2.删换法。先整体把握诗歌中某一句的内容,然后再把该句中的关键字删去或换成另外一个字,看其内容及表达效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就体现了该字的关键之处,也是赏析时答题的要点。3.倒推法。一种情况是先看命题者所给出的提示,如:“全诗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作者在某联中用了某字,这个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一般要说该字用得好,而“好处”中的其中一点就是“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另一种情况就是根据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或说明的道理,根据某字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行倒推分析。
1.设问方式①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②这个字与另一个字比较,哪一个更好?为什么?③这首诗(词)的诗(词)眼是什么?为什么?④请简要分析某字的妙处。
2.答题步骤第一步,明手法。点明该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拟人、夸张、比喻、对比、衬托等;或者点明该字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相关对象的,如动静角度,视觉、触觉角度等。第二步,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诗(词)句进行分析,或描述该句的景象。第三步,点作用。点出该字在诗(词)中准确地写出对象怎样的特点,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3.参考句式某字在这首诗(词)中的意思是( ),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纪村事 [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数声”好。“数声”,形容声音大、热闹,给人动态感,动中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表现乡村世界的热闹、快乐、幸福。(2) “一声”好。“一声”表明声音单纯、肃静,静中显示了环境的静谧清幽,给人安宁祥和静美的感受。
【解析】题干为:“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肯否均可。但作答时理由一定要充分。思维角度有:解释字词意思,扩展到句中翻译大体内容,结合诗人的情感分析表达效果,有修辞或者结构特色的话也要点明。首先明确立场、观点:不同意或者同意,尽量用完整句子。其次结合艺术特色分析奇妙处并点明情感效果
炼句,就是锤炼句子,炼句不仅要讲究炼境和炼意,有时还是为了平仄、押韵的需要。古代诗歌的语句具有表达凝练、内蕴丰富的特点,往往一句诗就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技巧。因而,鉴赏诗歌的语言,常常是赏析诗人炼句之妙。所考语句往往是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和在结构上起特殊作用的句子。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一、诗眼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这样的关键词、关键句就是“诗眼”。分析诗眼就是抓住诗中最精炼传神的词句进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二、常见句式1.省略古诗词中省略主语、宾语、动词、介词、连词等是常见的现象。如:“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其中,“遥招手”的主语“蓬头稚子”就被省略了。2.对仗律诗一般由八句组成,其中颔联与颈联一定要对仗。
3.倒装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效果,诗句里常有句式倒装的现象:①定语与中心词倒置,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水清浅”即“清浅水”,“月黄昏”即“黄昏月”;②主语与宾语倒置,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上句即“危石咽泉声”,下句即“青松冷日色”;③动词和宾语倒置,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即“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4.互文古诗因受字数的限制,或从章节、对仗等方面考虑,常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开分置。读时必须前后互为补充,或互相拼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都是互文见义。5.列锦限于篇幅的制约,诗人要想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往往将几个相互关联的名词罗列起来,构成意象的组合与叠加,营造特定的情景和境界,让读者去感知画面间的流动和联系,从而使读者把握作者所描绘的复杂事物和抒发的复杂感情。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柳永《望海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三、句子位置及作用1.首句或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的描写;或渲染某种气氛,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或首句设问,引出后面的内容。2.中间句或承前面什么内容,引出后面什么内容;或借景抒情,表达诗人什么感情。3.尾句或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表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或以景衬情,用某种景衬托某种情。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1.注意诗句中精当的动词、形容词及叠词等。诗句中精当的动词、形容词及叠词等往往对诗句表情达意起很大的作用。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叠词“暧暧”写出了相隔很远的村庄模糊不清的样子,“依依”写出了炊烟轻柔缓慢地向上飘升之态,画面给人平静安详之感。2.注意诗句运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如“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中的“从……入”和“逐……来”生动地表现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相伴烟缕升起的动态美,是理解两句诗的关键。
3.注意结合全诗的内容来分析诗句的含意。我们在赏析某一句诗时,只有结合全诗的内容来作分析,才能弄清诗句的多层意思,明了诗句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4.注意从诗句所在位置分析其在表情达意或谋篇布局上的作用。首句一般有开篇点题,引领全文,奠定基调等作用;中间句作用一般是承前启后,渲染氛围等;尾句有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表现情感等作用。
1.设问方式①结合全诗(词),简要分析某句(某联)的妙处。②某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③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词)加以赏析。④某版本将某句写作“……”,请结合全诗(词),比较哪句更好,并说明理由。
2.答题步骤第一步,解读诗句的内涵。描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解读其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第二步,抓住突出的一点(写法或内容)简析。第三步,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3.参考句式这句诗运用( )的手法,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或“表现”)了作者( )的情感(或“情操”)。
题许道宁画 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参考答案】“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例1:2019全国卷Ⅰ
【解析】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语言风格就是作者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作者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风格。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
1.清新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常见于山水田园诗人的诗歌,诗风比较明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如王维、孟浩然的诗。2.平淡质朴。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但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3.华美绚丽。辞藻富丽、色彩绚烂,情思奇幻,对仗工整。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有飘逸之美。4.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商隐的诗。
5.婉约缠绵。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柳永、李清照、姜夔的词。6.明快简洁。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多用浅近的语言、直抒胸臆的手法写事抒情,自然、晓畅、明白。7.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8.雄奇豪放。骨力刚健,气势雄伟。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宏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9.沉郁顿挫。深沉蕴藉,用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凉气氛,有严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1.了解熟知的诗人的风格,举一反三。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隐晦朦胧、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等。了解了这些熟知的诗人的风格,就对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了感性认识,在解题时往往能够举一反三。2.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先要整体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然后抓住关键的语句进行判断。3.掌握常见的语言特色,对号入座。常见的语言特色有:清新明丽、色彩绚丽、平淡质朴、自然流畅、言简意丰、雄浑豪放、含蓄隽永、形象生动、婉约细腻、幽默活泼……
1.设问方式①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②这首诗(词)的某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③这首诗(词)的风格是……,请结合具体诗(词)句分析。④前人对这首诗(词)的评价是……,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2.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特色,即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诗歌的语言风格,如清新明丽、雄浑豪放、婉约细腻、幽默活泼等。第二步,析文本,即用诗歌中的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析感情,即指出这样的语言特色对表现诗歌的内容或感情有怎样的效果。3.参考句式本诗(词)的语言具有( )的特点,本诗(词)通过( )的描写(或“刻画”“运用”),写出了( )(分析效果、作用),表达(或“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多用口语,浅近直白,通俗易懂,令读者感到亲切自然。②本首词内容上如同与鹭鸶对话,风趣生动。从语言表达上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点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4高考命题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题__遣词用句语言风格会鉴赏,共60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2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下)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提问方式,答题步骤,答题模板,实战练习,课后作业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