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文与可现筼筜谷偃竹记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写 作 背 景 本文属于杂记,记叙了苏轼和文与可之间的深厚情意,并阐述了文与可的画论,是一篇有回忆,有议论,深情缅怀亡友的文章。文与可(1018~1079),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陈州(今河南淮阳)。文与可在洋州时,苏轼先为密州知州(今山东诸城),后改知徐州,元丰二年三月又任湖州知州,这时文已去世。七月七日作者晾晒书画时,见到文与可在洋州赠他的“偃竹图”,睹物思人,悲不自禁,乃写成了这一篇情深意切,悲恻动人的优秀散文。
全 文 结 构
第一段 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谈自我艺术实践的体会
第一层 由竹说起,提出画竹应当有成竹在胸
第二层 写作者自己学习文与可画论的心得
第三层 评价苏辙的看法,表明自己比弟弟更 能领悟文与可的画论
第二段 追忆二人在交往过程中与画竹相关的几件趣事
第一件 投求画者的绢于地,并言当袜穿,传为笑话
第二件 书信往来各自表述艺术创作中神似重于形似 的美学观点
第三件 追述自己一首“筼筜谷”诗令文夫妇为之喷饭
第三段 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并表明二人关系感情深厚、 亲密无间
此文作为纪念亡友的文章,对文与可表达了什么一种感情?又通过什么来表达这种感情?
对他的艺术造诣表示钦敬之情,对他的为官清廉、淡泊名利、不图享乐表示称赞,而对他的去世则表示了极大的悲痛。作者的这种感情主要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借助对二人零碎的往事回忆,捕捉往事中二人思想和感情交流过程中发生的心灵相通的点点琐事趣事,在“乐”事的叙述中凸现二人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而这个“乐”又与失友的“悲”形成了反差,更显其悲,愈见其动人。同时作者还借助典故抒发感情,最后还利用故人遗物来引发哀思,直接抒发感情。
本文反映了苏轼散文的什么特点?
这篇文章表达方式自由、灵活,语言凝练、生动。本文以抒情为主,兼具叙事和说理。情的抒发较为含蓄,叙事描写语言明快、活泼、幽默,对诗、赋、文及典故的引用自然、贴切,如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充分体现出作者的诙谐、睿智与达观,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其高雅的品位。本文正是他“随物赋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典范之作。
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始见于南宋(林景熙:《霁山集·五云梅舍记》)。在此之前,唐代诗人元结《丐论》曾以山水、松竹、琴酒为三友;宋代苏轼《题文与可画》一诗以松、竹、石为三友。 中国古代称帝王和贵族男子为君子,后泛称德才兼备的人。“四君子”是梅、兰、竹、菊的合称。所谓君子,是对人的美称,比喻人格高尚,学识高深,举止文雅。文人画家寄寓感情,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予以人格化。梅花冲寒斗雪,有冰肌玉骨之姿,先众花而报春;兰生群山深谷,不慕荣利,长叶临风潇洒;菊花不与群花争艳,深秋独傲霜枝。
“岁寒三友” 与“四君子”
而竹子,以其虚心挺直、高风亮节的特性,一向作为我们中华民族虚怀若谷、发奋进取的崇高气节的象征。“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亦虚心。”这两句诗便是对竹子品性的最好概括。梅兰竹菊高贵的品性引起画家的无限联想,出现了许多专画四君子画的画家,这在世界艺林中是最为独特的,富有中华民族美学思想的内涵。
苏轼一生,历尽坎坷,大半是在贬官和流放中度过的。他生平爱竹,“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所以他画得一手好竹,是“湖州竹派”的重要人物。由于画家个性不同,画竹时的神气各异,画的墨竹也就各具风格了。李景黄在《似山竹谱》指出:“画竹三昧,神气二字尽之。有气斯苍,有神乃润。文之檀栾飘举,其神超也。苏之下笔风雨,其气足也。”由此可见,文同的“胸中成竹”,主要是指胸中具有竹子的神气。文人画竹,如果胸中没有竹子的神气,也就“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画不出气韵生动的竹子了。
苏 轼 与 画 竹
米芾曾讲到苏轼画竹:“苏轼子瞻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运思清拔,出于文同与可,自谓与文拈一瓣香。” 明末清初的石涛则说:“东坡画竹不作节,此达者之解。其实天下之不可废者无如节。风霜凌厉,苍翠俨然。披对长吟,请为苏公下一转语。”石涛作为明朝遗民,归顺清朝后,文人的名节问题一直令其苦恼,故尽管自己的名节很成问题,但画起墨竹来,不像苏轼那样放达,再怎么写意,也不能废了竹节。这也是画如其人的明证。
“为”的意义和用法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动词,描画,勾勒。名词代词前,后无动词)2.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动词,写作)3.余为徐州(当、做,可译为到某地做官)4.而予以为有道者(动词,认为)5.吾将以为袜(以之为,把……当作…… )
其它重点掌握词语1.为《墨竹赋》以遗与可:给与,馈赠。2.投诸地而骂:兼词,之于。3.以为口实:话柄。4.而读书者与之:许可,答应。5.余因而实之:证实。6.月落庭空影许长:形容词前,如此的,这样的。7.近语士大夫:读玉音,对某某说。8.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副词,就。9.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从前。
练习三翻译答案1.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堆积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 2.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 3.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有吗?4.我认为是深知道理的人的认识,难道不是吗?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文与可现筼筜谷偃竹记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文与可现筼筜谷偃竹记示范课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家名片,背景探秘,小贴士,启迪智慧,画龙点睛,阅读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文与可现筼筜谷偃竹记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文与可现筼筜谷偃竹记评课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①告诉,②告诫,副词却竟然,就是就,代词自己,代词他的,神兼备,有道者,解读第二段,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文与可现筼筜谷偃竹记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文与可现筼筜谷偃竹记授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与可《墨竹图》,郑板桥墨竹图,齐白石墨虾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①告诉,②告诫,全文结构,比一比看谁记忆力好,给与馈赠,兼词之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