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3.形形色色的植物教学设计
展开3.形形色色的植物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三课,其学习主要建立在前两课的基础上。本课从遗传变异的视角研究植物亲代与子代的不同,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种群内生物的多样性。教材对于本课提出的要求是:通过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了解植物的遗传变异现象,理解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的差异,体会种群内植物的多样性。
教材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简明扼要地指出本课的学习重点在于了解同一种植物不同个体之间以及具有亲缘关系的同一种植物的亲代与后代、后代与后代之间的相同与不同,揭示本课研究的内容是植物种群内生物的多样性。第二部分通过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异同的探究活动,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得出植物的后代和亲代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结论,从而让学生形成和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因为遗传和变异普遍存在,所以植物既有共同特征又不完全相同,从而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植物多样性的原因。第三部分的研讨通过两个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索部分观察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并且将学生引导到人类科学的领域,鼓励学生关注科学与人类生活的联系,体会科学技术改善着人类生活。最后的拓展部分,通过呈现科学家孟德尔的豌豆实验研究实例,简单介绍科学家孟德尔经过长期坚持不断的研究,最终发现了著名的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科学史,带学生体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鼓励学生学习和继承伟大科学家们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丰富认知,开阔视野。
【学情分析】
通过对校园生物的调查和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学生已经认识到同是植物,有的高大,有的矮小,有的生活在土壤中,有的生活在水塘里。植物根据外部形态等特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一类别下又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类。在分类过程中学生进一步领略不同种类的植物各不相同,同一种类的植物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为本课学习植物亲代和后代的异同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六年级学生的科学思维、分析比较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好,具备学习的基础。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并未系统性地学习植物学相关知识,并且对于植物的认知还比较欠缺。即使在经过前面的校园植物调查活动后也还不能对同种植物的差异有比较系统的认知。因此在观察和比较植物的异同点时可以采用个人分享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集思广益,完成观察记录和展示交流,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整合和语言组织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植物后代与亲代存在着相同与不同。
2.亲代与后代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3.亲代与后代间及后代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4.变异使得植物多种多样。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运用观察与比较的方法,发现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
2.能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孟德尔及其关于遗传变异的研究。
[科学态度目标]
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客观描述植物亲代与后代的异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意识到植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阐释知道遗传是生物稳定性的基础,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前提。
[难点]能对同一种植物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作出解释。
【材料准备】
[学生]具有后代与亲代关系的植物(或植物标本、图片等)、记录表。
[教师]教学课件、孟德尔及其遗传变异研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1.聚焦
教师活动:提前准备关于不同植物的多张照片材料,展示给学生。可以采取师生交流的方式分析,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植物。不同的植物所具有的外部特征有着比较大的差异。
教师提问:通过调查,我们已经知道校园中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那么,同种植物中的不同个体相同吗?同一“家庭”的植物完全相同吗?
学生思考:校园内的同一种植物,不同的植株是否完全相同。
[设计意图]课程开始时可以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入手,通过展示最直观的图片或者是视频材料引导学生说出地球上的植物多种多样。进而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地聚焦到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上,让学生关注校园内的同种植物是否完全相同,结合学生上一节课的已有知识启发思考,由此引出植物的后代和亲代有什么异同,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2.探索
教师活动:提前准备具有后代与亲代关系的植物,或植物标本、图片等作为学生观察比较的材料。并向学生讲解亲代与后代植株的概念定义,帮助学生形成初步认知逻辑。
教师提问:植物的后代与亲代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材料寻找答案,并开展小组内的讨论,和你的同学分享你的发现。从多个角度,例如花的形状、颜色、花瓣、花蕊,叶的形状、叶缘、大小或者是其他特征具体分析。
学生活动:观察亲代与后代的木槿花,比较两者的异同。观察亲代与后代的桑叶,比较两者的异同。观察亲代与后代的松树,比较两者的异同。观察记录完毕后,填写记录单,进行组内分享。
教师活动:邀请小组代表进行分享,指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亲代与后代的异同点。并提出两个新的科学概念:遗传与变异。帮助学生通过从探究活动中得到的结果理解遗传与变异各自的定义,并加以区分。
教师提问:植物延续至今的秘密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植物呢?
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对于植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思考遗传与变异的价值,得到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也是地球生物多种多样的重要原因之一,并进一步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普遍性。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木槿花、桑叶、松树三种植物亲代和后代的异同点,让学生分别从花瓣的颜色、数量,叶的颜色、大小、形状,植物的整体形态等方面学会观察,从而充分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加以引导,带领学生继续深挖遗传与变异的内在含义和价值,帮助学生逐步了解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以及遗传变异使得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
3.研讨
(1)研讨一
教师提问:我们通过观察发现植物的亲代和后代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从植物亲代与后代的花、叶、果实、种子、植株等多角度总结描述异同点。
(2)研讨二
教师提问:哪些事例可以说明人类利用植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改善着人类生活?
学生思考回答: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见闻,说说植物的遗传变异与人类的关系。总结得出:植物的遗传和变异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有很多农作物利用遗传和变异规律培育出了许多新品种,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为人类造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设计意图]总结整节课所学知识,深化学生对于遗传和变异的理解。引领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联系,体会科学技术改善着人类生活。
4.拓展
教师活动:以资料的形式呈现孟德尔和他的豌豆实验,简单介绍孟德尔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发现著名的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了解科学史,指导学生认识著名的科学家、遗传之父孟德尔,了解他发现的生物的遗传规律,学习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
【教学后记】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3.形形色色的植物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a href="/kx/tb_c16190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3.形形色色的植物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3.形形色色的植物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3.形形色色的植物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3.形形色色的植物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3.形形色色的植物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