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人和课后练习题
展开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牺牲既成 既:已经
B.得其心有道道:道理
C.暴之于民而受之暴:显
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践:登上,承袭
答案:B
解析:B项,道:方法,办法。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于传有之 B.所欲与之聚之
C.残贼之人谓之一夫D.谆谆然命之乎
答案:C
解析:A、B、D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C项中的“之”为结构助词。
3.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天与之,人与之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①得天下有道②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C.①祭祀以时②以行与事示之者
D.①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②而居尧之宫
答案:A
解析:A项,①②两项都是“动词,亲附、帮助”的意思。B项,①动词,得到;②动词,能够。C项,①介词,按照;②介词,拿,用。D项,①连词,表顺承,就;②连词,表假设,如果。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B.夫然后之中国
C.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D.牺牲既成
答案:C
解析:C项,不是古今异义词。A项,死亡,古义:被诛杀或者逃亡。今义:死,失去生命。B项,中国,古义,古人称中原地区为中国,这里指国都。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D项,牺牲,古义:用来祭祀社稷的牲畜。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
二、课内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孟子·离娄上》)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欲与之聚之 聚:积聚
B.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圹:原野
C.苟不志于人,终身忧辱忧:隐忧
D.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淑:贤能
答案:D
解析:D项,淑:善。
6.与“得天下有道”一句中的“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答案:D
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得到”的意思。A项,能够;B项,求得;C项,通“德”,感激。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2)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答案:(1)(君主)得民心有办法:百姓想要的东西就设法为他们积聚,百姓厌恶的东西就不要加在他们身上,如此而已。
(2)现在天下诸侯暴虐无道,如果有一位国君喜欢施行仁政的话,那么百姓就会在这些暴君的“驱使”下归附他。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9题。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孟子·万章上》)
与“舜相尧二十有八载”中“相”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答案:C
解析:例句,辅助,扶助。A项,名词,相貌。B项,副词,互相。C项,辅助,扶助。D项,官名,宰相。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2)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纂也,非天与也。
答案:(1)让他主持事情,事情处理得很好,而百姓安于他的治理,是百姓接受了他。
(2)如果舜强行住进尧的宫室,逼走尧的儿子,这样的话就是篡位,而不是天把天下给了舜。
三、延伸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邹与鲁哄。穆公①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②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穆公:邹国国君。②转:“弃尸”的意思。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与鲁哄 哄:争斗,交战
B.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疾:痛恨
C.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反:背叛
D.君无尤焉尤:责怪,怪罪
答案:C
解析:C项,“反”通“返”,返回之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民莫之死也 ②有司莫以告 ③壮者散而之四方者 ④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答案:B
解析:①②两个“莫”字都是不定指代词, “没有谁”之义。③“之”是动词“到,去”的意思,④“之”字是代词。
12.下列各项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穆公感到不解的是,面对长官被杀,为什么百姓不愿意去救援,为国家赴死尽节。孟子认为这根子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有司与百姓的关系。君主要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其赴难。
C.孟子指出当老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乘机巧取豪夺。这种毫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
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就是要让邹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
答案:C
解析:C项中,“而官吏却乘机巧取豪夺”的说法有误,原文中没有“乘机巧取豪夺”的意思,而是强调官吏在灾年毫不体恤百姓。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2)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答案:(1)饥荒年头,您的百姓,年老体弱的饿死弃尸于沟坑里,强壮的逃散到四面八方的,有几千人。
(2)要谨慎啊,要谨慎啊!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反过来怎样对待你。
参考译文:邹国和鲁国发生了战争。邹国国君邹穆公问孟子:“我手下的官吏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却没有人为他们的官员而死。要是杀掉他们,又不能杀那么多;如果不杀他们,又憎恨他们看着长官战死而不去救助。对他们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饥荒年头,您的百姓,年老体弱的饿死弃尸于沟坑里,强壮的逃散到四面八方的,有几千人;而您的粮仓里却堆满了米,库房里堆满了财物,当官的没有把上述情况向您报告,这是官吏怠慢国君而残害人民的做法。曾子说:‘要谨慎啊,要谨慎啊!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反过来怎样对待你。’老百姓今后会把官吏原来对待他们的态度反过来对待官吏的,您不要去责怪他们。只要您实行了仁政,老百姓自然就会爱戴他们的长官,甘心为长官效死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人和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人和同步测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基训练,课内阅读,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单元综合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单元综合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鹏之徙于南冥,夯基训练,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人和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人和课后测评,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基训练,课内阅读,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