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第二单元《孟子》选读2.1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第二单元《孟子》选读2.1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第二单元《孟子》选读2.1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人和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人和同步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王好战,请以战喻,课内阅读,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蚤起
    C.天油然作云
    D.由水之就下
    答案:C
    解析:A项,颁,同“斑”;B项,蚤,通“早”;D项,由,通“犹”。
    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所仰望而终身也
    答案:B
    解析:B项,古今义相同。A项,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C项,古义:供养活着的家人。今义:保养身体。D项,古义:依靠、指望。今义:①抬头向远处看;②敬仰而有所期望。
    3.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②数罟不入洿池
    B.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②百发百中
    C.①此其为餍足之道也②是非君子之道
    D.①寡人之民不加多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答案:D
    解析:A项,①数词,几,若干;②形容词,密。B项,①动词,开仓赈济饥民;②动词,发射。C项,①名词,办法,方法;②名词,正道。D项,①②均为副词,更,更加。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谨庠序之教
    C.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
    D.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答案:A
    解析:例句,名词用作动词,怪罪,归咎。A项,名词用作动词,栽植;B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小心地办好;C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减轻;D项,名词作状语,每天。
    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A.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B.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C.而良人未之知也
    D.而相泣于中庭
    答案:B
    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判断句。A项,定语后置;C项,宾语前置;D项,状语后置。
    二、课内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树之以桑
    B.可以衣帛矣
    C.填然鼓之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答案:D
    解析:A、B、C三项加点词均为名词用作动词,D项加点词为动词活用作名词。
    7.与“谷不可胜食也”一句中的“胜”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B.驴不胜怒,蹄之
    C.日出江花红胜火
    D.不胜枚举
    答案:D
    解析:例句和D项均为“尽”。A项,形容词,优美的;B项,动词,能承担,能承受;C项,动词,胜过。
    8.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孝悌之义 B.树之以桑
    C.百亩之田D.邻国之政
    答案:B
    解析:A、C、D三项均为结构助词,的;B项,代词,代“五亩之宅”。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1)百姓供养家人或者给死去的家人办理丧事都没有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2)七十以上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做到了这些还不能成王业的,是从来没有的事。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1题。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目间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孟子·离娄下》)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餍:吃饱
    B.吾将目间良人之所之也
    之:助词,无实义,不译
    C.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蚤:通“早”
    D.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
    所以:用以,用来,用来……的方法
    答案:B
    解析:B项,之:动词,去,到,往。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2)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答案:(1)他妻子问他在一块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告诉妻子说,都是些富豪。
    (2)妻与妾讥笑怨骂自己的丈夫,并且在庭院中面对面哭泣。而丈夫还不知道这事,喜悦自得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妻妾面前做出傲慢的样子。
    三、延伸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6题。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②,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②东败于齐,长子死焉:公元前341年,魏与齐战于马陵,兵败,主将庞涓被杀,太子申被俘。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彼夺其民时 夺:夺取
    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方:方圆
    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修:学习
    D.王往而征之征:征讨
    答案:A
    解析:A项,夺:丧失,耽误。
    13.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入以事其父兄 ②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B.①南辱于楚 ②战于长勺
    C.①叟之所知也 ②王往而征之
    D.①及寡人之身 ②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
    答案:D
    解析:A项,①介词,用;②介词,在……时候。B项,①介词,被;②介词,在。C项,①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代敌国。D项,①②意思都是“等到,到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B.左右欲刃相如
    C.寡人耻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案:C
    解析:A、B、D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C项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问答的形式,梁惠王问孟子怎样才能够替死者报仇雪耻,引起孟子施行仁政的劝谏。
    B.晋国到了梁惠王时期,国力达到强盛,但是,也多次打过败仗,并为此失去+了自己的大儿子。
    C.孟子在这里阐述的“仁政”主要是减少刑罚,薄赋税,促农耕,在闲暇时期,教以孝悌忠信的思想。
    D.孟子认为只要施行 “仁政”,在别的国家“陷溺其民”时,梁惠王征伐,就没有与之匹敌的。
    答案:B
    解析:B项中“晋国到了梁惠王时期,国力达到强盛”表述有误,应该是晋国到了梁惠王时期,国力已经衰微。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2)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答案:(1)我对此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洗恨雪耻,怎么办才好呢?
    (2)他们(秦、楚)常年耽误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
    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们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传到我手中,东边败给了齐国,我的长子也死在那里;西边又丢失给秦国七百里地方;南边被楚国欺侮。我对此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洗恨雪耻,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及早除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
    “他们(秦、楚)常年耽误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人和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人和同步测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基训练,课内阅读,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单元综合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单元综合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鹏之徙于南冥,夯基训练,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人和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人和课后测评,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基训练,课内阅读,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