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21年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58196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赣州市2021年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58196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赣州市2021年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58196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赣州市2021年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2021年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选择填充题,填空与说明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江西省赣州市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5题,每小题1分,6~10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1分)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食物变质 C.海水晒盐 D.冰雪融化
2.(1分)高原反应时应及时吸入(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稀有气体
3.(1分)下列能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
A.过滤 B.吸附 C.沉淀 D.蒸馏
4.(1分)下列属于人体中微量元素的是( )
A.钙 B.碘 C.碳 D.氧
5.(1分)某同学在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粗盐提纯”中,相关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取一定量粗盐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6.(1分)下列有关X、Y所表示的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交叉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概念
X
含氧化合物
纯净物
单质
化合反应
Y
氧化物
混合物
有机物
氧化反应
A.A B.B C.C D.D
7.(1分)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
A.NH4Cl、K2CO3、NaOH、Na2SO4
B.MgSO4、NaCl、Ba(NO3)2、FeCl3
C.KOH、Na2SO4、HCl、NaHCO3
D.HCl、NaNO3、K2SO4、NH4Cl
8.(1分)某同学欲选用下列几组试剂探究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Fe、Cu、MgSO4溶液
B.Mg、Cu、FeSO4溶液
C.Fe、MgSO4溶液、CuSO4溶液
D.Mg、Fe、Cu、稀H2SO4
9.(2分)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的溶液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就是碱的溶液
B.厨房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则汽油除油污利用的也是乳化作用
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Na+、Cl﹣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10.(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 )
A.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D.加热一定质量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
二、选择填充题
11.(3分)日本于2021年4月13日决定将福岛核废水排入大海。废水中含有62种放射性元素,其中过量的铯会使人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受到损伤。下列有关铯说法正确的是的是 。
A.铯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铯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层
C.图中铯原子x=1
D.铯的质子数是
12.(3分)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化肥硫酸铵和氯化铵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验证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
取样,加适量的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C
除去N2中的少量O2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D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13.(3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b中含有少量a,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b
C.将t℃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D.20℃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共23分)
14.(5分)为增强青少年体质,某校开展了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为主题的球类运动会。
(1)乒乓球比赛。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重新鼓起来的原因是 。
(2)羽毛球比赛。羽毛球拍由铝合金制成,其优点是强度大、质轻且 。
(3)篮球比赛。打篮球时人体内葡萄糖(C6H12O6)在酶的催化下缓慢氧化,释放出能量供给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产生空气中常见的两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足球比赛。运动员身上的球衣较一般的棉质衣物不同,而用一种称为涤纶的聚酯所织成的球衣面料,鉴别棉纤维和聚酯纤维的方法是 。
15.(6分)在我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背景下,化学工作已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倒逼行业进行技术创新和重大变革。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同时二氧化氮、 (填化学式)等污染物的产生还会形成酸雨。
(2)为了让煤充分燃烧,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3)炼铁也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业上常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炼铁,请标出三氧化二铁中铁的化合价 。
(4)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工业上利用天然气“捕获”二氧化碳,以减少碳排放。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在图中横线处相应微粒的图示为 (填序号)。
(5)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是实现碳中和的根本措施。氢气被喻为未来最清洁能源:以水为原料,在太阳光照射和催化剂条件下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6分)赣州市素有“世界钨都”的美称。钨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之一是黑钨矿(主要成分是铁和锰的钨酸盐,化学式分别是FeWO4、MnWO4),冶炼金属钨的工艺流程如图:
(1)操作Ⅰ和操作Ⅱ为相同的操作,该操作的名称是 ,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流程中WO3→W反应的基本类型 ;
(4)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17.(6分)2021年是推进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一年。如图为某同学用A~F六种物质拼成的火箭造型。A、B、C、D、F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由两种元素组成,B、E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F为黑色固体。图中“﹣”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
(1)E的化学式为 ;
(2)C的一种用途是 ;
(3)F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M为火箭助推器,只有与D、E都反应才能推动火箭升天,则助推器M代表的物质可能是 (填序号)。
A.NaOH
B.Fe2O3
C.Mg
D.Ag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8.(7分)如图是实验室气体制取、净化、干燥常用装置图,请根据所给装置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取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代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 ;
(3)小聪同学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现澄清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查找原因得知,制取二氧化碳时所用盐酸浓度过大。为除去二氧化碳中混入的氯化氢体和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小聪设计了除杂实验。已知:Na2CO3+H2O+CO2═2NaHCO3.请你完成装置连接:A→ → →D。
19.(9分)2021年,全民抗疫。熔喷布是生产医用口罩的主要原材料。为了探究熔喷布的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成探究,并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
①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②熔喷布易燃,可能由C、H、O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实验探究】
连接如图所示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mg某熔喷布样品碎片装入玻璃管中,先通入一段时间氧气,再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样品完全燃烧,无灰分残留。熄灭酒精灯,再持续通一会儿氧气,冷却,称量。计算得出:B、C装置共增重ag,D、E装置共增重bg。
(1)装置B中 (填实验现象),证明产生了H2O。
(2)装置D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E的作用是 。
【思考拓展】
(4)根据(1)、(2)得出熔喷布中一定含有 元素(填元素符号)。
(5)若 (用含m、a、b的关系式表示),说明该熔喷布不含氧元素。
(6)该实验可能存在的缺陷是 (答一条即可)。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20.(10分)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1.86g。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7.3%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滴加的盐酸总质量/g
0
5
20
30
35
溶液总质量/g
50
55
69.56
79.56
84.56
溶液pH
12.4
12.1
7.0
2.2
2.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可以用 溶液,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简要说明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
(2)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3)求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4)请在图中画出稀盐酸质量与二氧化碳质量关系的图象(温馨提醒:标出关键点的数据)。
2021年江西省赣州市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5题,每小题1分,6~10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1分)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食物变质 C.海水晒盐 D.冰雪融化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食物变质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1分)高原反应时应及时吸入(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稀有气体
【分析】氧气能够供给呼吸.
【解答】解:当人出现高原反应时应立即吸入的气体是氧气;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1分)下列能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
A.过滤 B.吸附 C.沉淀 D.蒸馏
【分析】A、过滤是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
B、活性炭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一些染料、色素、异味等;
C、沉淀能沉降一些较大的固体颗粒;
D、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
【解答】解:A、过滤是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不能将硬水软化;故选项错误;
B、活性炭有吸附作用,不能将硬水软化;故选项错误;
C、沉淀不能将硬水软化;故选项错误;
D、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转化等,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4.(1分)下列属于人体中微量元素的是( )
A.钙 B.碘 C.碳 D.氧
【分析】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
A、钙属于人体常量元素,故选项错误。
B、碘属于人体微量元素,故选项正确。
C、碳属于人体常量元素,故选项错误。
D、氧属于人体常量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内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是解题此类题的关键。
5.(1分)某同学在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粗盐提纯”中,相关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取一定量粗盐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溶解时,将粗盐放在烧杯中,加入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1分)下列有关X、Y所表示的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交叉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概念
X
含氧化合物
纯净物
单质
化合反应
Y
氧化物
混合物
有机物
氧化反应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单质和有机物以及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等化学概念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含氧化合物包含着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故A错;
B、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而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所以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B错;
C、有机物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单质和有机化合物不存在交集,故C错;
D、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化学概念间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1分)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
A.NH4Cl、K2CO3、NaOH、Na2SO4
B.MgSO4、NaCl、Ba(NO3)2、FeCl3
C.KOH、Na2SO4、HCl、NaHCO3
D.HCl、NaNO3、K2SO4、NH4Cl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NH4Cl和Na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MgSO4和Ba(NO3)2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镁,且氯化铁溶液显黄色,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HCl和KOH、NaHCO3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分别生成氯化钾和水、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四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8.(1分)某同学欲选用下列几组试剂探究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Fe、Cu、MgSO4溶液
B.Mg、Cu、FeSO4溶液
C.Fe、MgSO4溶液、CuSO4溶液
D.Mg、Fe、Cu、稀H2SO4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解:A、铁、铜与MgSO4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镁>铁,镁>铜,但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B、镁与Fe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铁,说明了活动性镁>铁;铜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镁>铁>铜;故该方案合理。
C、铁与Mg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镁>铁;铁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镁>铁>铜;故该方案合理。
D、镁与稀H2SO4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镁>氢;铁与稀H2SO4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铁>氢;但根据镁与稀硫酸的反应比铁与稀硫酸的反应更剧烈,则可得镁>铁;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说明氢>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镁>铁>铜;故该方案合理。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9.(2分)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的溶液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就是碱的溶液
B.厨房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则汽油除油污利用的也是乳化作用
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Na+、Cl﹣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分析】A、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碱的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就是碱的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B、厨房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汽油除油污利用的是汽油能溶解油污,故选项推理错误。
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选项推理正确。
D、Na+、Cl﹣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也可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 )
A.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D.加热一定质量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锌的活动性比铁强,结合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与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粉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且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选项图象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会减少,故选项图象错误。
C、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象正确。
D、加热一定质量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加热到一定时间,才能反应,木炭粉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0,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二、选择填充题
11.(3分)日本于2021年4月13日决定将福岛核废水排入大海。废水中含有62种放射性元素,其中过量的铯会使人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受到损伤。下列有关铯说法正确的是的是 C 。
A.铯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铯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层
C.图中铯原子x=1
D.铯的质子数是 55
【分析】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判断核外电子层数;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解答】解:A.铯元素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铯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图中铯原子x=55﹣2﹣8﹣18﹣18﹣8=1,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铯的质子数是55。
故填:C;55。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2.(3分)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C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化肥硫酸铵和氯化铵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验证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
取样,加适量的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C
除去N2中的少量O2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D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分析】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B、C、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硫酸铵和氯化铵均属于铵态氮肥,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均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故选项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
D、要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实质就是除去铜离子,故可用过量的铁粉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然后过滤即可,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故答案为:
C;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3.(3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b中含有少量a,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b
C.将t℃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D.20℃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3.1%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液质量可以判断温度变化时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
【解答】解:A.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b中含有少量a,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b,该选项说法正确;
C.将t℃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不能比较析出晶体多少,是因为不知道溶液质量,并且c变成不饱和溶液,不析出固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20℃时a的溶解度是30g,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能够溶解15g,形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填:B;23.1%。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共23分)
14.(5分)为增强青少年体质,某校开展了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为主题的球类运动会。
(1)乒乓球比赛。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重新鼓起来的原因是 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2)羽毛球比赛。羽毛球拍由铝合金制成,其优点是强度大、质轻且 抗腐蚀性能好 。
(3)篮球比赛。打篮球时人体内葡萄糖(C6H12O6)在酶的催化下缓慢氧化,释放出能量供给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产生空气中常见的两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6H12O6+6O26CO2+6H2O 。
(4)足球比赛。运动员身上的球衣较一般的棉质衣物不同,而用一种称为涤纶的聚酯所织成的球衣面料,鉴别棉纤维和聚酯纤维的方法是 灼烧闻气味 。
【分析】(1)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铝合金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3)葡萄糖(C6H12O6)在酶的催化下缓慢氧化,产生空气中常见的两种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棉纤维和聚酯纤维鉴别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重新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2)羽毛球拍由铝合金制成,其优点是强度大、质轻且抗腐蚀性能好。
(3)葡萄糖(C6H12O6)在酶的催化下缓慢氧化,产生空气中常见的两种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6CO2+6H2O。
(4)鉴别棉纤维和聚酯纤维的方法是灼烧闻气味,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纤维,产生特殊气味的是聚酯纤维。
故答案为:
(1)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2)抗腐蚀性能好;
(3)C6H12O6+6O26CO2+6H2O;
(4)灼烧闻气味。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棉纤维和聚酯纤维的鉴别方法、合金的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6分)在我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背景下,化学工作已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倒逼行业进行技术创新和重大变革。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同时二氧化氮、 SO2 (填化学式)等污染物的产生还会形成酸雨。
(2)为了让煤充分燃烧,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增大与空气(或O2)的接触面积或有足够的空气(或O2) 。
(3)炼铁也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业上常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炼铁,请标出三氧化二铁中铁的化合价 。
(4)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工业上利用天然气“捕获”二氧化碳,以减少碳排放。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在图中横线处相应微粒的图示为 A (填序号)。
(5)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是实现碳中和的根本措施。氢气被喻为未来最清洁能源:以水为原料,在太阳光照射和催化剂条件下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分析】(1)根据酸雨的成因来分析;
(2)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来分析;
(4)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5)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同时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产生还会形成酸雨;故填:SO2;
(2)为了让煤充分燃烧,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增大与空气(或O2)的接触面积或有足够的空气(或O2);故填:增大与空气(或O2)的接触面积或有足够的空气(或O2);
(3)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要标注在对应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符号在前,数值在后,所以三氧化二铁中铁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故填:;
(4)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图中横线处应该有两个氢分子,每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所以相应微粒的图示为A;故填:A;
(5)水在太阳光照射和催化剂条件下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填:2H2O2H2↑+O2↑。
【点评】本题体现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难度不大。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6.(6分)赣州市素有“世界钨都”的美称。钨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之一是黑钨矿(主要成分是铁和锰的钨酸盐,化学式分别是FeWO4、MnWO4),冶炼金属钨的工艺流程如图:
(1)操作Ⅰ和操作Ⅱ为相同的操作,该操作的名称是 过滤 ,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2)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WO4+2HCl(浓)=H2WO4↓+2NaCl ;
(3)流程中WO3→W反应的基本类型 置换反应 ;
(4)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水 。
【分析】(1)考查固液分离的常用方法以及常用仪器的作用;
(2)钨酸钠与浓盐酸反应生成钨酸和氯化钠,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反应特点总结反应类型;
(4)根据工艺流程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1)操作Ⅰ和操作Ⅱ实现了固液分离,常用的方法为过滤;玻璃棒在过滤中起到引流的作用;
故答案为:过滤;引流。
(2)钨酸钠与浓盐酸反应生成钨酸和氯化钠,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Na2WO4+2HCl(浓)=H2WO4↓+2NaCl;
故答案为:Na2WO4+2HCl(浓)=H2WO4↓+2NaCl。
(3)氧化钨与氢气在1000℃条件下反应生成钨和水,符合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特点,所以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置换反应。
(4)钨酸固体分解可以得到水,而在溶解池中也会用到水,所以水可以循环使用;
故答案为:水。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7.(6分)2021年是推进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一年。如图为某同学用A~F六种物质拼成的火箭造型。A、B、C、D、F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由两种元素组成,B、E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F为黑色固体。图中“﹣”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
(1)E的化学式为 CuSO4 ;
(2)C的一种用途是 作建筑材料或作补钙剂 ;
(3)F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
(4)M为火箭助推器,只有与D、E都反应才能推动火箭升天,则助推器M代表的物质可能是 AC (填序号)。
A.NaOH
B.Fe2O3
C.Mg
D.Ag
【分析】依据A、B、C、D、F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E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推出B、E分别为氢氧化钙和硫酸铜,F为黑色固体,F能与E反应,推出F和E,从而确定B,D由两种元素组成,且能F反应,推出D,B能生成C,C能生成A,A能生成B,推出A,C,将推出的物质带回框图验证;
(1)依据推出的E分析;
(2)依据推出的C分析;
(3)依据推出的F和D分析;
(4)依据题意分析。
【解答】解:A、B、C、D、F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E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推出B、E分别为氢氧化钙和硫酸铜,F为黑色固体,F能与E反应,推出F为铁和E为硫酸铜,从而确定B为氢氧化钙,D由两种元素组成,且能铁反应,推出D为盐酸,氢氧化钙能生成C,C能生成A,A能生成氢氧化钙,推出A为氧化钙,C为碳酸钙,将推出的物质带回框图验证;
(1)通过以上分析可知,E为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故填:CuSO4;
(2)通过以上分析可知,C为碳酸钙,用途为作建筑材料或作补钙剂(合理即可),故填:作建筑材料或作补钙剂;
(3)通过以上分析可知,F为铁,D为盐酸,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填:Fe+2HCl=FeCl2+H2↑;
(4)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若M为火箭助推器,只有与盐酸、硫酸铜都反应才能推动火箭升天,则助推器M代表的物质可能是NaOH和Mg,故填:A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是利用转化图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8.(7分)如图是实验室气体制取、净化、干燥常用装置图,请根据所给装置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酒精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取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代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
(3)小聪同学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现澄清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查找原因得知,制取二氧化碳时所用盐酸浓度过大。为除去二氧化碳中混入的氯化氢体和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小聪设计了除杂实验。已知:Na2CO3+H2O+CO2═2NaHCO3.请你完成装置连接:A→ H → F →D。
【分析】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
故填: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选取的发生装置为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填:B;2KMnO4K2MnO4+MnO2+O2↑;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3)为除去二氧化碳中混入的氯化氢体和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H装置除去氯化氢气体,这是因为氯化氢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以通过F装置除去水蒸气,这是因为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因此装置连接:A→H→F→D。
故填:H;F。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9.(9分)2021年,全民抗疫。熔喷布是生产医用口罩的主要原材料。为了探究熔喷布的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成探究,并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
①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②熔喷布易燃,可能由C、H、O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实验探究】
连接如图所示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mg某熔喷布样品碎片装入玻璃管中,先通入一段时间氧气,再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样品完全燃烧,无灰分残留。熄灭酒精灯,再持续通一会儿氧气,冷却,称量。计算得出:B、C装置共增重ag,D、E装置共增重bg。
(1)装置B中 白色固体变蓝色 (填实验现象),证明产生了H2O。
(2)装置D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3)装置E的作用是 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 。
【思考拓展】
(4)根据(1)、(2)得出熔喷布中一定含有 C、H 元素(填元素符号)。
(5)若 (用含m、a、b的关系式表示),说明该熔喷布不含氧元素。
(6)该实验可能存在的缺陷是 碳不完全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使测定结果不准确,同时造成空气污染 (答一条即可)。
【分析】(1)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蓝色固体五水硫酸铜。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3)装置E的作用是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
(4)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5)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6)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
【解答】解:(1)装置B中白色固体变蓝色,证明产生了H2O。
故填:白色固体变蓝色。
(2)装置D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填:CO2+Ca(OH)2=CaCO3↓+H2O。
(3)装置E的作用是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
故填: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
(4)根据(1)、(2)可知,水中的氢元素和二氧化碳增大碳元素来自于样品,得出熔喷布中一定含有C、H元素。
故填:C、H。
(5)熔喷布中氢元素质量:,碳元素质量:,如果熔喷布不含氧元素,则有:,
m=。
故填:。
(6)该实验可能存在的缺陷是碳不完全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使测定结果不准确,同时造成空气污染。
故填:碳不完全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使测定结果不准确,同时造成空气污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20.(10分)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1.86g。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7.3%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滴加的盐酸总质量/g
0
5
20
30
35
溶液总质量/g
50
55
69.56
79.56
84.56
溶液pH
12.4
12.1
7.0
2.2
2.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可以用 稀盐酸 溶液,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简要说明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取样,滴加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
(2)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0.44 g。
(3)求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4)请在图中画出稀盐酸质量与二氧化碳质量关系的图象(温馨提醒:标出关键点的数据)。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变质是与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3)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已知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钠质量,从而求出氢氧化钠质量;
(4)根据方程式计算出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确定出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画出图象。
【解答】解:(1)氢氧化钠变质是与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可以用稀盐酸溶液,实验方案是取样,滴加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故填:稀盐酸;取样,滴加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2)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差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50g+35g﹣84.56g=0.44g;故填:0.44;
(3)设样品中 Na2CO3 质量为 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0.44g
x=1.06g
NaOH 的质量:1.86g﹣1.06g=0.8g
答: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 0.8g;
(4)分析表中数据,第3次pH=7,说明恰好完全反应,设生成0.44g二氧化碳消耗掉盐酸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y×7.3% 0.44g
y=10g
第3次加入20g盐酸中有10g与碳酸钠反应,10g与氢氧化钠反应,如图
。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2024年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填充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填充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