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三市联考2021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展开2021年河北省三市(石家庄市、衡水市、保定市)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酒精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稀释酒精 C.碘溶于酒精 D.酒精消毒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水结成冰时,分子的运动就停止了
B.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C.分子都是由不同原子构成的
D.结构示意图为 的微粒,表示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
3.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硝酸铵
4.下列化学式对应的俗名正确的是( )
A.Ag:水银 B.CaO:消石灰
C.NaCl:苛性纳 D.Na2CO3:纯碱
5.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A.氧化物:水、干冰、氧化铁 B.混合物:空气、牛奶、钛合金
C.溶液:盐酸、生理盐水、白酒 D.有机物:蔗糖、生物酶、碳酸
6.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NO3 B.CO(NH2)2 C.Ca3(PO4)2 D.K2SO4
7.一些重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范围如下:
作物
水稻
马铃薯
草莓
薄荷
pH
6~7
4.8~5.5
5~7.5
7~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稻和薄荷生长都适宜酸性土壤 B.草莓生长只适宜酸性土壤
C.马铃薯生长不适宜碱性土壤 D.以上作物都不适宜碱性土壤
8.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石灰石
9.下列是某同学进行过滤操作时的一些做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让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B.直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
C.让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D.让漏斗中液面始终低于滤纸边缘
10.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两个一氧化碳分子:2Co B.三个氮原子:3N
C.一个镁离子:Mg+2 D.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Na2
11.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具有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它与水反就的化学方程式为4K2FeO4+10H2O═4Fe(OH)3↓+8X+3O2↑,则X的化学式为( )
A.K2O B.KOH C.K D.KH
12.假设与排除是探索未知物的一种方法。《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金、银、铜、铅、铁)”,下列物质最可能是“强水”的是( )
A.硫酸亚铁溶液 B.稀盐酸
C.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 D.稀硫酸
13.硒元素是动物体必需营养元素和植物有益的营养元素。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硒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硒的原子序数为34 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C.硒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硒化氢的化学式是H2Se
14.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如图四个实验。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5.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有利于寻找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与所探究的条件(蒸馏水经煮沸并迅速冷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水 B.乙和丙:空气
C.甲和丙:空气 D.甲和丁:水
16.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总结不正确的是( )
A.催化剂不一定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B.金属单质在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态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一定相等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7.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4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18.下列设计方案可行,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清洗试管壁上附着的铜:Cu+H2SO4═CuSO4+H2↑置换反应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P+O2P2O5化合反应
C.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Ca(OH)2+H2SO4═CaSO4+2H2O复分解反应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CaO+CO2↑分解反应
19.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给大家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片表面始终没有明显变化
B.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C.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D.通过实验现象推测银和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反应
20.小朋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A.①③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④⑤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23分)
21.(4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①熟石灰②金刚石③氯化钠④干冰四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用于炒菜调味的是 ;
(2)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3)用来裁玻璃的是 ;
(4)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22.(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中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常施用铵态氮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是因为其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 ,逸散到空气中,降低肥效。
(2)生活中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的方法是 。
(3)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却存在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
(4)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3.(7分)人类生活、生产离不开水与溶液。请用相关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b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16mL时,a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 mL。
(2)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为:水库→取水→加絮凝剂→静置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清水池→投药消毒→配水泵→用户。其中能除去颜色和异味的操作是 。
(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请回答。
①交点P的含义为 。
②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
③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恒温蒸发掉10g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甲 乙。(填“>”
“<”或“=”)
④t2℃时,在各盛有甲、乙、丙25g固体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将三个烧杯中的物质均升温至t3℃,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24.(6分)A、B、C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若A是单质,B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则B为 (填化学式),实验室制取C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C是单质,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B为 (填化学式),由A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29分)
25.(8分)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制取时将A中的药品混合).
(1)制取并收集不同气体,填写如表空白.
固体M
溶液N
制取的气体
收集装置(填字母)
大理石
CO2
锌粒
稀硫酸
B或
O2
或C
(2)收集干燥的CO2还需要用装置E,E中盛装的试剂为 .
(3)用上述装置A制取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6.(3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由该实验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
(2)图2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A中白磷不燃烧,B中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图3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7.(8分)实验室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装置如图(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并填写相应的空格。
(1)实验过程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入药品并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④打开止水夹,缓缓通入CO2,先点燃 (填A或B)处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且 ;
⑤点燃另一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内出现 现象时,说明CO具有 (填“氧化”或“还原”)性;
⑥关闭止水夹,熄灭两处的酒精喷灯,C中的现象为 。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 (填“是”或“否”),说明理由: 。
(3)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8.(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时,对铝的化学性质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是由于铝与氧气作用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铝的表面。
【性质探究】
(1)金属的活动性
甲同学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氯化镁溶液中,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镁的 。
(2)金属与酸的反应
①铝片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单质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1中从0到a这段时间内没有明显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②将铝片与pH相同的足量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结果是生成氢气的速率前者比后者慢很多。甲同学认为,可能是两片铝片的大小、质地等不一致的原因,于是将某铝片从中间切成两等份,再分别放入pH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和稀盐酸中,观察反应现象,结果仍是生成氢气的速率前者比后者慢很多。乙同学提出,可能是与稀硫酸反应的铝片表面有氧化膜的原因,大家一致表示反对,因为 。丙同学对比盐酸和硫酸的化学式之后,认为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你认为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是 。
【验证猜想】为了验证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猜想,大家一起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如果该实验能证明猜想,则加入的A溶液的溶质化学式为 。
四.计算题(8分)
29.(8分)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中和73g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1年河北省三市(石家庄市、衡水市、保定市)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酒精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稀释酒精 C.碘溶于酒精 D.酒精消毒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稀释酒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碘溶于酒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酒精消毒是酒精与蛋白质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水结成冰时,分子的运动就停止了
B.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C.分子都是由不同原子构成的
D.结构示意图为 的微粒,表示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
【分析】A.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具有相同数目的微粒来分析;
C.根据分子的结构来分析;
D.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A.无论宏观物质处于什么状态,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在不断运动着,故A错误;
B.如H2O与Ne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不同,故B错误;
C.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如氧分子(O2),也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水分子(H2O),故C错误;
D.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
3.(2分)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硝酸铵
【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放热还是吸热来考虑本题,知道常见放热物质有哪些,常见吸热物质有哪些,并能灵活运用。
【解答】解: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即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可知物质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压强减少,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的溶于水吸热的有:硝酸铵。
故选:D。
【点评】要了解物质溶于水的过程,记住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
4.(2分)下列化学式对应的俗名正确的是( )
A.Ag:水银 B.CaO:消石灰
C.NaCl:苛性纳 D.Na2CO3:纯碱
【分析】根据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进行判断。
【解答】解: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故错误;
B.消石灰为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故错误;
C.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OH,故错误;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的正确与在解题中的应用。
5.(2分)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A.氧化物:水、干冰、氧化铁
B.混合物:空气、牛奶、钛合金
C.溶液:盐酸、生理盐水、白酒
D.有机物:蔗糖、生物酶、碳酸
【分析】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C.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
【解答】解:A.水、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氧化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牛奶、钛合金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均属于混合物,选项说法正确;
C.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白酒是酒精的水溶液,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其组成与性质与无机物类似,习惯上还是将其看作无机物,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酸碱盐与氧化物的特征、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概念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分)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NO3 B.CO(NH2)2 C.Ca3(PO4)2 D.K2SO4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不含磷元素和钾元素;属于氮肥;
C、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不含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磷肥;
D、K2SO4中含有钾元素,不含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钾肥;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几种营养元素,如果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就属于复合肥。
7.(2分)一些重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范围如下:
作物
水稻
马铃薯
草莓
薄荷
pH
6~7
4.8~5.5
5~7.5
7~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稻和薄荷生长都适宜酸性土壤
B.草莓生长只适宜酸性土壤
C.马铃薯生长不适宜碱性土壤
D.以上作物都不适宜碱性土壤
【分析】根据土壤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溶液的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
A.由数据可知,薄荷适宜生长的土壤pH为7~8,即土壤略显碱性,故错误;
B.由数据可知,草莓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为5~7.5,即土壤略显碱性,故错误;
C.由数据可知,马铃薯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为4.8~5.5,即土壤显酸性,不适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故正确;
D.由数据可知,薄荷适宜生长的土壤pH为7~8,即土壤略显碱性,故错误。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8.(2分)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石灰石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此题有两个条件,一是发生化学变化,二是质量增加。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增加,但是不发生化学变化,故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减小,故错误。
C、氢氧化钠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使质量增加,故正确。
D、石灰石化学性质稳定,质量不变,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2分)下列是某同学进行过滤操作时的一些做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让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B.直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
C.让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D.让漏斗中液面始终低于滤纸边缘
【分析】根据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解答。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完成解答,如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这样可以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之间通过等;
【解答】解: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防止液体从漏斗外壁流出,故正确;
B、过滤时,为防止为防止液体洒到桌面,要用玻璃棒将待过滤的混合物引流入漏斗中,故错误;
C、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从而加快过滤的速率,故正确;
D、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间流出,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熟练掌握过滤操作极其注意事项。
10.(2分)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两个一氧化碳分子:2Co
B.三个氮原子:3N
C.一个镁离子:Mg+2
D.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Na2
【分析】A.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来分析;
B.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来分析;
C.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一氧化碳分子表示为2CO,表示方法错误;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氮原子表示为:3N,表示方法正确;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所以一个镁离子表示为Mg2+,表示方法错误;
D.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钠中,氧元素显﹣2价表示为:Na2,表示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2分)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具有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它与水反就的化学方程式为4K2FeO4+10H2O═4Fe(OH)3↓+8X+3O2↑,则X的化学式为( )
A.K2O B.KOH C.K D.KH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K2FeO4+10H2O=4Fe(OH)3↓+8X+3O2↑,推断反应中生成物X的分子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确定X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K2FeO4+10H2O=4Fe(OH)3↓+8X+3O2↑,可知反应中各原子在反应前后的个数为
反应前 反应后
K原子 8 0
Fe原子 4 4
O原子 26 18
H原子 20 12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X的8个分子中含8个K原子、8个O原子和8个H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K原子、1个O原子、1个H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KOH;
故选:B。
【点评】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
12.(2分)假设与排除是探索未知物的一种方法。《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金、银、铜、铅、铁)”,下列物质最可能是“强水”的是( )
A.硫酸亚铁溶液
B.稀盐酸
C.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
D.稀硫酸
【分析】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金、银、铜、铅、铁),说明强水腐蚀性很强,能腐蚀多种金属和岩石;
【解答】解:A、硫酸亚铁是盐溶液,不能和金属反应,故错误;
B、盐酸和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能腐蚀较不活泼的金属,如不能和铜反应,故错误;
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强腐蚀性,能和大多数金属反应,能腐蚀较不活泼的金属,故正确;
D、硫酸和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能腐蚀较不活泼的金属,如不能和铜反应,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酸的化学性质,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13.(2分)硒元素是动物体必需营养元素和植物有益的营养元素。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硒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硒的原子序数为34
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C.硒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硒化氢的化学式是H2Se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解答】解:A、硒元素原子序数是34,该选项说法正确;
B、硒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该选项说法正确;
C、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硒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硒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硒化氢的化学式是H2Se,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4.(2分)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如图四个实验。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分析】Ⅰ可得出稀醋酸能是紫色石蕊小花变红,Ⅱ、Ⅲ可得出水、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由Ⅳ可得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它们反应后生成了酸性物质﹣﹣碳酸。
【解答】解:A、由实验的现象可知,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说法正确;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说法正确;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说法正确;
D、上述实验说明碳酸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和醋酸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水,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15.(2分)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有利于寻找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与所探究的条件(蒸馏水经煮沸并迅速冷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水 B.乙和丙:空气
C.甲和丙:空气 D.甲和丁:水
【分析】对比实验可通过若干个装置同时探究一个或多个条件对同一事件的影响,其关键是必须至少有一组作为对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一段时间后,甲和乙试管中的铁钉均不生锈,不能探究铁锈蚀的条件,故选项错误。
B、一段时间后,乙和丙试管中的铁钉均不生锈,不能探究铁锈蚀的条件,故选项错误。
C、一段时间后,甲和丙试管中的铁钉均不生锈,不能探究铁锈蚀的条件,故选项错误。
D、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丁试管中的铁钉生锈,可用于探究探究铁锈蚀的条件,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设计实验时要掌握其原理和区别,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是必须至少有一组作为对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2分)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总结不正确的是( )
A.催化剂不一定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B.金属单质在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态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一定相等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分析】根据催化剂的作用分析;
金属汞单质常温下是液态分析;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解答】解: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一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B、常温下不是所有的金属单质都是固态,汞是液态,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一定相等,故说法错误;
D、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或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故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7.(2分)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4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分析】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分数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故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是反应物。
A、任何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正确。
B、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为2%:16%=1:8,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丁,生成物是甲和丙,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分数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8.(2分)下列设计方案可行,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清洗试管壁上附着的铜:Cu+H2SO4═CuSO4+H2↑置换反应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P+O2P2O5化合反应
C.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Ca(OH)2+H2SO4═CaSO4+2H2O复分解反应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CaO+CO2↑分解反应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基本的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解答】解:A、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4P+5O22P2O5,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采用的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方法,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2分)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给大家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片表面始终没有明显变化
B.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C.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D.通过实验现象推测银和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反应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位于银的前边,同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A、铜的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故A说法不正确;
B、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故B说法不正确;
C、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故C说法正确;
D、通过实验现象推测铜比银活泼,银和硫酸铜溶液不可以反应,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判断。
20.(2分)小朋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A.①③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④⑤
【分析】①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②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③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④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确定所需的仪器即可。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的质量=50g×14%=7.0g,故选项说法正确。
②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③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g﹣7g=43g(合43mL),应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错误。
④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氢氧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签;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和玻璃棒、试剂瓶,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量筒、试剂瓶,故选项说法正确。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②③⑤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23分)
21.(4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①熟石灰②金刚石③氯化钠④干冰四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用于炒菜调味的是 ③ ;
(2)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④ ;
(3)用来裁玻璃的是 ② ;
(4)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① 。
【分析】根据氯化钠具有咸味,熟石灰具有碱性,金刚石的硬度大,干冰升华吸热,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氯化钠具有咸味,可用于炒菜调味。
(2)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3)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来裁玻璃。
(4)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案为:
(1)③;
(2)④;
(3)②;
(4)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中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 糖类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常施用铵态氮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是因为其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 氨气(或NH3) ,逸散到空气中,降低肥效。
(2)生活中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的方法是 抽丝,灼烧,闻气味 。
(3)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却存在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4)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
【分析】(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羊毛属于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而棉纤维属于天然纤维灼烧有纸张燃烧气味分析;
(3)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
(4)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玉米中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糖类;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是因为其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氨气(或NH3),逸散到空气中,降低肥效;
(2)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纤维燃烧产生烧纸的气味,生活中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的方法是:抽丝,灼烧,闻气味;
(3)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却存在很大差异,其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4)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故答案为:
(1)糖类;氨气(或NH3);
(2)抽丝,灼烧,闻气味;
(3)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1分)
(4)C2H5OH+3O22CO2+3H2O。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涉及内容较多,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7分)人类生活、生产离不开水与溶液。请用相关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b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16mL时,a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 8 mL。
(2)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为:水库→取水→加絮凝剂→静置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清水池→投药消毒→配水泵→用户。其中能除去颜色和异味的操作是 活性炭吸附 。
(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请回答。
①交点P的含义为 在t3℃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40g 。
②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降温(合理即可) 。
③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恒温蒸发掉10g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甲 < 乙。(填“>”
“<”或“=”)
④t2℃时,在各盛有甲、乙、丙25g固体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甲、丙 ;将三个烧杯中的物质均升温至t3℃,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甲=乙>丙 。
【分析】(1)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分析回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3)①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意义分析回答;
②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分析回答;
③根据甲、乙的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
④根据溶解度的含义分析判断。
【解答】解:(1)电解水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b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16mL时,由b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a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8mL。
(2)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为:水库→取水→加絮凝剂→静置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清水池→投药消毒→配水泵→用户。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其中能除去颜色和异味的操作是活性炭吸附。
(3)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交点P是甲、乙溶解度的曲线的交点,含义为:在t3℃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40g。
②由于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降温、加入水等。
③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甲、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恒温蒸发掉10g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④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t2℃时,甲、丙的溶解度相同都是25g,乙的溶解度大于25g,在各盛有甲、乙、丙25g固体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甲、丙;由于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三个烧杯中的物质均升温至t3℃,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丙的溶液要析出部分溶质,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故答案为:(1)8。
(2)活性炭吸附。
(3)①在t3℃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40g。
②降温(合理即可)。
③甲<乙。
④甲、丙;甲=乙>丙。
【点评】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可以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24.(6分)A、B、C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若A是单质,B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则B为 CO (填化学式),实验室制取C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2)若C是单质,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B为 H2O (填化学式),由A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分析】根据A、B、C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若A是单质,B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所以B是一氧化碳,A可以是碳或氧气,一氧化碳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是二氧化碳;若C是单质,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B是水,C是氧气,A会生成水或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A、B、C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1)若A是单质,B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所以B是一氧化碳,A可以是碳或氧气,一氧化碳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为CO,实验室制取C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若C是单质,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B是水,C是氧气,A会生成水或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为H2O,由A生成C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答案为:(1)CO,CaCO3+2HCl=CaCl2+H2O+CO2↑;
(2)H2O,2H2O22H2O+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29分)
25.(8分)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制取时将A中的药品混合).
(1)制取并收集不同气体,填写如表空白.
固体M
溶液N
制取的气体
收集装置(填字母)
大理石
CO2
锌粒
稀硫酸
B或 D
O2
B 或C
(2)收集干燥的CO2还需要用装置E,E中盛装的试剂为 浓硫酸 .
(3)用上述装置A制取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解:(1)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稀盐酸;C;氢气;D;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B;
(2)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答案为:浓硫酸;
(3)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H2O22H2O+O2↑;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气体的干燥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6.(3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由该实验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2)图2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A中白磷不燃烧,B中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3)图3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
【分析】(1)根据实验的现象与结论来分析;
(2)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3)根据蒸发的操作来分析。
【解答】解:(1)红磷燃烧消耗氧气,造成集气瓶内的压强较小,反应停止后,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会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达到集气瓶中气体体积的为止。由上述实验现象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约占空气体积的,说明了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填: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A、B中的白磷均与氧气接触,但是A中白磷不燃烧,B中白磷燃烧,这一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在蒸发操作中,玻璃棒要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填: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实验操作中仪器的作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7.(8分)实验室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装置如图(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并填写相应的空格。
(1)实验过程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入药品并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④打开止水夹,缓缓通入CO2,先点燃 A (填A或B)处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且 变浑浊 ;
⑤点燃另一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内出现 红色 现象时,说明CO具有 还原 (填“氧化”或“还原”)性;
⑥关闭止水夹,熄灭两处的酒精喷灯,C中的现象为 D中的石灰水进入C中 。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 否 (填“是”或“否”),说明理由: 未反应的CO进入D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 。
(3)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CO22CO、CuO+COCu+CO2 。
【分析】(1)④根据在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分析回答;
⑤根据在加热时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分析反应的现象,根据还原反应的定义分析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⑥根据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火焰时,装置内压强减小分析实验的现象。
(2)根据装置的特点一氧化碳不会进入到空气中分析是否添加尾气处理装置。
(3)根据在高温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①在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进入D中,且未反应的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所以,实验现象是: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变浑浊;
⑤点燃另一处酒精喷灯,在高温时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所以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内出现红色现象时,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⑥关闭止水夹,熄灭两处的酒精喷灯,装置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在C中的现象是:D中液体进入C。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不需要,理由是:未反应的CO进入D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
(3)由上述分析可知,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CO2 2CO、CuO+COCu+CO2。
故答为:(1)④A,变浑浊;⑤红色,还原;⑥D中的石灰水进入C中;(2)否,未反应的CO进入D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3)C+CO2 2CO、CuO+COCu+CO2。
【点评】本题的综合性较强,比较全面地考查了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转化及性质。会根据发生的反应分析实验的现象,正确地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时,对铝的化学性质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是由于铝与氧气作用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铝的表面。
【性质探究】
(1)金属的活动性
甲同学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氯化镁溶液中,看到的现象是 无明显变化 。说明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镁的 后面 。
(2)金属与酸的反应
①铝片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单质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H2SO4=Al2(SO4)3+3H2↑ 。图1中从0到a这段时间内没有明显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铝表面的有氧化膜,氧化铝与硫酸反应 。
②将铝片与pH相同的足量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结果是生成氢气的速率前者比后者慢很多。甲同学认为,可能是两片铝片的大小、质地等不一致的原因,于是将某铝片从中间切成两等份,再分别放入pH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和稀盐酸中,观察反应现象,结果仍是生成氢气的速率前者比后者慢很多。乙同学提出,可能是与稀硫酸反应的铝片表面有氧化膜的原因,大家一致表示反对,因为 铝片完全相同 。丙同学对比盐酸和硫酸的化学式之后,认为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你认为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是 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对反应产生抑制作用 。
【验证猜想】为了验证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猜想,大家一起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如果该实验能证明猜想,则加入的A溶液的溶质化学式为 Na2SO4 。
【分析】(1)依据铝与镁的金属活性分析;
(2)①依据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分析;依据曲线图分析;
②依据实验操作分析;依据硫酸的组成分析;
【验证猜想】依据对比实验控制的变量分析。
【解答】解:(1)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镁的金属活性弱,则甲同学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氯化镁溶液中,看到的现象是无明显变化,说明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镁的后面;故填:无明显变化;后面;
(2)①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分析曲线图可知,从0到a这段时间没有氢气产生,原因可能是铝表面的有氧化膜,氧化铝与硫酸反应;故填:2Al+3H2SO4=Al2(SO4)3+3H2↑;铝表面的有氧化膜,氧化铝与硫酸反应;
②分析实验操作可知,将某铝片从中间切成两等份,再分别放入pH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和稀盐酸中,因为铝片完全相同,不可能是与稀硫酸反应的铝片表面有氧化膜的原因;硫酸中含有硫酸根离子,铝与稀硫酸反应速率慢,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是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对反应产生抑制作用;故填:铝片完全相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对反应产生抑制作用;
【验证猜想】分析图2实验可知,控制的变量是氯离子,其它量都相同,则加入的A溶液的溶质化学式为Na2SO4;故填:Na2SO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利用实验图示、曲线图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四.计算题(8分)
29.(8分)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中和73g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HCl+NaOH═NaCl+H2O
36.5 40
x 80g×5%
x=3.65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确定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2023年辽宁省五市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五市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5页。
2023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保定市、石家庄市三市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保定市、石家庄市三市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