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河南省洛阳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河南省洛阳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第1页
    2020-2021学年河南省洛阳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第2页
    2020-2021学年河南省洛阳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河南省洛阳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河南省洛阳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34页。
    2020-2021学年河南省洛阳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1.5分)男性和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分别是(  )
    A.睾丸和卵巢 B.卵巢和输精管
    C.睾丸和子宫 D.睾丸和输卵管
    2.(1.5分)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是①
    B.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③
    C.胚胎发育的场所是②
    D.受精卵在植入②的内膜后才开始分裂
    3.(1.5分)青春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发育时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二性征的出现与性激素的分泌有关
    B.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心肺功能逐渐完善
    C.生殖器官成熟,出现遗精或月经
    D.脑容量迅速增加,其调节功能大大增强
    4.(1.5分)下列几组物质中,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的是(  )
    A.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B.糖类、无机盐和蛋白质
    C.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D.糖类、蛋白质和维生素
    5.(1.5分)如图是四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相对含量示意图。某同学因偏食营养不均衡患了贫血症,该同学饮食中最好应多摄取图中哪一种食物(  )

    A.食物甲 B.食物乙 C.食物丙 D.食物丁
    6.(1.5分)通常情况下,每天三餐的热量摄取比例大致为(  )
    A.30%、30%、40% B.30%、40%、30%
    C.20%、40%、40% D.40%、40%、20%
    7.(1.5分)如图是食物经过消化道时淀粉、脂肪、蛋白质被消化程度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X最终消化产物是麦芽糖
    B.结构④内消化液种类最多
    C.结构③、④依次是胃和小肠
    D.Z曲线代表脂肪的消化过程
    8.(1.5分)某同学测定肺活量时的三组数据分别是2900mL、3100mL、3360mL。受测者的肺活量应该是(  )
    A.2900mL B.3100mL C.3360mL D.3120mL
    9.(1.5分)下列关于小肠结构特点的叙述,与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长5﹣6米
    B.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C.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小肠黏膜上皮凹陷形成肠腺,分泌肠液
    10.(1.5分)下列关于“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
    B.淀粉液与清水或唾液应充分混合
    C.两试管置于37℃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
    D.充分反应后滴加碘液,乙试管中液体变蓝
    11.(1.5分)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登山队从含氧气的装置中吸气时,图中的结构③所处的状态是(  )

    A.收缩、上升 B.收缩、下降 C.舒张、上升 D.舒张,下降
    12.(1.5分)取一定量的新鲜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溶液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血液就会发生分层现象。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
    B.下层红色、不透明的液体是红细胞
    C.血液是由血浆和红细胞组成的
    D.血浆里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
    13.(1.5分)在用显微镜“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中,以下表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视野中观察到的发生分支的血管是小静脉
    B.实验结束后,将小鱼放回鱼缸或原先生活环境
    C.视野中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D.用湿纱布包裹鱼的鳃部保持湿润,利于小鱼的呼吸
    14.(1.5分)观察人体心脏结构时,看到心脏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放,这就保证了血流方向是由(  )
    A.心房→心室→动脉 B.心房→心室→静脉
    C.心室→心房→动脉 D.心室→心房→静脉
    15.(1.5分)下列有关血管及血管内流动的血液,描述错误的是(  )
    A.动脉血管里一定流动脉血,静脉血管里一定流静脉血
    B.毛细血管的管壁极薄、管内径极小、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C.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D.当人的某些部位有炎症时、血液里白细胞含量会增多
    16.(1.5分)吞咽食物和呼吸空气时都经过的器官是(  )
    A.鼻 B.肺 C.咽 D.喉
    17.(1.5分)王福生院士对患新冠肺炎病逝者的肺部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病逝者肺泡内形成了一层透明的膜,就像在肺泡内表面刷了一层浆糊,阻碍了(  )
    A.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18.(1.5分)下列关于甲状腺及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能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
    B.缺乏甲状腺激素会使人患侏儒症
    C.甲状腺激素是通过血液运输的
    D.长期缺碘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19.(1.5分)如图为描述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表示肺泡里气体交换过程
    B.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图乙表示组织里气体交换过程
    D.图甲的结果是动脉血变静脉血
    20.(1.5分)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其部分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滤过面积大
    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增多
    C.肾小球与肾小囊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滤过
    D.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形成尿液
    21.(1.5分)我国倡导无偿献血,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静脉采血,而非动脉采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
    B.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C.静脉内血流速度较快
    D.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22.(1.5分)下列有关人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B.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C.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是神经元的主要结构
    D.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23.(1.5分)神经调节的最基本方式是(  )
    A.神经元 B.反射弧 C.神经中枢 D.反射
    24.(1.5分)下列反射中,属于人所特有的是(  )
    A.排尿反射 B.眨眼反射 C.膝跳反射 D.谈虎色变
    25.(1.5分)醉酒时,患者会出现反应迟钝、丧失平衡感、呼吸急促等状态,出现这些状态是因为酒精依次影响了脑结构中的(  )
    A.大脑、小脑、脑干 B.小脑、大脑、脑干
    C.脑干、大脑、小脑 D.脑干、小脑、大脑
    26.(1.5分)下列关于原尿和尿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尿液中尿素的含量比原尿高
    B.原尿和尿液中都不含无机盐
    C.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基本相同
    D.正常人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
    27.(1.5分)“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主要折射作用、感光和产生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虹膜、视网膜、玻璃体
    B.晶状体、视网膜、视觉中枢
    C.晶状体、瞳孔、视觉中枢
    D.玻璃体、角膜、视网膜
    28.(1.5分)下列腺体中,属于内分泌腺的一组是(  )
    A.甲状腺、垂体 B.垂体、肠腺
    C.唾液腺、肠腺 D.胃腺、肾上腺
    29.(1.5分)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位于(  )
    A.耳蜗和听觉神经 B.鼓膜和听觉中枢
    C.鼓膜和听觉神经 D.耳蜗和听觉中枢
    30.(1.5分)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
    A.围湖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
    B.酸雨有“空中死神”之称,是影响人类的严重环境问题
    C.参加环保活动.增强环保意识,应从我们自身做起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保护环境密切相关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7分)人体的不同系统分别担负着不同的生理活动,是一个协调配合的统一整体。下图是各个系统间关系的图解,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A系统为    系统,食物中的大多数营养物质在     内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
    (2)B系统为    系统,氧气透过    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然后经    进入心脏的左心房。
    (3)C系统为    系统,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随血液流到    ,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

    32.(12分)如图是人的心脏解剖模式图(腔室标注A﹣D,血管等标注①﹣⑥)。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   ]   ,能为体循环提供足够动力。
    (2)[   ]   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
    (3)图中动脉血管有    (填序号);流动着动脉血的血管有    (填序号)。
    (4)毛细血管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有利于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    。
    (5)人体内具有(4)中所叙述结构特点的结构还有     (请举一例)。

    33.(12分)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了解消化系统结构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请根据人体消化系统结构模式图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回答下列问题:
    (1)“平衡膳食宝塔’第一层的食物,主要营养物质是    。
    (2)在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
    (3)青少年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在保证摄入第一、第二层食物的同时,还应多吃第三层和第四层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提供丰富的    。
    (4)图1中标号所示器官的分泌物能促进第五层食物的乳化,这种乳化作用属于    (填“物理性”或“化学性”)消化。
    (5)小杉同学午餐常吃一份薯条、两根肉串、一杯豆浆、一碗米饭。根据膳食宝塔的提示,小杉同学的这份食谱明显缺少第    层的食物。

    34.(12分)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作用受损,均会引发病情。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图甲):1型糖尿病也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身体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2型糖尿病多与生活习惯相关,大部分病人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长期摄入过多的米、面、糖等高碳水化合物膳食),且缺乏运动,胰岛素虽然不断的过量分泌,但细胞对它敏感性下降,产生抵抗,所以相对于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显得相对不足,导致血糖持续升高;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孕期暂时性糖尿病,会增加孕妇未来患2型糖尿病及婴儿肥胖的几率。

    (1)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会在人的唾液、胰液和    的共同作用下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并吸收进入血液运至全身细胞,参与    作用,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身体能分泌但无法正常使用胰岛素的是    型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异常偏高,原尿在流经图乙中[   ]   时,其中的葡萄糖无法被完全重吸收回血液,囚而形成糖尿。
    (3)目前对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皮下注射胰岛素是最基本的治疗方式,注射的胰岛素会被    (填“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
    (4)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婴儿未来肥胖的几率,可能是因为生活在母体子宫中的胎儿 通过脐带和    获得大量葡萄糖而导致营养过剩。
    35.(12分)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小鼠数量 (只)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增长值 (g/只)

    20

    数量多
    排列整齐
    7.34

    20
    每日饲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数量少
    排列散乱
    1.84

    20
    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基本消失
    ﹣0.12
    (1)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   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   。
    (3)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   功能,导致他们体重增长值均下降。但乙、丙两组体重变化不同,表现为   。
    (4)为消除微塑料A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小鼠的恢复饲养实验。若小肠绒毛出现   的状态,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
    (5)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2020-2021学年河南省洛阳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1.5分)男性和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分别是(  )
    A.睾丸和卵巢 B.卵巢和输精管
    C.睾丸和子宫 D.睾丸和输卵管
    【分析】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解答】解: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以及雌性激素,所以卵巢又属于内分泌器官;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以及雄性激素,所以睾丸又属于内分泌器官。
    故选:A。
    【点评】本题是一个基础题,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记忆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1.5分)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是①
    B.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③
    C.胚胎发育的场所是②
    D.受精卵在植入②的内膜后才开始分裂
    【分析】图中①卵巢、②子宫、③输卵管。
    【解答】解:AB、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母体产生的卵细胞成熟后,由①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在这里如果遇到精子,就会与精子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作用发生在③输卵管,故AB正确;
    C、②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故C正确;
    D、受精卵在输卵管内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动到②子宫中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人的生殖发育过程。
    3.(1.5分)青春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发育时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二性征的出现与性激素的分泌有关
    B.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心肺功能逐渐完善
    C.生殖器官成熟,出现遗精或月经
    D.脑容量迅速增加,其调节功能大大增强
    【分析】青春期是决定一个人体质、心理、性格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解答】解:A、在性激素的作用下,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如男孩出现喉结、腋毛、阴毛以及声音变粗等,女孩乳房增大,正确。
    B、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正确。
    C、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等生理现象,正确。
    D、进入青春期,脑的功能增强而重量增长不明显,错误。
    故选:D。
    【点评】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应及时了解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性道德观念。
    4.(1.5分)下列几组物质中,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的是(  )
    A.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B.糖类、无机盐和蛋白质
    C.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D.糖类、蛋白质和维生素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解答】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其中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废物和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
    故选:C。
    【点评】掌握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5.(1.5分)如图是四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相对含量示意图。某同学因偏食营养不均衡患了贫血症,该同学饮食中最好应多摄取图中哪一种食物(  )

    A.食物甲 B.食物乙 C.食物丙 D.食物丁
    【分析】(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2)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含铁的无机盐引起的,多吃含铁多的食物可以防治。
    【解答】解:分析甲、乙、丙、丁四种食物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可知:食物甲含钙和维生素C较多、食物乙含铁和维生素C较多、食物丙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D较多、食物丁含维生素C较多;因此某同学患贫血症,最好多摄取乙食品。
    故选:B。
    【点评】会读坐标图、知道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缺乏症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6.(1.5分)通常情况下,每天三餐的热量摄取比例大致为(  )
    A.30%、30%、40% B.30%、40%、30%
    C.20%、40%、40% D.40%、40%、20%
    【分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
    【解答】解: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要合理营养就要使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合理。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定时定量,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营养的含义要求,以及一日三餐的能量比例。
    7.(1.5分)如图是食物经过消化道时淀粉、脂肪、蛋白质被消化程度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X最终消化产物是麦芽糖
    B.结构④内消化液种类最多
    C.结构③、④依次是胃和小肠
    D.Z曲线代表脂肪的消化过程
    【分析】图示中,横坐标①至⑤指的是消化道的相关器官,依次是口腔、咽和食道、胃、小肠、大肠;纵坐标表示食物被消化的程度.由图示可知:三大营养物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是不同的,淀粉的消化起始于口腔、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
    【解答】解:A、X淀粉最终消化产物是葡萄糖,错误。
    B、结构④小肠内消化液种类最多,正确。
    C、结构③、④依次是胃和小肠,正确。
    D、Z曲线代表脂肪的消化过程,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8.(1.5分)某同学测定肺活量时的三组数据分别是2900mL、3100mL、3360mL。受测者的肺活量应该是(  )
    A.2900mL B.3100mL C.3360mL D.3120mL
    【分析】肺活量是指用力深吸气后再用力深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据此解答。
    【解答】解: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该同学的肺活量是这三次的最大值3360ml。
    故选:C。
    【点评】掌握肺活量的概念,要求学生认真体会肺活量的含义,肺活量是这三次的最大值,不是平均值。
    9.(1.5分)下列关于小肠结构特点的叙述,与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长5﹣6米
    B.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C.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小肠黏膜上皮凹陷形成肠腺,分泌肠液
    【分析】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而内表面有肠腺、有多种消化液送入小肠,含有许多消化酶,能对多种物质起消化作用,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不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
    【解答】解:A、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有利于充分消化吸收营养物质。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内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扩大了消化吸收的面积。
    C、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D、小肠黏膜上皮凹陷形成肠腺,分泌肠液,有利于消化营养物质,与吸收没有直接关系。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小肠与其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0.(1.5分)下列关于“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
    B.淀粉液与清水或唾液应充分混合
    C.两试管置于37℃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
    D.充分反应后滴加碘液,乙试管中液体变蓝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甲与乙变量是唾液。
    【解答】解:A、口腔内有唾液腺,其分泌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消化食物中部分淀粉,A正确;
    B、淀粉与唾液充分混合均匀,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B正确
    C、“为了模拟人体口腔内的温度环境”,应将两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反应一段时间,使淀粉能够充分的被唾液淀粉酶分解,C正确
    D、乙号试管遇碘没变蓝,原因是唾液中含有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完全分解成了麦芽糖。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该类试题时要首先找出实验中的变量和以该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
    11.(1.5分)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登山队从含氧气的装置中吸气时,图中的结构③所处的状态是(  )

    A.收缩、上升 B.收缩、下降 C.舒张、上升 D.舒张,下降
    【分析】如图所示:①肺;②呼吸道;③膈肌。
    【解答】解:如图③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故选:B。
    【点评】牢记呼气和吸气过程、场所,注意吸气、呼气时肋骨、膈肌的运动状态。
    12.(1.5分)取一定量的新鲜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溶液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血液就会发生分层现象。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
    B.下层红色、不透明的液体是红细胞
    C.血液是由血浆和红细胞组成的
    D.血浆里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
    【分析】如左图:新鲜人的血液放入抗凝剂后,由于比重不同,会出现分层现象,分为三层,上面是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中间有一层白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面是暗红色的红细胞。


    【解答】解:A、据分可见: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A正确。
    B、下层暗红色、不透明的液体是红细胞,B正确。
    C、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C错误。
    D、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占91%~92%。D正确。
    故选:C。
    【点评】关键知道新鲜人的血液放入抗凝剂后,会分为三层,即: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
    13.(1.5分)在用显微镜“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中,以下表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视野中观察到的发生分支的血管是小静脉
    B.实验结束后,将小鱼放回鱼缸或原先生活环境
    C.视野中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D.用湿纱布包裹鱼的鳃部保持湿润,利于小鱼的呼吸
    【分析】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解答】解:AC、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A错误,C正确。
    B、实验结束后,将小鱼放回鱼缸或原先生活环境,B正确。
    D、鱼的呼吸是用鳃呼吸,吸收的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故要保持鳃部的湿润。在实验中用湿纱布包住鱼头部的目的是保持鱼鳃的湿润,维持鱼呼吸作用的进行,D正确。
    故选:A。
    【点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判断依据是考查的重点,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
    14.(1.5分)观察人体心脏结构时,看到心脏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放,这就保证了血流方向是由(  )
    A.心房→心室→动脉 B.心房→心室→静脉
    C.心室→心房→动脉 D.心室→心房→静脉
    【分析】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解答】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心室与动脉之间的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入动脉而不能倒流,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入心室,从心室流入动脉。如图所示: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心脏内瓣膜(房室瓣、静脉瓣)的作用。
    15.(1.5分)下列有关血管及血管内流动的血液,描述错误的是(  )
    A.动脉血管里一定流动脉血,静脉血管里一定流静脉血
    B.毛细血管的管壁极薄、管内径极小、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C.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D.当人的某些部位有炎症时、血液里白细胞含量会增多
    【分析】人体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如表:

    管壁
    管腔
    血流速度
    动脉
    最厚,弹性大
    较小
    最快
    静脉
    较厚,弹性小
    较大
    较慢
    毛细血管
    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非常细,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非常慢
    【解答】解:A、动脉血管中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流静脉血,静脉血管中不一定流静脉血,如肺静脉流动脉血,A错误。
    B、由分析可以看出:毛细血管的管壁极薄、管内径极小、管内血流速度最慢,B正确;
    C、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C正确;
    D、白细胞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当人体有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16.(1.5分)吞咽食物和呼吸空气时都经过的器官是(  )
    A.鼻 B.肺 C.咽 D.喉
    【分析】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是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据此解答。
    【解答】解: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其中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是呼吸的通道,由鼻腔、咽、气管、支气管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所以咽是空气和食物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
    故选:C。
    【点评】掌握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17.(1.5分)王福生院士对患新冠肺炎病逝者的肺部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病逝者肺泡内形成了一层透明的膜,就像在肺泡内表面刷了一层浆糊,阻碍了(  )
    A.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分析】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如图所示:

    【解答】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在此处,由于肺泡内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肺泡里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与此相适应,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可见新冠肺炎病逝者肺泡内形成了一层透明的膜,就像在肺泡内表面刷了一层浆糊,阻碍了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故选:B。
    【点评】关键是掌握肺泡适于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18.(1.5分)下列关于甲状腺及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能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
    B.缺乏甲状腺激素会使人患侏儒症
    C.甲状腺激素是通过血液运输的
    D.长期缺碘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分析】(1)碘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
    (2)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解答】解:A、甲状腺能合成与分泌甲状腺素,A正确;
    B、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B错误;
    C、甲状腺是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毛细血管,随血液流到全身,C正确;
    D、碘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长期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即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甲状腺激素及其缺乏症,其它几种疾病的原因也要了解。
    19.(1.5分)如图为描述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表示肺泡里气体交换过程
    B.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图乙表示组织里气体交换过程
    D.图甲的结果是动脉血变静脉血
    【分析】(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与血液之间(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2)如图为描述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的示意图,图甲表示肺泡里气体交换过程,图乙表示组织里气体交换过程,据此解答。
    【解答】解:人体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图甲表示肺泡里气体交换过程,图乙表示组织里气体交换过程。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含量比血液中的氧含量高,血液中二氧化碳比肺泡中含量高,肺泡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图甲的结果是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同样遵循气体扩散原理,也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原理知识点的理解,属于基础题,也是学业水平考试的重点知识。
    20.(1.5分)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其部分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滤过面积大
    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增多
    C.肾小球与肾小囊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滤过
    D.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形成尿液
    【分析】尿的形成过程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作用两个过程。
    【解答】解:A、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滤过面积大,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滤过形成原尿,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血细胞的数量不变,B错误;
    C、肾小球壁、肾小囊内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C正确;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肾脏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21.(1.5分)我国倡导无偿献血,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静脉采血,而非动脉采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
    B.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C.静脉内血流速度较快
    D.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血管类型
    概念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解答】解: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所以在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血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静脉血管分布较浅,血流速度慢,便于止血。在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
    22.(1.5分)下列有关人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B.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C.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是神经元的主要结构
    D.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分析】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树突.
    【解答】解: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正确。
    B、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正确。
    C、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要结构,错误。
    D、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正确。
    故选:C。
    【点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牢记掌握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关键。
    23.(1.5分)神经调节的最基本方式是(  )
    A.神经元 B.反射弧 C.神经中枢 D.反射
    【分析】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解答】解: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24.(1.5分)下列反射中,属于人所特有的是(  )
    A.排尿反射 B.眨眼反射 C.膝跳反射 D.谈虎色变
    【分析】(1)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2)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解答】解:ABC、“排尿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
    D、“谈虎色变”,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
    所以,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的是“谈虎色变”。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有语言中枢的参与的反射。
    25.(1.5分)醉酒时,患者会出现反应迟钝、丧失平衡感、呼吸急促等状态,出现这些状态是因为酒精依次影响了脑结构中的(  )
    A.大脑、小脑、脑干 B.小脑、大脑、脑干
    C.脑干、大脑、小脑 D.脑干、小脑、大脑
    【分析】大脑皮层有各种高级神经中枢;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脑干能调节人体的心跳、呼吸和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
    【解答】解:大脑皮层是各种高级中枢所在地,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脑干能调节人体的心跳、呼吸和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所以,“醉酒时,患者会出现反应迟钝、丧失平衡感、呼吸急促等状态,这是由于酒精依次麻痹了脑结构中的大脑、小脑、脑干造成的。
    故选:A。
    【点评】掌握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是解题关键。
    26.(1.5分)下列关于原尿和尿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尿液中尿素的含量比原尿高
    B.原尿和尿液中都不含无机盐
    C.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基本相同
    D.正常人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
    【分析】(1)原尿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的,所以原尿中不会有蛋白质和红细胞等。
    (2)尿液是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形成的,尿液中不会有大分子物质和葡萄糖等,只含有无机盐和尿素等代谢废物。
    【解答】解:A、由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重吸收大部分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尿液中尿素的含量比原尿高,A正确;
    B、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无机盐,B不正确;
    C、原尿中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因此原尿和尿液的成分不同,C不正确;
    D、由于肾小球不能过滤大分子蛋白质,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有蛋白质,D不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正确区分原尿和尿液,原尿中含有葡萄糖,而尿液中没有是本题的关键。
    27.(1.5分)“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主要折射作用、感光和产生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虹膜、视网膜、玻璃体
    B.晶状体、视网膜、视觉中枢
    C.晶状体、瞳孔、视觉中枢
    D.玻璃体、角膜、视网膜
    【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如图所示:

    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
    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
    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
    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解答】解: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因此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是晶状体;能感受光的刺激的结构是视网膜,最终产生视觉的结构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知道晶状体和视网膜的作用,可结合图解记忆.
    28.(1.5分)下列腺体中,属于内分泌腺的一组是(  )
    A.甲状腺、垂体 B.垂体、肠腺
    C.唾液腺、肠腺 D.胃腺、肾上腺
    【分析】人体内的腺体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
    【解答】解:A、甲状腺、垂体都属于内分泌腺。A符合题意;
    B、肠腺属于外分泌腺。B不符合题意;
    C、唾液腺、肠腺都属于外分泌腺。C不符合题意;
    D、胃腺属于外分泌腺。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关键是区分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并掌握主要的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29.(1.5分)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位于(  )
    A.耳蜗和听觉神经 B.鼓膜和听觉中枢
    C.鼓膜和听觉神经 D.耳蜗和听觉中枢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听觉的形成过程中,耳郭能收集声波,声波通过外耳道到达鼓膜,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换成振动,三块听小骨将振动传导到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刺激,产生兴奋,再经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而形成听觉。可见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位于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故选:D。
    【点评】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的形成是重点,复习时要注意。
    30.(1.5分)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
    A.围湖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
    B.酸雨有“空中死神”之称,是影响人类的严重环境问题
    C.参加环保活动.增强环保意识,应从我们自身做起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保护环境密切相关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解:A、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但是破坏了生物圈,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B、酸雨有“空中死神”之称,是影响人类的严重环境问题,罪魁祸首是大量燃烧生成的酸性气体,应该节能减排、减少煤、石油的使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C、参加环保活动.增强环保意识,应从我们自身做起,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保护环境密切相关,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7分)人体的不同系统分别担负着不同的生理活动,是一个协调配合的统一整体。下图是各个系统间关系的图解,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A系统为  消化 系统,食物中的大多数营养物质在  小肠  内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
    (2)B系统为  呼吸 系统,氧气透过  肺泡 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然后经  肺静脉 进入心脏的左心房。
    (3)C系统为  泌尿 系统,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随血液流到  肾脏 ,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

    【分析】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生理活动示意图,A系统为消化系统,B系统为呼吸系统,C是循环系统。
    【解答】解:(1)A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2)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氧气由B呼吸系统吸入肺,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循环系统,血液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由肺静脉进入左心房。
    (3)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随血液流到肾脏,经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消化;小肠;
    (2)呼吸;肺泡;肺静脉;
    (3)泌尿;肾脏。
    【点评】此题通过人体消化、呼吸等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考查了营养物质的吸收、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等知识。
    32.(12分)如图是人的心脏解剖模式图(腔室标注A﹣D,血管等标注①﹣⑥)。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   ] 左心室 ,能为体循环提供足够动力。
    (2)[ ④ ] 瓣膜 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
    (3)图中动脉血管有  ①② (填序号);流动着动脉血的血管有  ①③ (填序号)。
    (4)毛细血管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有利于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  物质交换 。
    (5)人体内具有(4)中所叙述结构特点的结构还有  肺或小肠  (请举一例)。

    【分析】观图可知:C右心房、D右心室、A左心房、B左心室、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肺静脉、④瓣膜、⑤上腔静脉、⑥下腔静脉,解答即可。
    【解答】解:(1)心脏四腔中,心室壁比心房壁厚,B左心室壁最厚,输送血液路线最长,压力大,能为体循环提供足够动力。
    (2)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④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
    (3)图中①是主动脉、②是肺动脉、③是肺静脉、⑤是上腔静脉、⑥是下腔静脉,其中①②是动脉血管;①主动脉和③肺静脉内流动着动脉血;②肺动脉、⑤上腔静脉和⑥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
    (4)毛细血管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有利于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5)人体内肺泡的数量很大,肺泡外面包围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故答案为:
    (1)B左心室。
    (2)④瓣膜。
    (3)①②;①③。
    (4)物质交换。
    (5)肺或小肠。
    【点评】掌握心脏的结构特点是关键。
    33.(12分)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了解消化系统结构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请根据人体消化系统结构模式图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回答下列问题:
    (1)“平衡膳食宝塔’第一层的食物,主要营养物质是  糖类 。
    (2)在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⑥ ] 小肠 。
    (3)青少年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在保证摄入第一、第二层食物的同时,还应多吃第三层和第四层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提供丰富的  蛋白质 。
    (4)图1中标号所示器官的分泌物能促进第五层食物的乳化,这种乳化作用属于  物理性 (填“物理性”或“化学性”)消化。
    (5)小杉同学午餐常吃一份薯条、两根肉串、一杯豆浆、一碗米饭。根据膳食宝塔的提示,小杉同学的这份食谱明显缺少第  二 层的食物。

    【分析】从图中可知:①口腔、②咽、③食道、④胃、⑤胰腺、⑥小肠、⑦大肠、⑧肝脏。平衡膳食宝塔的第一级是含糖类丰富的食物,第二级是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的蔬菜、水果类,第三级和第四级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第五级是脂肪多的食物。
    【解答】解:(1)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图示可以看出,“平衡膳食宝塔”第一级的食物,是大米、面包、薯类等食品,主要的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2)⑥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场所,这是因为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多食用“平衡膳食宝塔”中第三级和第四级的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4)乳化作用属于物理性
    (5)小彬同学午餐常吃一份薯条、两根肉串、一杯豆浆、一碗米饭。从小彬的饮食来看,他的食物中具备了脂肪、蛋白质,缺乏维生素类等物质。根据膳食宝塔的提示,“平衡膳食宝塔”第一级是含糖类丰富的食物,第二级是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的蔬菜、水果类。因此小彬同学的这份食谱明显缺少第二层的食物。
    故答案为:(1)糖类。
    (2)⑥;小肠。
    (3)蛋白质。
    (4)物理性。
    (5)二。
    【点评】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34.(12分)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作用受损,均会引发病情。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图甲):1型糖尿病也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身体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2型糖尿病多与生活习惯相关,大部分病人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长期摄入过多的米、面、糖等高碳水化合物膳食),且缺乏运动,胰岛素虽然不断的过量分泌,但细胞对它敏感性下降,产生抵抗,所以相对于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显得相对不足,导致血糖持续升高;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孕期暂时性糖尿病,会增加孕妇未来患2型糖尿病及婴儿肥胖的几率。

    (1)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会在人的唾液、胰液和  肠液 的共同作用下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并吸收进入血液运至全身细胞,参与  呼吸 作用,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身体能分泌但无法正常使用胰岛素的是  2 型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异常偏高,原尿在流经图乙中[ ⑤ ] 肾小管 时,其中的葡萄糖无法被完全重吸收回血液,囚而形成糖尿。
    (3)目前对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皮下注射胰岛素是最基本的治疗方式,注射的胰岛素会被  毛细血管 (填“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
    (4)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婴儿未来肥胖的几率,可能是因为生活在母体子宫中的胎儿 通过脐带和  胎盘 获得大量葡萄糖而导致营养过剩。
    【分析】胰岛素的功能: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
    【解答】解:(1)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会在人的唾液、胰液和肠液的共同作用下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并吸收进入血液运至全身细胞,参与呼吸作用,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身体能分泌但无法正常使用胰岛素的是 2型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异常偏高,原尿在流经⑤肾小管时,其中的葡萄糖无法被完全重吸收回血液中,因而形成糖尿。生活中,我们除了积极预防糖尿病,也应尽力关爱糖尿病患者。①对于青少年来说,为预防2型糖尿病,我们应该合理膳食、避免过多摄入米、面、甜品等食物,②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适当运动。
    (3)目前对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皮下注射胰岛素是最基本的治疗方式,注射的胰岛素会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
    (4)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婴儿未来肥胖的几率,可能是因为生活在母体中的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获得大量葡萄糖而导致营养过剩。
    故答案为:(1)肠液;呼吸。
    (2)2;⑤肾小管。
    (3)毛细血管。
    (4)胎盘。
    【点评】熟记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熟练掌握分清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症,是解题的关键。
    35.(12分)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小鼠数量 (只)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增长值 (g/只)

    20

    数量多
    排列整齐
    7.34

    20
    每日饲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数量少
    排列散乱
    1.84

    20
    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基本消失
    ﹣0.12
    (1)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 微塑料A 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 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
    (3)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 消化和吸收 功能,导致他们体重增长值均下降。但乙、丙两组体重变化不同,表现为 乙组增长较慢,而丙组体重下降 。
    (4)为消除微塑料A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小鼠的恢复饲养实验。若小肠绒毛出现 数量多排列整齐 的状态,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
    (5)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c 。
    a.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该实验是探究微塑料A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该实验的变量是微塑料A,所以甲组的饲喂反式是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A组起对照作用。
    (3)据表中的数据可见: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他们体重增长值均下降。但乙、丙两组体重变化不同,乙组增长较慢,而丙组体重下降,可见浓度较大的微塑料A对小鼠的消化系统伤害较大。
    (4)为消除微塑料A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小鼠的恢复饲养实验。若小肠绒毛出现数量多排列整齐,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
    (5)abd三项中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都能达到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的目的,abd不符合题意;
    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会导致微塑料的产生,从而对危害生物,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微塑料A;
    (2)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3)消化和吸收;乙组增长较慢,而丙组体重下降
    (4)数量多排列整齐
    (5)c
    【点评】此题综合性强,只有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才能避免知识的遗漏,正确解答与教材相关的各种问题。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10/27 18:33:31;用户:2889923602;邮箱:2889923602@qq.com;学号:20860656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