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第1页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第2页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识图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能够像现代人一样奔跑,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制造石器,具有语言能力的是( )
    A.南方古猿B.能人C.直立人D.智人
    2.(2分)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是( )
    A.用肺呼吸B.胎生、哺乳C.体温恒定D.具有四肢
    3.(2分)现存生物中,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是因为这些生物能( )
    A.制约环境B.影响环境C.改变环境D.适应环境
    4.(2分)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
    A.门B.纲C.种D.属
    5.(2分)下列植物类群中光合作用效率约占全球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效率90%的是( )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被子植物
    6.(2分)下列叙述中,不是鱼类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是( )
    A.身体呈流线型B.身体背部有脊柱
    C.用鳃呼吸D.身体两侧大多有侧线
    7.(2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提示的是生物之间的( )
    A.捕食关系B.合作关系C.竞争关系D.寄生关系
    8.(2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决定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非生物因素B.生物因素
    C.人工选择因素D.病虫害
    9.(2分)青藏铁路的唐古拉山越岭段,海拔5000多米,风大且频,气温很低,这里的松树都匍匐在地面,称为“爬地松”。影响这种松树形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水B.温度C.空气D.风
    10.(2分)“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阳光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
    11.(2分)地球上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 )
    A.太阳B.糖类C.蛋白质
    12.(2分)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D.池塘生态系统
    13.(2分)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任务是( )
    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
    14.(2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了一幅壮美的草原风光.该草原生态系统中主要应控制什么生物的数量,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壮美的风光依旧( )
    A.草B.牛和羊C.狼D.蛇
    15.(2分)在碳循环中,使碳从大气中进入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是( )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
    C.摄食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6.(2分)有关“绿色奥运”的基本理念是( )
    A.多种植被,黄土不露天
    B.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
    C.扩大城市绿地,减少城市建筑
    D.扩大城市绿地、减少人口密度
    17.(2分)我国戈壁大沙漠中植物稀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18.(2分)赤峰林西冶炼厂由于常年排放有害气体,厂区周围受到严重污染。有害气体使农作物的叶片变得灰暗,农民苦不堪言。长此下去,厂区周围哪种生物体内有害物质堆积最多( )
    A.农作物B.猪C.牛D.人
    19.(2分)下列做法中,往往会破坏家居环境的是( )
    A.室内养少量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B.购置高档家具、豪华装修
    C.开窗通风
    D.厨房使用抽油烟机
    20.(2分)某地农民利用稻田蜘蛛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以虫治虫”的最大好处是( )
    A.减轻了劳动强度
    B.减少了经济开支
    C.彻底消灭了害虫
    D.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1.(2分)我国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
    A.长年的水旱灾害B.臭氧层空洞
    C.人口过度增长D.野生动植物死亡
    22.(2分)为增加粮食产量,下列对农田生态系统有不利影响的措施是( )
    A.实行作物轮作B.长期使用化肥
    C.使用农家肥D.将农作物秸秆还田
    23.(2分)科学家把从鲍鱼精子中提取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生产出可促进蛤、牡蛎等贝类幼体生长的激素,该技术属于( )
    A.转基因技术B.发酵技术C.克隆技术D.仿生技术
    24.(2分)在酿制米酒时,需加入适量“酒药”,其作用是( )
    A.消毒杀菌B.消除异味C.酒精发酵D.消灭乳酸菌
    25.(2分)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技术的是( )
    A.转基因、克隆B.扦插、嫁接
    C.微生物发酵D.电脑软件杀毒
    二、识图填空。(每空2分,共50分)
    26.(20分)如图是我国某地的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它利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水稻养猪、养鸭,水稻的秸秆可以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请据图分析回答:
    (1)杂草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它可以通过 作用制造 ,并将太阳能转化为 贮存起来;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鸭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 营养级。
    (2)能量在各种生物之间以 的形式进行传递;碳在生物体与无机环境之间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
    (3)人们设计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使能量最终流向 。
    27.(12分)如图是科学家培育“发光鼠”的过程。
    在母鼠受精卵的细胞核里注入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该受精卵发育的幼鼠在暗处能发出荧光。这是世界上第一只可以发光的哺乳动物。
    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研究过程利用的技术叫 。
    (2)将获得了绿色荧光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体内,你认为注入的部位应是 。最终受精卵在小鼠的 内发育成新个体。
    (3)该研究成果说明,小鼠的会发绿色荧光这一性状是由 控制的。
    (4)如果这只小鼠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20对,那么,它为下一代提供了 条染色体,是通过 传给的。
    28.(18分)观察如图所示,并据图回答问题:
    (1)在分类阶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单位是 ,其中生物之间所含的共同特征是 ,生物体间的差异最 ;生物各类最少的单位是 ,其中生物之间所含的共同特征是 ,生物体间的差异最 。
    (2)梅花鹿与牛在分类阶层上有 个相同的单位,它们是 。
    (3)梅花鹿在 这个分类阶层上与人分开。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相应的表格内,每题2分,共50分。)
    1.(2分)能够像现代人一样奔跑,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制造石器,具有语言能力的是( )
    A.南方古猿B.能人C.直立人D.智人
    【分析】人类起源森林古猿,古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
    【解答】解: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420万﹣150万年前,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生活在距今200万﹣150万年前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直立人生活在距今200万﹣20万年前,会打造不同的石器,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学会了用火、并开始狩猎,是人类进化的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生活在距今20﹣1万年前,相当于现在的人类,他们不仅完全直立,而且脑容量已经达到了现代入的大小(平均为1360mL),这标志着他们的智力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最后演化成为现代人。因此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能够像现代人一样奔跑,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制造石器,具有语言能力的是直立人。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结合人类进化的历程了解在人类进化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2.(2分)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是( )
    A.用肺呼吸B.胎生、哺乳C.体温恒定D.具有四肢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可以从哺乳动物的特征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
    A、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都用肺呼吸,故不符合题意;
    B、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其它类动物没有。故符合题意;
    C、鸟类、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故不符合题意;
    D、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一般都具有四肢,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
    3.(2分)现存生物中,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是因为这些生物能( )
    A.制约环境B.影响环境C.改变环境D.适应环境
    【分析】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解答】解: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现存生物中,有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原因是这些生物产生了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存斗争。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被淘汰的就是没有产生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的有利变异。
    4.(2分)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
    A.门B.纲C.种D.属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解答】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
    5.(2分)下列植物类群中光合作用效率约占全球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效率90%的是( )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被子植物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据此答题.
    【解答】解:自然界中藻类植物的数量极为庞大,分布也十分广泛。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有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自然界中百分之九十的氧气都是藻类植物产生的,因此藻类植物是空气中氧的重要来源。可见A正确。
    故选:A。
    【点评】这题比较简单,基础性比较强,只要基础扎实就可轻松答题.
    6.(2分)下列叙述中,不是鱼类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是( )
    A.身体呈流线型B.身体背部有脊柱
    C.用鳃呼吸D.身体两侧大多有侧线
    【分析】此题考查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据此答题.
    【解答】解: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成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而鱼的背部有脊柱与水中生活不相适应。
    故选:B。
    【点评】鱼类与其水中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有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等.
    7.(2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提示的是生物之间的( )
    A.捕食关系B.合作关系C.竞争关系D.寄生关系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解答】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黄雀。综上所述B、C、D选项错误,只有A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8.(2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决定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非生物因素B.生物因素
    C.人工选择因素D.病虫害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据此解答。
    【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橘在南方生长得得很好,在北方生长不好。主要是南方、北方温度不同造成的,橘是亚热带水果适宜生长在高温的南方,北方温度低,不适宜橘子的生长,故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主要是气候条件中的温度不同造成的。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9.(2分)青藏铁路的唐古拉山越岭段,海拔5000多米,风大且频,气温很低,这里的松树都匍匐在地面,称为“爬地松”。影响这种松树形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水B.温度C.空气D.风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唐古拉山越岭段,海拔5000多米,风大且频,这里的松树都匍匐在地面,可以减少风的影响,如果松长的高,容易受大风吹而折断。因此“爬地松”是对环境“风大且频”的适应。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0.(2分)“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阳光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
    【解答】解: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所以在落花传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细菌和真菌。
    故选:D。
    【点评】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1.(2分)地球上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 )
    A.太阳B.糖类C.蛋白质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据此解答.
    【解答】解:生态系统都是由两部分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四种成分组成:非生物的物质的能量(阳光、空气和水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非生物的物质的能量是生物部分中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非生物的能量﹣﹣太阳能、非生物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因此,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大,食物网越复杂,而且食物网中,植物的数量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大于肉食性动物数量。食物链中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
    故选:A。
    【点评】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自然界各种生物通过食物而形成的复杂关系,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情况.在食物链(网)中植物的数量最多,食肉动物数量最少.
    12.(2分)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D.池塘生态系统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营养结构最简单,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弱。
    【解答】解: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该选项符合题意。
    C、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由淡水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淡水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13.(2分)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任务是( )
    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
    【分析】西部生态环境问题的突出特点:1.荒漠化;2.草原退化;3.生物多样性;4.水土流失。
    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西部地区是全国的生态保护屏障,西部大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解答】解:根据题干信息,“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两项措施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森林和草原,从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我国西部地区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环境的改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4.(2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了一幅壮美的草原风光.该草原生态系统中主要应控制什么生物的数量,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壮美的风光依旧( )
    A.草B.牛和羊C.狼D.蛇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2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80%.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了一幅壮美的草原风光。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应该控制牛、羊的数量,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让壮美的风光依旧,如果牛、羊数量增加会使草的数量减少,草减少导致牛、羊由于食物不足被饿死。数量减少,直到牛、羊和草的数量达到平衡为止。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关键是理解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生态平衡的概念.
    15.(2分)在碳循环中,使碳从大气中进入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是( )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
    C.摄食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据此解答.
    【解答】解: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体内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所以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CO2进入生物体内是通过光合作用。
    故选:B。
    【点评】绿色植物白天在太阳光照下,发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夜晚没有光,则会发生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16.(2分)有关“绿色奥运”的基本理念是( )
    A.多种植被,黄土不露天
    B.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
    C.扩大城市绿地,减少城市建筑
    D.扩大城市绿地、减少人口密度
    【分析】森林、草原等植被调节碳一氧平衡,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可称之为地球的“肺”,同时它们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因此,我们要爱护植被,保护植被.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解:我们倡导的“绿色奥运”的基本理念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
    故选:B。
    【点评】考查的知识点是了解“绿色奥运”的基本理念,掌握保护植被的意义,植物生态价值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17.(2分)我国戈壁大沙漠中植物稀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植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物质,如化学反应的溶济,物质的运输,光合作用的原料等。而戈壁大沙漠,干旱缺水,导致植物稀少。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8.(2分)赤峰林西冶炼厂由于常年排放有害气体,厂区周围受到严重污染。有害气体使农作物的叶片变得灰暗,农民苦不堪言。长此下去,厂区周围哪种生物体内有害物质堆积最多( )
    A.农作物B.猪C.牛D.人
    【分析】生物富集,指的是环境中含有无法排除的有害物质(如农药 重金属等等) 在生活于其间的生物体内沉积的现象。生物富集与食物链相联系,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如自然界中一种有害的化学物质被草吸收,虽然浓度很低,但以吃草为生的兔子吃了这种草,而这种有害物质很难排出体外,便逐渐在它体内积累。
    【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题干中的生物可构成的食物链有:农作物→猪→人,农作物→牛→人;在以上食物链中,人的级别最高,有害物质堆积最多。
    故选:D。
    【点评】生物富集现象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应注意。
    19.(2分)下列做法中,往往会破坏家居环境的是( )
    A.室内养少量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B.购置高档家具、豪华装修
    C.开窗通风
    D.厨房使用抽油烟机
    【分析】房屋装修或者购置大量新家具后,装修或是装饰材料内往往含有有害气体.
    【解答】解:A、室内养少量对人体无害的植物,有利于保护环境,A正确;
    B、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有害气体,购置高档家具、豪华装修,对人体有害,会影响环境的污染;
    C、开窗通风,有利于保护环境,C正确;
    D、厨房使用抽油烟机,有利于保护环境,D正确。
    故选:B。
    【点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就成为了中考的重点.
    20.(2分)某地农民利用稻田蜘蛛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以虫治虫”的最大好处是( )
    A.减轻了劳动强度
    B.减少了经济开支
    C.彻底消灭了害虫
    D.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分析】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
    【解答】解: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因此某地农民利用稻田蜘蛛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以虫治虫”的最大好处是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能将害虫的数量降低到较低水平,有利于保护有益动物,有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D。
    【点评】生物防治最大的好处是不污染环境,能将害虫的数量降低到较低水平,保护有益动物,有利于环境保护.
    21.(2分)我国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
    A.长年的水旱灾害B.臭氧层空洞
    C.人口过度增长D.野生动植物死亡
    【分析】此题考查人口增长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据此答题。
    【解答】解:随着人口的过渡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措施,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人类居住的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可见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过度增长。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人口过渡增长对人类的影响,注意理解掌握。
    22.(2分)为增加粮食产量,下列对农田生态系统有不利影响的措施是( )
    A.实行作物轮作B.长期使用化肥
    C.使用农家肥D.将农作物秸秆还田
    【分析】合理施肥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针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采取有利措施。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豆粮间作,瓜类和豆类轮作”的种植方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主要原因是豆类的根部有根瘤菌,能够利用植物固氮,提高土壤肥效,A正确。
    B、长期使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对作物不利,B错误。
    C、农家肥同化肥相比,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够改良土壤和成本低等优点,对作物有利。C正确。
    D、将农作物秸秆返田,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对作物有利,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利于作物、利于增产的措施,并能应用于农业生产。
    23.(2分)科学家把从鲍鱼精子中提取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生产出可促进蛤、牡蛎等贝类幼体生长的激素,该技术属于( )
    A.转基因技术B.发酵技术C.克隆技术D.仿生技术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
    【解答】解:科学家们把从鲍鱼精子中提取出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一种细菌体内,从而生产出大量的激素,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之所以选择把细菌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原因有两个:首先细菌繁殖较快,基因简单,其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细菌的大量繁殖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应熟练掌握.
    24.(2分)在酿制米酒时,需加入适量“酒药”,其作用是( )
    A.消毒杀菌B.消除异味C.酒精发酵D.消灭乳酸菌
    【分析】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是在无氧的环境中,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酒药内含大量的曲霉、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制作甜酒的过程、原理以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的知识,结合题意,即可正确解答。
    25.(2分)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技术的是( )
    A.转基因、克隆B.扦插、嫁接
    C.微生物发酵D.电脑软件杀毒
    【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
    【解答】解: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能使之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如克隆绵羊“多利”就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利用了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嫁接属于无性繁殖,保证了后代性状的稳定性,接穗决定品种的优劣。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如柳树、杨树。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电脑软件杀毒是利用电脑程序来清除电脑中的有害程序(电脑病毒),不属于生物范围,是物理学应用。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生物技术的分类和概念。
    二、识图填空。(每空2分,共50分)
    26.(20分)如图是我国某地的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它利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水稻养猪、养鸭,水稻的秸秆可以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请据图分析回答:
    (1)杂草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生产者 ,它可以通过 光合 作用制造 有机物 ,并将太阳能转化为 化学能 贮存起来;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分解者 ,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鸭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 第二、三 营养级。
    (2)能量在各种生物之间以 有机物(化学能) 的形式进行传递;碳在生物体与无机环境之间以 二氧化碳 的形式进行循环。
    (3)人们设计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使能量最终流向 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1)杂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属于生产者。蘑菇属于真菌,分解动物植物遗体,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因此属于分解者。营养级别主要看它所在的营养级,第一级是植物生产者;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是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以此类推越往后营养级别越高。处在食物链末端的消费者营养级别最高。在食物链中:水稻→害虫→鸭,鸭属于第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水稻→鸭中,鸭属于第二级消费者。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在各种生物之间以有机物或化学能的形式进行传递;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二氧化碳进入有机(生物)环境,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碳元素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因此碳在生物体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
    (3)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物质的多级(循环、重复)利用能提高能量利用率。
    故答案为:(1)生产者;光合作用;有机物;化学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分解者;第二、三;
    (2)有机物(化学能);二氧化碳;
    (3)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7.(12分)如图是科学家培育“发光鼠”的过程。
    在母鼠受精卵的细胞核里注入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该受精卵发育的幼鼠在暗处能发出荧光。这是世界上第一只可以发光的哺乳动物。
    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研究过程利用的技术叫 转基因技术 。
    (2)将获得了绿色荧光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体内,你认为注入的部位应是 输卵管 。最终受精卵在小鼠的 子宫 内发育成新个体。
    (3)该研究成果说明,小鼠的会发绿色荧光这一性状是由 基因 控制的。
    (4)如果这只小鼠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20对,那么,它为下一代提供了 20 条染色体,是通过 生殖细胞 传给的。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解答】解:(1)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该研究过程中,将多管水母绿色荧光基因吸入显微注射器中,在显微镜下将多管水母绿色荧光基因注入普通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中,是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2)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所以将已经导入了多管水母绿色荧光基因的受精卵,注入普通鼠的输卵管中去,该受精卵在小鼠的子宫内发育成新个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其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获得以及废物的排出是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进行交换的。
    (3)鼠会发出荧光这一性状是绿色荧光基因作用的结果,由此得出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4)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如人的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即人的生殖细胞中含有23条染色体,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即如果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0对,那么它为后代子女提供了20条染色体,是通过生殖细胞提供的。
    故答案为:(1)转基因技术;
    (2)输卵管;子宫;
    (3)基因;
    (4)20;生殖细胞
    【点评】此题考查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以及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28.(18分)观察如图所示,并据图回答问题:
    (1)在分类阶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单位是 界 ,其中生物之间所含的共同特征是 少 ,生物体间的差异最 大 ;生物各类最少的单位是 种 ,其中生物之间所含的共同特征是 多 ,生物体间的差异最 少 。
    (2)梅花鹿与牛在分类阶层上有 4 个相同的单位,它们是 界、门,纲,目 。
    (3)梅花鹿在 目 这个分类阶层上与人分开。
    【分析】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解答】解:(1)在分类阶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单位是界,其中生物之间所含的共同特征是少,生物体间的差异最大;生物各类最少的单位是种,其中生物之间所含的共同特征是多,生物体间的差异最少。
    (2)梅花鹿与牛在分类阶层上有4个相同的单位,它们是 界、门,纲,目。
    (3)人类的分类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哺乳纲
    亚纲:真兽亚纲
    目:灵长目
    科:人科
    属:人属
    种:人种
    而梅花鹿属于偶蹄目,在目这个等级上和人分开。
    故答案为:(1)界;少;大;种;多;少
    (2)4;界、门,纲,目
    (3)目
    【点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明确种是最基本的单位.解答时可以从分类单位以及分类等级方面来切入.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10/27 18:36:20;用户:2889923602;邮箱:2889923602@qq.cm;学号:20860656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八年级生物试卷docx、八年级生物试卷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