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第1页
    2021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第2页
    2021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第3页
    2021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第4页
    2021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第5页
    2021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第6页
    2021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第7页
    2021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第8页
    还剩4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共54页。
    古诗词三首第一单元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体裁:五言绝句宿建德江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的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1.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2.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情怀; 3. 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4. 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山水田园诗的情感类型: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鉴赏:1.体味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2.体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3.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开元十八年,诗人求官无成,放舟江南,行至建德江时,暮夜笼罩,烟水茫茫,引发了诗人的无限愁思,遂成千古名句。写作背景:走进作者: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代表作品有《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著有《孟浩然集》,存诗二百余首。 字词解释:泊:把船停靠岸边。 渚:露出水面的小岛。 客:旅客,这里是指诗人自己。 野旷:原野广大空旷。 诗句赏析:“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移动小船停泊在烟雾朦胧的小洲夜宿。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移舟泊烟渚“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日暮客愁新 “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一个“新”字,让人觉得原来诗人本有无尽的旧愁,今日在此停泊,又生出更浓的新愁。这就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 “客”是诗人自指。句子翻译:夜色逐渐转浓,游子的乡愁不由得又增添了许多。诗句赏析: 野旷天低树“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句子:遥望空旷原野的远处,感觉上,天空似乎比树木来的低了。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空旷的原野使人孤寂。 诗句赏析:江清月近人 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俯视江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这情景让诗人感到冷清。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诗句赏析: 句子翻译:舟边江水清澈,水面月影倒映,感觉上,月亮似乎就在身边似的。“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后两句借景抒情,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表现出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本诗的技巧构思精巧,诗人抓住特定的环境下的景物进行描写,富有层次感。有松有驰,跌宕起伏。意象鲜明,诗中描绘了日暮,小船,天色,江水,明月等意象,并通过这些意象将诗人此刻的心境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情景交融。总结: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旷野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一个“愁”字,然而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旅途愁思之情。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苏轼题意:六月二十七日,(作者)登上西湖边的望湖楼,欣赏楼外景致,在微醉中乘兴写下了这首诗。浙江杭州望湖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人(今四川),“唐宋八大家 ”之一, 豪放派词的创始人,他的诗豪放自然,富有情趣。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们合称“三苏”。 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诗中的“望湖楼”是五代时吴越王钱俶[chù]所建,位于杭州西湖边。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时年34岁的苏轼遭贬出任杭州通判,1072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望湖楼上饮酒至醉,乘兴写下绝句五首,该诗为其中第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时间地点事件注词释义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遮:遮蔽,遮盖。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 蹦跳的珠子。注词释义注词释义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卷地:大风翻卷着从地上吹来。注词释义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黑云翻墨未遮山比喻白雨跳珠乱入船比喻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文赏析翻墨跳珠卷地如天雨急景奇忽雨忽晴景象壮观变幻急速令人惊叹黑云白雨狂风水雨后雨前雨中 黑云翻墨 水天一色白雨跳珠来去匆匆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这风云变幻的西湖,这千姿百态的西湖让诗人为此心醉,为此陶醉。 景物多:云、雨、风、 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未遮山、乱入 船、忽吹散、水如天。 动态多:翻、遮、跳、入、吹。 全诗赏析   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古诗小结 这首诗以贴切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向我们描绘了西湖的疾雨来也汹汹去也匆匆的神奇。在科学家眼里,雨就是从空中落下的水,让地球有了生命;在画家眼里,雨是最神奇的刷子,轻轻拭去尘埃,让景物如此美丽;在诗人眼里,雨却是一种心情的流淌,诗人以雨来抒发情感、表达志向。 拓展延伸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 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 明》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 弃 疾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很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你们对课题有哪些了解?词牌名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最早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 晚上作者在黄沙岭的一条小道上散步。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词标 题宋 词 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花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柳永、晏殊、欧阳修、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范仲淹、苏轼、辛弃疾、岳飞等。常见词牌名:卜算子 如梦令 长相思 浣溪沙 清平乐 虞美人 卖花声 破阵子 菩萨蛮 忆江南 蝶恋花 渔歌子 临江仙 沁园春 浪淘沙 念奴娇 满江红   江城子 水调歌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意思是词人在夜晚行于黄沙道中,点明了 和 ,时间是 ,地点是 。 词题点明了词的内容,即吟咏 。时间地点夏天的夜晚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田园风光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铅(音:盐)山。别枝:横斜的树枝。社林:社庙丛林。社,社庙,土地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见:同“现”。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意思】: 明亮的月光惊飞了树枝上的喜鹊,半夜里轻轻吹拂的夜风,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诉说着今年丰收的喜悦。 思考:词的上阙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词的上阙通过对惊鹊、鸣蝉和噪蛙的描绘,写出了乡村夏夜自然界的活力和生机,并通过清风、明月、稻花,描写了乡村夏夜的幽美和静谧。整个上阙动静结合,表达了词人因景美、年丰而愈加欢快的心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意思】: 天边偶尔还看得见七八颗星星,转眼间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滴。 正在着急避雨,在溪桥转弯处,忽然看到了社林边一向熟悉的茅店。 思考:词人是怎样描写天上的“星”和“雨”的?下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七八个星”,言星之稀少。“两三点雨”,写雨点洒落的稀疏,暗含着静谧和清爽之意。 盛夏时节,天气多变,刚才还月明星稀,清风徐徐,想不到刹那间飞来几片乌云,接着洒下“两三点雨”。词人猝不及防,不假思索而匆忙躲雨,及至“路转溪桥”“旧时茅店”蓦然出现在眼前,这让词人匆忙中感到无比的欣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绘了夏天夜晚的静谧,想象了秋天的丰收景象,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请同学们以“西江月 ”为词牌名,“课间操”为题目,发挥想象,大胆动笔,写一首词。西江月·课间操 军乐声声动心,迅速集队走廊,步伐豪迈向操场,动作齐迎朝阳。 玩游戏跳绳忙,齐跑操爱乒乓,今看我辈朝气扬,积极乐观向上。理解《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 )、( )、( )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的生机勃勃。谢 谢 观 看!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