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18课时八下古诗词(三)课后练本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41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18课时八下古诗词(三)课后练本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41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18课时八下古诗词(三)课后练本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41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18课时八下古诗词(三)课后练本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415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18课时八下古诗词(三)课后练本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415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18课时八下古诗词(三)课后练本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415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18课时八下古诗词(三)课后练本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415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八年级课后练本+课堂讲本课件打包22套
- 中考语文第17课时八下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第17课时八下古诗词二课堂讲本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第18课时八下古诗词三课堂讲本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第19课时八下文言文(一)课后练本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第19课时八下文言文一课堂讲本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中考语文第18课时八下古诗词(三)课后练本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18课时八下古诗词(三)课后练本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54首,答案D,第55首,第56首,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诗通过对后禅院清幽脱俗景致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自然高远的境界。B.此诗颔联“深”字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清幽宁静的环境。C.颈联以动衬静,尾联以声衬静,突出描绘寂静的环境,让人参悟空寂中的禅意。
D.这首诗将叙事、写景、抒怀相结合,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点拨】表达了诗人游览美景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并没有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这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3.展开自己的想象,将“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所展现的画面用几句话描述出来。
这里出奇的寂静,听不到诵经念佛的声音,一切都安静下来。然而,后禅院那边的钟磬声却是那么单调而有节奏,传得很远很远,更增添了此地清幽的气氛。
送友人唐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用拟人的手法写友人的漂泊生涯,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C.“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既点出告别的地点,又饱含着绵绵的离情。D.这首诗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
【点拨】是比喻不是拟人。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巧妙用“浮云”“落日”作比,表明心意,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B.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做铺垫。
C.“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这两句既是虚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D.“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意为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晓。
【点拨】是实写,不是虚写。
2.(学科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
孤鸿若有若无,也许就是词人心灵的投影,与词人合二为一。写孤鸿“惊起”“有恨”“不肯栖”,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12课时八上古诗词(三)课后练本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36首,答案D,第37首,第38首,答案C,第39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27课时九下古诗词(三)课后练本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77首,答案C,答案D,第78首,第79首,第81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23课时九上古诗词(三)课后练本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65首,答案C,第67首,答案B,第68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