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17课时八下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41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17课时八下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41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17课时八下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41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17课时八下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416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17课时八下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416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17课时八下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416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八年级课后练本+课堂讲本课件打包22套
- 中考语文第16课时八下古诗词(一)课后练本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第16课时八下古诗词一课堂讲本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第17课时八下古诗词二课堂讲本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第18课时八下古诗词(三)课后练本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第18课时八下古诗词三课堂讲本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中考语文第17课时八下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17课时八下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50首,答案C,第51首,第53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式 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式微》“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B.这首诗用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C.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劳作,在泥地里劳作,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
D.诗歌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紧接着交代原因,上下两章变换两处文字,在巧妙的变换中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
【点拨】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不为表现劳动者的勤劳,而是表达劳动者的艰辛。
2.这首诗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后面再给出回答,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子 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可见其刻骨的相思之情。B.《子衿》是《诗经·郑风》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为先秦时代郑地民间民歌。
C.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子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在目。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D.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点拨】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写湖面之阔,“混”写水势之大,表现秋天洞庭湖水面上涨,水天相接的宏大气象。B.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C.尾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诗人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本诗前四句写景,紧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明“赠张丞相”之意。
【点拨】“尾联”应改为“颈联和尾联”。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11课时八上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32首,答案C,第33首,答案B,第35首,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26课时九下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74首,答案D,第75首,第76首,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22课时九上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61首,答案B,第63首,答案A,第64首,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