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语文第9课时七下文言文课堂讲本课件

    中考语文第9课时七下文言文课堂讲本课件第1页
    中考语文第9课时七下文言文课堂讲本课件第2页
    中考语文第9课时七下文言文课堂讲本课件第3页
    中考语文第9课时七下文言文课堂讲本课件第4页
    中考语文第9课时七下文言文课堂讲本课件第5页
    中考语文第9课时七下文言文课堂讲本课件第6页
    中考语文第9课时七下文言文课堂讲本课件第7页
    中考语文第9课时七下文言文课堂讲本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第9课时七下文言文课堂讲本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9课时七下文言文课堂讲本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8篇孙权劝学,·第9篇卖油翁,·第10篇陋室铭,·第11篇爱莲说,·第12篇河中石兽,第8篇,第9篇,第10篇,第11篇,第12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释】①谓:对……说。②当涂:当道,当权。③辞:推托。④务:事务。⑤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⑥岂:难道。⑦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⑧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⑨但:只,只是。⑩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⑪孰若:何如。两者抉择,倾向肯定后一种。⑫就:从事。
    ⑬及:到,等到。⑭过:经过。⑮才略:才干和谋略。⑯非复:不再是。⑰更:另,另外。⑱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刮目,擦拭眼睛。⑲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⑳见事:知晓事情。㉑遂:于是,就。
    文学常识《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文意理解1.朗读课文,理解大意。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见教材七下P23思考探究一】
    参考答案: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其次,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
    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 ”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2.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见教材七下P23思考探究二】
    参考答案: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与吕蒙谈论问题,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吕蒙的变化给我的启示: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②要以开放、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
    作品主旨本文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这告诉我们读书学习有益于人的发展,也告诉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 写作特色1.以对话表现人物。2.侧面表现。
    【注释】①善:擅长。②自矜:自夸。③尝:曾经。④释担:放下担子。释,放下。⑤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⑥去:离开。⑦发矢:放箭。矢,箭。⑧颔:点头。
    【注释】①汝:你。②但:只是。③忿然:气愤的样子。④尔:你。⑤安:怎么。⑥轻:轻视。⑦乃:于是,就。⑧置:放。⑨钱:铜钱。⑩覆:盖。⑪徐:慢慢地。⑫以:介词,用。⑬沥:下滴。⑭惟:只是。⑮遣:打发。
    文学常识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意理解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见教材七下P70思考探究二)
    参考答案:“睨之”“但微颔之”,体现卖油翁对陈尧咨的箭术不以为意,并不十分赞赏。“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陈尧咨怒形于色,三个反问句中的称呼、质问和斥责的语气,都显得傲慢无礼。
    2.这个故事还会让我们联想到哪些成语、典故或俗语?
    参考答案:成语“熟能生巧”,典故“术业有专攻”,俗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高手在民间”等。
    3.陈尧咨和卖油翁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陈尧咨:恃才傲物,骄矜暴躁,傲慢无礼,盛气凌人,通达爽快。卖油翁:沉稳内敛,身手不凡,气定神闲,不卑不亢。
    4.康肃由“忿然”到“笑而遣之”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通过卖油翁的表演,康肃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白技术是无止境的。
    作品主旨本文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通俗易懂,意味深长。卖油翁以倒油绝活讽喻因“善射”而自负的陈尧咨,告诉我们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同时也告诉我们做人要内敛低调,不要张扬自满。写作特色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情描写,以及句式的语气,表现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特点。
    【注释】①名:出名,有名。②灵:神异。③斯:这。④惟:只。⑤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⑥上:动词,蔓延到。⑦鸿儒:博学的人。鸿,大。⑧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⑨调素琴:弹琴。⑩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⑪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⑫乱:使动用法,使……乱。⑬案牍:指官府文书。
    ⑭形:形体、躯体。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⑯何陋之有:即“有何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学常识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文意理解1.《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见教材七下P96思考探究二)
    参考答案: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一方面暗示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惟吾德馨”仍然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我们更应该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高雅的情趣。
    2.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以自然环境优美表现“陋室不陋”;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往来人物博学表现“陋室不陋”;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以生活情趣的高雅表现“陋室不陋”。
    3.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作品主旨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歌颂,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写作特色1. 托物言志。2. 运用类比手法。3. 以骈句为主。
    【注释】①之:助词,的。②蕃:多。③自:自从。④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⑤予:我。⑥独:只。⑦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⑧濯:洗。⑨涟:水波。⑩妖:艳丽。⑪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⑫香远益清:香气远闻更加清芬。⑬亭亭:耸立的样子。⑭植:竖立。⑮亵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⑯焉:语气词。
    【注释】⑰谓:认为。⑱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⑲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⑳噫:叹词,表示感慨。㉑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㉒鲜:少。㉓宜:应当。
    文学常识周敦颐,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文意理解1.《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见教材七下P96思考探究三第1问)
    参考答案: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以下美好品质: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具有美好的姿态、气质。
    2.除了写莲,作者还写了菊花和牡丹,你觉得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用菊花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用牡丹反面衬托莲的形象,从而突出爱莲者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作品主旨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写作特色1. 托物言志。2. 巧用衬托。
    【注释】①临:靠近。②河干:河岸。③圮(pǐ):倒塌。④焉:于此,在这里。⑤阅:经过,经历。⑥棹(zhà):划(船)。⑦曳(yè):拖。
    【注释】⑧设帐:设馆教书。⑨尔辈:你们这些人。⑩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⑪木杮:削下来的木片。⑫暴:突然。⑬湮:埋没。⑭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⑮颠:颠倒,错乱。
    【注释】⑯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⑰盖:因为。⑱啮: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⑲坎穴:坑洞。⑳已:停止。㉑溯流:逆流。㉒求:寻找。㉓如:按照。㉔然则:既然这样,那么。㉕但:只,仅仅。㉖臆断:主观地判断。㉗欤:句末语气词。
    文学常识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文意理解1.如何理解寺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显得考虑不周,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的正是“据理臆断”的态度;唯有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
    2.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见教材七下P149思考探究一]
    参考答案: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能片面地看待事情,不可只靠主观判断。
    作品主旨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沉没在河里的石兽的故事,告诉我们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写作特色1.语言平易,风格简淡。2.善于在叙述中制造波澜,平而不板。3.寓意于事,立意高远。
    阅读《 孙权劝学》,完成下列问题。
    1.重点字词(1)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见往事耳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看到,看见②见往事耳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过去的事情
    ③但当涉猎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表转折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独自,孤独
    ⑤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治理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⑦即更刮目相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更加
    (4)重点虚词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结友而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介词“以”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2)与蒙论议,大惊曰。(省略句)
    和吕蒙谈论问题,(鲁肃)十分惊奇地说。(“大惊”前省略“鲁肃”)
    (3) 【2020•甘孜州】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读书)大有好处。

    相关课件

    中考语文第15课时八上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15课时八上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0篇愚公移山,第17篇,第18篇,第19篇,第20篇,第21篇,被同“披”穿着,2一词多义,动词驻军,名词军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第14课时八上文言文一课堂讲本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14课时八上文言文一课堂讲本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3篇三峡,第13篇,第14篇,第15篇,第16篇,“反”同“返”返回,2一词多义,绝美绝妙,在上面,数词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第30课时九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30课时九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36篇曹刿论战,·第38篇陈涉世家,·第39篇出师表,第33篇,第37篇,第38篇,第39篇,原因缘故,他的指曹刿的,他们的指齐军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