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第8课时七下古诗词三课堂讲本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8课时七下古诗词三课堂讲本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3首泊秦淮,·第24首贾生,·第26首约客,第23首,第24首,第25首,第26首,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5首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泊秦淮唐 杜牧烟笼①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②不知亡国恨,隔江③犹唱后庭花④。
重点注释①笼:笼罩。②商女:歌女。③江:指秦淮河。④后庭花:曲名。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背景知识秦淮,即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流经南京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享乐游宴的场所,杜牧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词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重点赏析(1)炼字①“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被两个“笼”字融为一体,描绘出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②“犹”字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暗示了晚唐统治者正重蹈覆辙,使国家走向灭亡。
(2)修辞手法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②三、四两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后庭花”指代荒淫亡国的陈后主,表明诗人对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
(3)表现手法①寓情于景。首句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了一种凄清的气氛,融入了作者对家国的伤怀之情,将兴亡之忧融入悲凉意境。②托古讽今。看似在批评歌女不知亡国之恨,其实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表现了诗人的忧患意识。
(4)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凸显出诗人的忧愤之情。
作品主旨此诗感慨家国兴亡,借陈后主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忧虑。
参考译文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面和水边的沙滩。在夜里,船在秦淮河上停泊,与岸上的酒家靠得很近。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怨恨,隔着江水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
贾 生唐 李商隐宣室①求贤访②逐臣③,贾生才调④更无伦。可怜夜半虚⑤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重点注释①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②访:咨询,征求意见。③逐臣:被放逐的大臣。④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⑤虚:徒然。
背景知识贾谊是西汉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诗人写的就是这件事。
重点赏析(1)炼字“求”“访”二字,似乎能够表现汉文帝的诚意,仿佛热烈歌颂汉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可怜”一词由貌似歌颂汉文帝转为了诗人的叹息和讽刺,“问”与“不问”形成鲜明的对照,讽刺辛辣,感慨极深。
(2)表现手法①先扬后抑。前两句从“求”到“访”到“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汉文帝对贾生的推崇器重,这是“扬”。第三句笔锋一转,皇帝虚心倾听的居然不是与百姓相关的国事,而是与鬼神有关的事,这是“抑”。这一“扬”一“抑”,刻画了君王不顾国计民生的形象。
②托古讽今。本诗表面上是写汉代,写贾生,实际上是写唐代,写自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失望。(3)情感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作品主旨这首诗写的是汉代,其实是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参考译文汉文帝在宣室寻求贤臣,咨询被贬谪的臣子,贾谊的才华更是无人能比。谈至深夜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贾谊,可惜他不垂询治国安民的道理和方法,却问无关轻重的鬼神之事。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南宋 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①行人错喜欢②。政③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④一山拦。
重点注释①赚得:骗得。 ②错喜欢:空欢喜。 ③政:同“正”。 ④放出: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的意思。背景知识诗人早晨行走在家乡江西的崇山峻岭中,心情闲适,充分领略着游历山野的乐趣。晨炊,早餐。松源、漆公店,在今江西弋阳与余江之间。
重点赏析(1)炼字①“莫言”即不要说,这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②“赚”字指出下山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轻松容易,人们往往会“上当受骗”,空欢喜一场。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字幽默风趣。
(2)修辞手法“一山放出一山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万山”人的行为,使万山活了起来,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3)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实写翻山越岭,走出一座山峰后还有更多的连绵的山峰在前面阻挡,虚写人生中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陶醉于一时的成功。(4)哲理全诗蕴含了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的深刻哲理。
作品主旨此诗告诉我们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参考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不难,骗得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走入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从一重山里出来,就会被另一重山拦住。
约 客南宋 赵师秀黄梅时节①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②。
重点注释①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②灯花:灯芯燃烧后结成的花状物。
重点赏析(1)炼字“有约”照应诗题“约客”,“过夜半”说明等待时间之久,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焦急。“闲敲棋子”这一小小的细节动作,生动而又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的怅惘、失落。
(2)修辞手法前两句对仗工整,从季节和天气写起。“家家雨”,写出“黄梅时节”的天气特征;“处处蛙”,写出江南雨季的特别景致,以声衬静,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
(3)表现手法①衬托、烘托。前两句环境描写,通过描绘雨、青草、池塘、蛙等乡村之景,写出了夏初梅雨绵绵不绝的情形,烘托了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以及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
(4)情感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烦躁不安、茫然若失的复杂心境。
作品主旨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出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时诗人的怅惘、失落。
参考译文江南的梅雨季节雨水极多,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蛙声阵阵。约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过了午夜,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灯花。
阅读《贾生》,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讽刺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重用。B.诗的前两句从“求”到“访”到“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汉文帝对贾生的推崇器重。
C.揭示晚唐皇帝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D.这是一首咏叹贾生故事的诗,全诗托古讽今,讽刺辛辣,议论精辟。
2.(核心素养•语言建构和运用)“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诗人对汉文帝不顾国计民生、只管求仙访道的讽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阅读第36课时古诗词阅读课堂讲本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4写作手法,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12课时八上古诗词三课堂讲本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37首春望,·第39首赤壁,·第40首渔家傲,第36首,第37首,第38首,第39首,第40首,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27课时九下古诗词三课堂讲本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80首过零丁洋,第77首,第78首,第79首,第80首,第81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