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26课时九下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42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26课时九下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42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26课时九下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42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26课时九下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420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26课时九下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420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26课时九下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420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26课时九下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420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26课时九下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26课时九下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74首,答案D,第75首,第76首,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 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诗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B.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回首往昔岁月,深感时光不再,豪情已减。
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两句表现了词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喟:经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D.“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两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仇,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旷达的襟怀。
【点拨】作者在最后表达的是消极和无奈,没有旷达。
2.这首词在写法上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请简析。
这首词在写法上的最主要的特点是运用对比,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感慨,韵味深远绵长。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南宋 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2020·泉州质检·3分】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词为赠友之作,标题“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交代写作时间、酬赠对象。B.开篇以重新磨光的飞镜比喻月亮,描写了月满中秋的美景。
C.“直下看”指目光一直往下看,这看似简单的口语化表达增加了词作的趣味。D.本词运用嫦娥奔月、砍斫桂树等典故,让表达的意思直白,抒发的情感直露。
【点拨】“意思直白”“情感直露”表述错误。
2.【2020·泉州质检·3分】词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从“被白发”的惆怅,到俯视大好山河的渴盼,最后是誓为人间带来更多“清光”的激昂(感奋)。
浣溪沙清 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身向”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说明行程辽远,极目远眺,云山苍茫。B.“北风”句说明词人纵马驰骋,北风呼啸,在这肃杀的氛围中,词人豪情高涨。C.“一抹”两句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
D.“古今幽恨”是词的主旨,面对满目萧瑟的冷清破败,古恨新愁油然而生。
【点拨】“词人豪情高涨”表述有误,应是词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2.(学科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请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句中“断”字的妙处。
“断”字写北风的猛烈程度,强度大,呼啸之声淹没了马的嘶鸣,马鸣声若有若无,更显萧条,更增行人心中的悲情。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阅读第36课时古诗词阅读课后练本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A,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11课时八上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32首,答案C,第33首,答案B,第35首,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22课时九上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61首,答案B,第63首,答案A,第64首,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