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语文第30课时九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

    中考语文第30课时九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1页
    中考语文第30课时九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2页
    中考语文第30课时九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3页
    中考语文第30课时九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4页
    中考语文第30课时九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5页
    中考语文第30课时九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6页
    中考语文第30课时九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7页
    中考语文第30课时九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第30课时九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30课时九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36篇曹刿论战,·第38篇陈涉世家,·第39篇出师表,第33篇,第37篇,第38篇,第39篇,原因缘故,他的指曹刿的,他们的指齐军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7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注释】①师:军队。②伐:进攻,征伐。③我:指鲁国。④公:指鲁庄公,鲁国君主,前693—前662年在位。⑤见:接见。⑥其:代词,他的。⑦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⑧间:参与。⑨焉:语气词,呢。⑩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远谋:深谋远虑。@见:拜见。#以:凭、靠。$专:独自享有。%遍:遍及、普遍。^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加:虚夸,夸大。*信:实情。(孚:使信服。)福:赐福,保佑。_狱:指诉讼事件。+虽:即使。1以:根据,按照。2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3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4可以:可以凭借。
    【注释】①乘:乘战车。②长勺:地名。③鼓之:击鼓进军。④败绩:大败。⑤驰:驱车追赶。⑥下:向下。⑦辙:车轮碾出的痕迹。⑧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⑨遂:于是。⑩逐:追击。
    【注释】①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②夫:语气词,用在句子开头,以提示下文或表示对某事进行判断。③一鼓:第一次击鼓。④作气:鼓起士气。⑤再:第二次。⑥彼:他们,指齐军。⑦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⑧伏:埋伏。⑨靡:倒下。
    文学常识《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文意理解1.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说说课文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本文精于剪裁、巧于安排详略。紧扣“论战”详写曹刿的言论,表现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安排,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如何理解曹刿以平民身份主动“论战”的行为?
    参考答案:曹刿只是鲁国的一介平民,并非“肉食者”,本无机会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讨与实施。但他凭借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和对自己政治才能、军事才能的了解与自信,积极参与抵御外敌入侵的政治谋划与军事行动,充分体现了他热爱祖国、勇于担当、主动而为的精神。
    3.鲁庄公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鲁庄公作为一名君王,资质平庸无奇,但他并非昏君。他最初将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祈求神灵保佑上,这反映了他政治见识的鄙陋。在战场上,他急于求成,未曾谨慎考虑就出击追敌,暴露了他在军事上的轻率。但鲁庄公能够接见并非“肉食者”的曹刿,耐心回答他的“三问”,说
    明鲁庄公能够礼贤下士、广开言路,后来在作战中他又听取了曹刿的意见,这反映了他知人善用、任人唯贤,战后又询问曹刿取胜的原因,说明他虚怀若谷、谦虚好学。
    作品主旨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才是取胜的先决条件,体现了曹刿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和爱国精神、卓越的军事才能及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
    写作特色1.对史料剪裁得当。2.详略安排得当,战前、战中、战后,巧妙安排。3.善用对比、反衬的手法。4.语言简洁精练,叙议结合,行文中散句、排比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
    【注释】①修:长,这里指身高。②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1厘米。③形:形体。④昳丽:光艳美丽。⑤服:穿戴。⑥窥镜:照镜子。⑦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⑧君美甚:您美得很。⑨及:赶得上,比得上。⑩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复:又。@妾:男子在正妻之外另娶的女人。#旦日:第二天。
    $与坐:“与之坐”的省略。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孰视之:仔细地看他。孰,同“熟”,仔细。之,指徐公。^弗如远甚:远远不如。&暮:夜晚。*美我:认为我美。(私:偏爱。
    【注释】①诚:确实。②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③方千里:方圆千里。④宫妇:指宫里侍妾一类女子。⑤左右: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⑥莫:没有谁。⑦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⑧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⑨甚:厉害。
    【注释】①面刺:当面指责。②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③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④门庭若市:宫门前和庭院里热闹得像集市一样。 ⑤时时:常常,不时。⑥间:间或、偶然。 ⑦进:进谏。⑧期年:满一年。⑨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取得胜利。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文意理解1.本文的劝谏艺术高超,表现在什么方面?
    参考答案:本文的劝谏艺术表现在用类比说理、委婉劝谏方面。采用类比的方式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特点,邹忌是以自身经历与齐王“之蔽”进行类比的。邹忌讽谏齐王时,先从自己“比美”的趣事侃侃道来,通
    过“三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的类比进谏方式,更容易让齐王接受,从而接受群言,使齐国大治。
    2.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
    参考答案:一是从邹忌方面来看,邹忌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并且有担当、有强烈的责任意识。邹忌关心国家大事,一心想寻找恰当时机劝谏齐王。他能够深入思考、分析,体察各人的情状心理,并敏锐地由个人体验联系到国家大事,想到齐王所受之蔽,于是果断地进行劝谏。
    二是从齐王方面来看,齐王具有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齐王听了邹忌的劝谏,马上“下令”,并且分上、中、下三种不同层面的赏赐,立刻实施,表现出一位封建贤明君王的特点。
    作品主旨本文记叙了邹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表现了邹忌有自知之明,明智、精细、善于推理,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的愿望。
    写作特色1.以小喻大,烘云托月。2.情节完整,人物生动。3.叙事简洁,剪裁巧妙。4.语言繁简适度。邹忌的三问,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变化,既表现了他的怀疑,又毫无重复之感。三答的意思也相同,但感情色彩却大不一样。5.运用类比说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注释】①尝:曾经。②佣:受雇佣。③辍:停止。④之:去、往。⑤怅恨:惆怅,极端不满。⑥苟:如果。⑦若:你。⑧太息:长叹。⑨安:怎么。
    【注释】①闾(lǘ)左:指代贫苦人民。②適(zhé)戍:强迫去守边。適,同“谪”。③屯:停驻。④次:编次。⑤当行(háng):在征发之列。⑥会:适逢,恰巧遇到。⑦度(duó):推测,估计。⑧失期:误期。⑨法:按照律法。⑩亡:逃跑。⑪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⑫等:同样。⑬死国:为国事而死。⑭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⑮立:指立为国君。⑯以数(shuò)谏故: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数,屡次。谏,用言语规劝君主或尊长改正错误。⑰将(jiàng)兵:带兵。⑱或:有人。⑲怜:哀怜,怜悯。⑳诚:如果。㉑唱:同“倡”,倡导、发起。㉒宜:应当。㉓然:对、正确。㉔乃行卜:就去占卜。用占卜来预测吉凶,是古人的一种迷信做法。㉕指意:意图。指,同“旨”。㉖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㉗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㉘念:考虑、思索。㉙威众:震慑众人,使他们畏惧服从。㉚丹书:用丹砂写。㉛王(wàng):称王。㉜罾(zēng):渔网,这里用作动词,用网捕。㉝固:本来。㉞以:同“已”,已经。㉟怪:对……感到奇怪。㊱间(jiàn):私下。㊲次所:这里指军队驻扎的地方。㊳丛祠:建在丛林中的神庙。
    ㊴篝火:用竹笼罩着火。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装作“鬼火”。㊵狐鸣:模仿狐狸嗥叫的声音。㊶旦日:第二天。㊷往往语:到处谈论。㊸指目:手指目视。意思是大家都对陈胜有所注意。
    【注释】①素:一向,平素。②爱:爱护。③多为用者:多是被(他)所用的。意思是,戍卒多愿听吴广的差遣。④忿恚(huì):恼怒。这里是“使……恼怒”的意思。⑤令辱之:使(将尉)责辱他。之,指吴广。⑥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⑦剑挺:剑拔出鞘。⑧佐:协助。⑨并:一齐。⑩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⑪公等:你们诸位。
    ⑫藉第令毋斩:即使能免于斩刑。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⑬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⑭举大名:成就尊崇的名号。 ⑮宁(nìng):难道。 ⑯受命:听从(你的)号令。 ⑰袒右: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 ⑱为(wéi)坛而盟:筑台并(在台上)起誓。盟,发誓、起誓。 ⑲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作祭品。 ⑳收:招收(军队)。 ㉑下:攻下,攻克。 ㉒徇:招抚。 ㉓行收兵:行军中沿途招收士兵。 ㉔比:等到。
    ㉕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 ㉖骑:一人一马。 ㉗弗:不能。 ㉘据:占据。 ㉙三老:掌管教化的乡官。 ㉚豪杰:这里指当地有势力有地位的人。 ㉛会计事:集会议事。 ㉜身被坚执锐:自己穿着铠甲,拿着武器,意思是亲自作战。被,同“披”。坚,指铠甲。执,紧握着。锐,指武器。 ㉝社稷(jì):国家。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㉞功:功劳。 ㉟号为张楚: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即复兴楚国之意。号,宣称。一说定国号为“张楚”。 ㊱刑:惩处。
    文意理解本文是怎样叙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
    参考答案:本文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记事。写起义过程,先写起义的原因和起义前的谋划,再写起义的爆发和发展,直至陈胜自立为王,脉络非常清晰。在记述中,则采取了先因后果的写法。写起义的动机,则先写暴秦的
    严刑酷法;写起义的发生,则又先写将尉的残酷等,都入情入理,有力地突出了起义的正义性。文中还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对起义的过程、浩大的声势以及起义领袖的精神面貌,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展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品主旨本文主要叙述陈胜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歌颂了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表现了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在关键时刻所显示的非凡的谋略和领导才干,也含蓄地流露出作者反对残暴统治的思想。
    写作特色1.作者善于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层层推进,层次分明,详细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2.善于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及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场伟大斗争的图景。
    【注释】①崩殂:指帝王之死。②疲弊:困苦穷乏。③诚:确实。④秋:时候。⑤追:追念。⑥殊遇:特殊的礼遇。⑦开张圣听:扩大皇上听闻(的范围)。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⑧光:发扬光大。⑨恢弘:发扬,扩展。⑩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⑪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失义,不合道理。⑫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建议或意见。
    【注释】①陟罚臧否:晋升、处罚,赞扬、批评。②异同:这里指不同。③作奸:做奸邪事情。④科:科条法令。⑤有司:负责专职的官员。⑥论:评定,考核。⑦刑:罚。⑧昭:显示。⑨平明:公正明察。⑩理:治理。
    【注释】①志虑忠纯: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②是以:因此。③简拔:选拔。④遗(wèi):给予。⑤愚:我,谦称。⑥悉:全部。⑦咨:询问。⑧裨补阙漏:弥补缺失疏漏。
    【注释】①淑均:善良公正。②晓畅:明晓通达。③能:有能力。④营:军营。⑤行(háng)阵:行伍,部队。⑥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得到适当的安排。
    【注释】①亲:亲近。②远:疏远。③所以:这里表示原因。④倾颓:衰败。⑤痛恨:痛心、遗憾。⑥死节:为保全节操而死(指以死报国)。⑦愿:希望。⑧隆:兴盛。⑨计日:计算着天数。
    【注释】①苟:苟且。②闻达:有名望,显贵。③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④猥:辱。谦辞。⑤枉屈:屈尊就卑。⑥由是:因此。⑦感激:感奋激发。⑧许:答应。⑨驱驰:奔走效劳。⑩值:遇到。!倾覆: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际:时候。#尔来:自那时以来。
    【注释】①夙:早晨。②不效:没有效果。③明:英明。④不毛: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⑤兵甲:武器,武备。⑥三军:军队的通称。⑦北:向北。⑧庶:表示期望。⑨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跑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⑩攘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恶的敌人。@所以:用来。#损益:利弊。损,损害。益,益处。
    【注释】①效:这里是功效的意思。②慢:怠慢,疏忽。③彰:揭示。④咎:过失。⑤诹:询问。⑥察纳:考察采纳。⑦雅言:指正确合理的言论。⑧深追:深切地追念。⑨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⑩临:面对。!涕零:流泪,落泪。
    文意理解1.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首先,为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与刘备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他受命以来,早晚忧叹,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后主的职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
    其次,他能客观准确地分析天下形势、蜀国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可见他深谙治国之道,是一个颇具政治远见的能人。
    2.作者写这篇表,提出了哪些建议?你觉得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作者主要提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三条建议,其中亲贤远佞是最核心的内容,理由如下:一是文中谈到前两点时,都是从正反两面加以申说,可见是有针对性的。
    二是文中用了较多篇幅谈“选贤与能”,在政事安排上又为刘禅创造了“亲贤臣”的条件。三是亲贤远佞的思想是贯穿全篇的。四是文中开头的“先帝遗德”和末尾的“先帝遗诏”也都是指亲贤远佞。
    作品主旨本文主要写诸葛亮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写作特色1.感情上情真意挚,发自肺腑。2.直陈事理,条清缕晰。3.语言率直质朴,表达上以议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4.句法上骈散结合,结构上处处照应。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列练习。
    1.重点字词(1)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 ①又何间焉古义:________ 今义:隔开;不连接 ②弗敢加也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增加
    ③牺牲玉帛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④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粗俗;低下⑤虽不能察古义:________ 今义:虽然
    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3)词类活用①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______,解释为:___________②公将鼓之鼓:________________,解释为:___________③下视其辙下:________________,解释为:___________
    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省略句)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注意补充省略的主语和宾语)
    (2)【2020•重庆A卷】彼竭我盈,故克之。
    齐军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齐军。
    (3)既克,公问其故。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4)何以战?(倒装句)
    凭借什么作战?(借兵倒装,正常语序为“以何战”)

    相关课件

    中考语文阅读第38课时文言文阅读二课堂讲本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阅读第38课时文言文阅读二课堂讲本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3句子翻译,同“猝”突然,放下丢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第20课时八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20课时八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7篇虽有嘉肴,·第29篇马说,第26篇,第27篇,第28篇,第29篇,见同“现”表现,食同“饲”喂,2一词多义,动词用马鞭驱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第15课时八上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15课时八上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0篇愚公移山,第17篇,第18篇,第19篇,第20篇,第21篇,被同“披”穿着,2一词多义,动词驻军,名词军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