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第46课时实用类文本__说明文阅读二课堂讲本课件
展开·考点1:信息筛选与判断【X】[2018.15]
·考点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D】[2018.16]
·考点3:内容理解与概括【NR】[2018.17]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另外,说明文阅读中也有概括分析题和拓展探究题,答题思路与文学作品阅读相同。【注】①对比:对比删掉/替换掉这个词语后与删掉/替换以前的区别,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结论一般是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教材范例】[八上P101“思考探究”第一题(节选)]文章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选取了许多例子。从课文中找出这些例子,提取关键信息,填写下面的表格(表格略)。(答案见P195“答题步骤”)
考点1:信息筛选与判断【X】[2018.15]
【常考题型】(1)[2018福建第15题A、B、C、D]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2020龙岩质检第17题]可燃冰第二轮试采,有哪些新的突破?请简述。
【方法指导】(1)简答题①读懂题干,明确题干要求和答题指向。②通读全文,找到与题干要求相关的段落、语句,并做好标记。③根据题干要求,分析对应语句,提取重要信息(分析得分点,找到关键词)。
④整合有关信息,简练、准确表达(尽量分点)。(2)选择题这类题所设选项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对文本原句的转述,一是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整合的转述。①一找:在原文中找与选项相对应的段落、句子,确定答题区域。
②二比:比较原文句段、文意与选项表述是否严格一致,看二者的说法是否有差异,看选项是否存在以下陷阱: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正话反说、因果颠倒、强加因果、无中生有、混淆已知和未知。③三判断:注意文中和题干中一些关键的词,这些是判断的关键。如:非常、几乎、渐渐、大约、可能、左右、也许等。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
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
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引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
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八上P101“思考探究”第一题(节选)]文章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选取了许多例子。从课文中找出这些例子,提取关键信息,填写下面的表格(节选部分表格)。
【教材范例】[八上P106《苏州园林》“思考探究”第一题第1问]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考点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D】[2018.16]
参考答案: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常考题型】(1)[2018福建第16题]请简要概括拼音输入法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2)[2020龙岩质检第16题]可燃冰具有哪些特点?
【方法指导】(1)看文章标题是否直接或间接点明说明对象。(2)通过关键语句,如中心句、首括句、过渡句、总括句等,判断其说明对象。(3)从关键词入手判断说明对象。(4)整合关键信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
①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②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③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
直接塑造地表形态,而岩浆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可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因此,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岩层发
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④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
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破坏地表,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的状况趋向于平缓。⑤在地表形态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同时起作用,其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⑥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
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之中。
⑦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⑧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⑨褶皱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叫作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为山岭,向斜发育成为谷地,但是也有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⑩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
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断块山的规模大的可以延伸数千米,如我国的华山等,小的只有几十米。
⑪火山是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运动的结果。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岩浆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岀,往往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 000~5 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
⑫河流地貌也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⑬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V”形河谷形成后,
河流落差变小,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⑭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
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⑮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非常密切。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深远,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布满大大小小的城
市;越往河流中下游,城市也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与河流有关。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文章主要介绍了哪两种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各有什么特点?
考点3:内容理解与概括【NR】[2018.17]
【教材范例】(1)[八下P32《大自然的语言》“积累拓展”第五题改编]根据文章,概括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文章第7段至第10段逐一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共4个,分别是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2)[八上P106《苏州园林》“思考探究”第三题节选]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图案画”和“美术画”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图案画更类似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看上去工工整整,大部分是对称的,比较刻板。而美术画是艺术创造,更注重个性,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和艺术之美。
【常考题型】(1)[2018福建第17题]文章最后一段是历史学家汤姆•马拉尼的评价,其中包含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2)[2020漳州质检第16题]为什么要加强中西医结合?请简要分析。
【方法指导】(1)迅速浏览全文,对文章内容有一定了解,大致了解各段的基本意思。(2)抓住中心句、中心词。在阅读时要抓住关键词语,适当用笔圈点,做上标记。(3)在关键词的上下文寻找相关信息,进行概括。
(4)“这”“这个”“这些”是近指代词,指代内容一般就是代词前面的话;“那”“那个”“那些”是远指代词,指代内容一般离代词远一些,在本段较前一些的地方或上面的段落。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
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
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
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八下P31“思考探究”第一题]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
【2018•福建•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请同学们看《点拨中考》第196页第(1)-(3)题。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本课时考点:信息筛选与判断】A.汉字数量惊人,而电脑键盘按键数量有限,要输入汉字,就要替汉字编码。B.五笔字型输入法推出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它只使用25个英文字母键。
C.搜狗等新一代拼音输入法使用各种个性化的皮肤,屏幕展现形式更丰富。D.王小川称,未来输入法能理解你的想法,会自动代替你回复别人的提问。
(2)请简要概括拼音输入法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6分)【本课时考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①操作最简单,但单字重码率高,输入效率低;②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智能化程度较高;③初步具备智能回复功能。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五实用类文本——说明文阅读课时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五实用类文本——说明文阅读课时教学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明文类别,说明顺序,二生动性,考点3说明顺序,考点4说明方法,考点5说明语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阅读第47课时实用类文本__说明文阅读三课堂讲本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阅读第47课时实用类文本__说明文阅读三课堂讲本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表形态的塑造,·骆驼的抗沙标配,技巧点拨,地表形态的塑造,答题步骤,骆驼的抗沙标配,张云广,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阅读第45课时实用类文本__说明文阅读一课堂讲本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阅读第45课时实用类文本__说明文阅读一课堂讲本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明文类别,说明顺序,说明文语言,说明文结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一准确性,二生动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