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九章 青藏地区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九章 青藏地区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共4页。
第2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的省区及三江的名称。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与方法。3.认识三江源地区作为“中华水塔”的原因及重要作用。4.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图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组织课堂合作交流、讨论探究、鼓励质疑提问等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2.在合作、交流、探讨中发现三江源地区生态恶化的原因,分析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措施和方法,逐步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境创设:希腊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如果将自己的心愿写在纸上,装进透明的玻璃瓶,放入大海。瓶子载着心愿飘向远方,看到的人越多,你心愿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后来,人们称这样的瓶子叫“漂流瓶”。你见到过这样的漂流瓶吗?上海的中学生王刚在家乡长江口岸边就发现了这样的一只漂流瓶,瓶中还有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我住长江头,亲住长江尾,愿与亲相识,互赏家乡景。──青海:卓玛QQ:……”好奇的王刚按照上面的QQ号码和青海的卓玛取得了联系,两人成了QQ好友。我们和王刚一起去卓玛的家乡——长江的源头看一看吧。知识点一 江河的源地【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91~P93的内容,自主完成)1.读教材图9.17,说出三江源的位置及它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答案: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此。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2.读教材图9.18,说出三江源的主要水源及湖泊、沼泽的作用。答案:三江源的主要水源是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湖泊、沼泽的作用——是河流的天然调蓄器,起着调洪补枯的作用。(教师点拨)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平原的区别前者位于青海省,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地;后者位于黑龙江省,是由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三条河流冲积而成的。两者都是我国重要的湿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平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2.澜沧江注入的海洋澜沧江向南流,注入太平洋。容易被误认为,亚洲南临印度洋,澜沧江向南注入印度洋。【合作探究】(探究活动)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讨论交流)1.寻找源头:阅读教材图9.19,找出黄河源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了解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2.读教材图9.20,分析考察活动可能遇到的困难。3.阅读教材表格9.1,根据黄河源头科学考察资料,结合源头确定原则,分析黄河的源头。(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教师点拨)1.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河源唯远”“流量唯大”“与主流方向一致”,同时考虑流域面积、历史习惯等。2.考察可能遇到的困难:这里沼泽遍地,行走困难,不利于考察。3.黄河的源头及其判断理由:卡日曲为黄河源头。因为这条源流在众多的源流中,长度最长,流速最快,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知识点二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94~P96的内容,自主完成)1.阅读教材第94页及图9.21,结合图例,说出三江源地区珍稀的野生动物,并说出三江源地区的地位以及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答案:地位——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重要性——保护好“中华水塔”,不仅对当地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2.阅读教材第95页及图9.22,思考并说出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其保护措施。答案: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乱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措施——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林(草)、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教师点拨)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合作探究】(探究活动)认识保护高原湿地的意义(讨论交流)1.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2.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保护高原湿地的意义。(教师点拨)1.长江、黄河径流量会减少,从而影响沿江、沿河地区的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的生活。2.长江、黄河泥沙含量会增加,阻塞河道,旱涝灾害增加。3.保护高原湿地的意义:不仅对当地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中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三江源地区。通过阅读图表、查阅资料、合作探究,我们认识了“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保护环境。板书设计第2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西北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