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7章 第3节 第1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5844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
第3节 印度第一课时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特征。2.了解印度的地形、地势特点以及主要的河流。3.了解印度的人口现状和人口增长状况,知道印度政府的人口对策。【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资料、图表等方法,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并以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活动对信息加以整合,探究成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不同文化的欣赏和认同,提升审美情趣。2.深刻认识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养成关注世界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印度的人口特点。2.印度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难点】印度人口特点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幻灯片放映:泰姬陵、印度舞蹈、街上踱步的牛、恒河中沐浴的教徒、新德里城市风光等,配以解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泰姬陵、歌舞享誉世界。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大街上牛可以自由漫步;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国;这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已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猜一猜这是哪一个国家?知识点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30~P32的内容,自主完成)1.读图7.32和7.34,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特征。答案:印度北邻中国、尼泊尔和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和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相望。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0°N~30°N,北回归线穿过其北部,绝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海陆位置:位于亚洲南部,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面是印度洋。2.读图7.34,找出印度主要的地形区,并分析印度的地形、地势特点以及主要的河流。答案:印度的地势是南北高,中间低;地形主要为:北部喜马拉雅山,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主要河流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讷尔默达河、戈达瓦里河等。3.结合教材第32页阅读材料和图7.35、图7.36,说出印度人口增长的情况及政府对策。答案:印度人口在2011年达到12.亿,居世界第二位,而且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度政府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开始推行控制生育计划,鼓励一对夫妇只要两个孩子,并对不多于两个孩子的夫妇在就业、教育、住房和医疗等方面给予照顾,退休后提供退休金。(教师点拨)1.南亚和南亚次大陆(1)从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它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个国家和克什米尔一个地区。(2)喜马拉雅山脉将南亚地区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即南亚次大陆。2.认为印度河流经印度南亚地区主要有两条河流,一条是印度河,发源于中国,流经巴基斯坦,注入阿拉伯海。条是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主要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故印度河并不流经印度,印度的水源主要来自恒河,恒河因此被印度人称之为“圣河”。3.了解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情况,主要利用人口增长曲线图通过计算结束年份对于开始年份的增长倍数,了解人口总数的增长情况;通过观察人口增长曲线陡缓的变化,来理解人口增长速度快慢的变化,从而预测今后的人口发展情况。【合作探究】(探究活动)运用材料,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讨论交流)1.阅读教材P32、P33页内容,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2.阅读教材P33页表格7.2,根据印度人均耕地、粮食、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分析印度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分析总结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教师点拨) 1.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消费市场广阔等。2.印度人口众多的劣势:人均耕地少、人均粮食产量低,资源不足,交通堵塞,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社会经济增长压力大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印度这个世界第二的人口大国的一些基本情况。通过学习,需要我们掌握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特征,人口问题和对策。板书设计第3节 印度第一课时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节 中东第1课时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美国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