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课标版2022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课件+练习
- 课标版2022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文学类文本阅读__散文考点四鉴赏表达技巧语言艺术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课标版2022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文学类文本阅读__散文考点一理清结构思路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课标版2022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三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课标版2022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四推断理解内容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课标版2022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一明辨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九大陷阱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课标版2022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导引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课标版2022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导引课件,共22页。
方式一:泛读,圈注勾画关键信息一、圈注关键句1.圈注论点句论点指作者在文章中发表的观点。一般是一篇文章一个中心论点,整篇文章
围绕着这个论点来展开议论。论点通常用判断句表达,也有短论找不到论点
句的,这是潜在论点的写法。一般来说,论点的提出,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这就
是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的归纳
全文、篇末点题的写法。不过,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
“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总结性的文字。有时候
论点落在文章的中间,也有时候文章题目就是全文的论点。
2.圈注论据句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可行性的依据。论述类文本中的论据可以
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称为事实
论据;一类是人们公认为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定律等,称为道理
论据。因此,在阅读时,圈注含有“如”“例”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事实论
据;圈注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道理论据。这样可迅速把握文本主要内容
及其观点。
3.圈注文中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论证的结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清晰的
逻辑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递进关系。还有的段落关系是纵横结合的
逻辑关系。而这些往往有一些标志性的语句,如“首先”“其次”等引起的
语句。如果没有这样的语句,可标记每段的开头句或结尾句,然后提取每一段
的主要信息,把握文章脉络。
二、勾画关键词1.勾画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1)时间(多次出现的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括词(如多数、少量、部
分、凡、凡是、所有、都、全等表范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等表修饰限制
的词语)。(3)已然和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
和必然(可能、或许、一定、必然等表推测或判断的词语)。(4)代词(这、那、它、其、此等)。
2.勾画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1)因果(因为……所以……、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仅……还)。(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5)举例子(例如、如)。3.勾画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这类词往往是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意思。
方式二:局部细查与整体思路理解相结合1.局部细查就是对每一段的关键处着重理解,并结合前面的圈注勾画具体实施。2.整体思路理解就是要在理解每一段内容的基础上,对全文的结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以
获得全面、完整的信息,对文章深入地理解,以便下一步完成题目。
高考原文(2020课标全国Ⅰ,1—3,9分)(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
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
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
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
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
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
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
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
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
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
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
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
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
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
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
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
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
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
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
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
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
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
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之
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步骤演示局部细查第一段:①“要……就……”表明是条件关系,命题时可以设置成因果关系,变成强加
因果的错误。②“往往”是表示不确定的词语,在命题时可以扩大范围,也可
以设置成过于绝对的错误。③画横线的句子是间接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
‘礼’之中”。
第二段:④开头画波浪线的句子是段落观点。⑤画横线的句子直接引用《孝经》中
孔子的话,是为了论证“在中国古代,‘孝’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具有重大的意义”。⑥两个“必须”之间呈进一层关系,可以设置成颠倒文意的错误。第三段:⑦“进而”一词十分关键,它表明“家庭伦理规范”与“社会伦理制度”是
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的范围明显要比前者大。⑧画波浪线的句子是本段的
观点句。⑨画横线处引用《郭店楚简·成之闻之》的话是为了论证“人道”
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孝”从家庭伦理规范,上升为社会的伦理制度,
有其哲理上的根据。第四段:⑩开头画波浪线的句子是本段观点句。 “不是凝固教条”是关键词,说明“孝”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只有……才能……”是条件关系,并且是基于两个条件“家庭实践”“社会实践”,可以设置成不合逻辑的
错误。第五段: 开头画波浪线的句子是本段观点句。 “某些形式”“仍有”都是不确定的词语,比如“某些形式”就是说并非所有的“孝”,如果在题干中出现,
就要注意表述上的准确性。 画横线的句子直接引用了鲁迅的话,目的是对“父为子纲”进行批判。 最后一句,是全文结论性的观点。
整体思路全文采用“引论—本论—结论” 的结构进行论述。第一段提出家庭伦理观念。属于引论。第二段论述了“孝”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说明了“孝”的意义。第三段论述了“孝”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在哲理上的根据。第四段具体论述了“孝”作为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孔子的“仁学”。
是本论部分。第五段论述了“孝”的内涵在现代社会中会发生变化,但其核心理念“仁
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是结论的部分。
[真题体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
的位置。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
庭伦理。C.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
的过程。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
必要。
解析 A项,“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在
文中找不到根据。文章开头只是说“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
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B项,
“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曲解文意。原文为“中
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家庭伦理规范”。D项,“传统‘孝’的形式在现
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错误,原文说“‘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
要提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
致的。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
论断。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
述。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
度。
解析 由原文“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
断扩大的过程”“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
也会随之变化”可知,A项中“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
一致的”错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
一。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
愿的。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
反思。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两步读懂论述类文本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阅读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课标版2022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一明辨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九大陷阱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陷阱2范围不清,陷阱3曲解文意,陷阱4因果混乱,陷阱5偷换概念,陷阱6篡改原文,陷阱7无中生有,陷阱8混淆时态,陷阱9答非所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课标版2022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四推断理解内容课件,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