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附答案(实用)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附答案(实用),共10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物体在阳光下都能会有影子 B.只有不透明的物体才会产生影子 C.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朝向会发生变化2.地球陆地表面的水体类型有( )。A.湖泊、河流 B.山脉、冰川 C.平原、盆地3.古代( )认为高高的大山支撑着天空,而星星则从天上垂悬着。A.印度人 B.中国人 C.埃及人4.地球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直径的( )。A. B.4倍 C.5.在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 )。A.圆形—弧形—圆形 B.弧形—圆形—弧形 C.弧形—圆形6.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 )。A.陨石撞击 B.自然形成 C.火山喷发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只能在夜晚看到月亮,在白天看不到月亮B.晴天的时候天空中有太阳,多云和阴天的时候天空中没有太阳C.月亮既可能在夜晚出现,也可能在白天出现8.下列自然现象与月球引力作用有关的是( )。A.太阳黑子 B.月食 C.潮汐二.填空题(共8题,共26分)1.1969年,美国的“( )"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2.如图,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的( )仪器。3.我们可以利用( )和( )做模拟影子变化的实验。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 )和( )来让影子发生变化。4.( )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5.小红和小明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若小明一开始就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船模是在( )上移动;若他先观察到船模的顶部,后来才观察到整个船模,说明船模是在( )上移动。6.月球表面布满的大大小小圆形凹坑叫( )。7.很久很久以前,中国古人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认为天是( )的,地是( )的。8.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在《古朗月行》中有这样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通过这句诗我们知道,在李白小时候的眼中,月亮的颜色是( )。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只要没有乌云和不下雨,我们天天都能看到月亮。( )2.我国古人十分智慧地用亮星来观察和描述月球在天空中的运动变化。( )3.在制作海报时,我们可以用不同的主题色彩表示不同的内容。( )4.每当夜晚来临,月亮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5.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平面的大地上,所以生活的大地应该是方的。( )6.我们只有在晚上能看到月亮,在白天是看不到月亮的。( )7.月海是海洋,里面有很多水。( )8.地球表面的形态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态的。(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1.连线题。通过核聚变产生光和热有面积广阔的月海 太阳有丰富的液态水和空气 地球有动物和植物生存 月球会产生黑子和耀斑五.简答题(共5题,共28分)1.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2.为什么北方地区的建筑多采取坐北朝南的格局?3.请写出一种可以推测地球是球体的现象。4.观察地球仪,记录我们的发现。5.举例说出投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至少3例)六.材料题(共1题,共12分)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建设太空城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航天站起步和发展的时期,一些科学家乐观地认为,在航天站的基础上很快就会建设太空城,凭借密闭生态循环系统和丰富的太空能源,太空城将自给自足地独立发展,以达到向太空移民的目的,描绘出了一幅人类融入太空的美好景象。 人类融入太空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阳光、空气、水和食物的供应、辐射防护以及重力适应等。为此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奥尼尔博士设计了“奥尼尔三号岛”,此岛的总体外形像两把并列张开的没有伞衣的大伞。伞柄是两个巨大的圆筒,直径6500米,长32000米,为居住区,可容纳百万人。 在圆筒四周对称设置四面玻璃窗,窗外是盖板,盖板内侧是阳光反射镜,合上盖板,遮住阳光,里面是黑夜;盖板张开,阳光反射镜将阳光折射进圆筒,里面就是白天。调节盖板的张角,可以控制阳光的强度。整个太空城是一个巨大的密闭生态循环系统,可以解决空气和水的循环供应问题;食物供应则由设置在伞盖边缘的一个个农牧业舱室解决,将众多的舱室调节成不同的春夏秋冬季节轮回,使任何时候都有四季蔬菜、瓜果和肉蛋供应。辐射防护则可由居室的金属结构外壳解决。为了解决重力问题,在两个居住圆筒之间有传动带相连,使它们以两分钟一圈的速度旋转可产生与地球重力相当的人造重力。太空城的能源则由太阳能解决。 通过阅读,太空城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 )、( )、( )和( )辐射防护以及重力适应等。七.综合题(共3题,共26分)1.小华用手电筒在墙壁前玩手影游戏,如下图。1.影子产生的条件需要光源、遮挡物、屏。这个手影游戏中光源是( ),遮挡物是( ),屏是( )。2.小华想让墙上的手影变大,正确的做法是( )。A.手电筒位置不变,手慢慢靠近墙B.手电筒位置不变,手慢慢靠近手电筒C.手位置不变,手电筒慢慢远离手3.如果手电筒改变照射的角度,所产生的影子( )。A.方向相同,长短不同,形状不同B.方向相同,长短相同,形状相同C.方向、长短和形状都不相同4.如果手的位置不变,手影变小,需拉长( )和( )之间的距离。2.在搜集地球有关的资料时,我们发现了地球的很多秘密。太阳光南极(1)地球绕着地轴转动,转动一周需要的时间是( )小时。(2)观察下图,我们知道太阳光( )(填“能”或“不能”)照亮整个地球。3.综合题。用手电筒照射木圆柱,观察影子的变化。(先改变光的照射角度,再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位置)(1)当手电筒在木圆柱上方照射时,看到的影子在木圆柱的( )。(2)当手电筒在木圆柱左侧照射时,看到的影子在木圆柱的( )。(3)当手电筒在木圆柱的正上方位置时,改变圆柱体的摆放位置,影子的形状也会随之( )。(4)我们发现:①影子的位置与光源的( )有关。②影子的形状与所照射物体的( )有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A3.C4.B5.B6.A7.C8.C二.填空题1.阿波罗11号2.时间3.手电筒;木圆柱;光的照射角度;木圆柱的摆放4.地球5.平面;球面6.环形山(月坑)7.圆;方8.白色三.判断题1.×2.√3.√4.√5.×6.×7.×8.√四.连线题1.如下:五.简答题1.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影子在西方,中午影子在正北方向,下午影子在向东方移动。同时,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中午影子最短。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是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的,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正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下午影子逐渐由短变长。2.我国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处在北温带,太阳多从东偏南升起,从西边落下。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住宅的门、窗朝南,可使更多斜射的太阳光线进入室内,从而提高室内温度。而在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太阳从门、窗射入的光线相对就少,从而能保持室内有一定的凉意。(合理即可)3.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才看到船身。4.地球仪都是正球体,横线表示纬线,竖线表示经线。地球仪上的颜色分别有蓝色、绿色、黄色、棕红色、白色、红色以及黑色。5.皮影戏、交通安全标志中的投影、公共标志、安全出口、手影游戏等。六.材料题1.阳光;空气;水;食物供应七.综合题1.手电光;手;墙;B;C2.24;不能3.下方周围;右侧;改变;照射角度;摆放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