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15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69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15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69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15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8697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151)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151),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运用(共 20 分)
1.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4 分)
深秋的威尼斯,xuàn(▲)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 xié(▲)、幸福的画卷。
(马信德《蓝蓝的威尼斯》)
2.默写。(6 分)
①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④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⑥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3.名著阅读。(4 分)
⑴丽达急忙回过头来,只见面前站着一个高大而微黑的青年,穿着草绿色军便服和蓝色马裤,腰上系一 条高加索窄皮带。
丽达望着他,两眼睁得圆圆的。直到一双手热情地抱住她,颤抖的声音轻轻地叫了一声“丽达”,她才 明白,这真的是他。
文中的“他”是谁?丽达见到他时,为什么两眼睁得圆圆的?(2 分)
▲
⑵黄以声身边,时常出现一个又瘦又小的孩子,孩子的身子特别细弱,却长了一个圆圆的头。这是谁的 孩子,怎么出现在集中营里?孩子穿得破破烂烂的,长着一双聪明诱人的眼睛,不像是特务的小孩。每天, 这孩子都带着书,晃着一个大脑袋,到黄以声房间里去。
上文中的孩子人们叫他 ▲ ,他是被关押在 ▲ (填监狱名)里的。(2 分) 4.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选择 3 处用规定的符号在原文中修改。(3 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3)删除号: (4)调位号:
阅读是人类世界特有的文化传播活动。①一个国家国民阅读率的高低,国民阅读力的大小,则直接关系
到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大,影响到全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和创造能力。②近年来,全民阅读活动广泛
传播,阅读成为许多城市的文化名片。重庆读书月、深圳读书月、厦门书香鹭岛活动月、苏州读书节……③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近 400 多个城市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读书节、读书月等活动。阅读,在城市文明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 阅读下列材料,请探究高考取消加分的原因。(不少于三点)(3 分)
材料一:据《中国青年报》曾刊出的“全国高考加分研究报告”统计,某一年重庆高考加分人数甚至达到考生总数的 17.19%,教育部的加分规定只有 14 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却有近两百种,从“三好学生” 到“见义勇为”,从“教育世家”到“三模三电”等,简直五花八门。
材料二: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在高考时有更多的优势,整天的逼着孩子学习“特长”,这么多年,钱没少花,孩子累的也厉害。据调查,大多数以所谓游泳、足球、排球等“特长”加分的学生,进大学后根本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学生整天做着自己反感的事,苦不堪言。
材料三:“取消加分是正确的!”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因为现在加分的权力掌握在行政人员手中,缺乏社会监督,加分政策最原始的目的是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诚信的环境及有效的监督,并未真正实现当初设定的目标。
▲
二、阅读理解(共 40 分)
(一)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 6~7 题。(共 4 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 在诗歌的第二联中,作者用“ ▲ ”一个字将大自然写得极有情感;用“ ▲ ”三个字将泰山
的高峻绵长夸张到了极致。(2 分)
7. 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8~11 题。(共 12 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
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念.无与乐者(▲)(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四时俱.备(▲)(4)晓.雾将歇(▲)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乙】文描绘了“山川之美”,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 ▲ ”和“ ▲ ”。(用原文回答)(2 分)
语文课上,在朗读“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时,有人认为在句前加一个“唉”字更能体会作者的心情,又有人认为加“哈哈”更能反映出作者的心境。默默地读一读,你更赞成哪一种意见,并写出你的理由。(2 分)
▲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5 题。(共 11 分)
我们有多大一个“中华骨髓库”?
①1992 年中华骨髓库由中华红十字会创建,实际上是骨髓捐献志愿者的资料信息库。
②“捐骨髓怎么捐?”“捐骨髓和献血一样吗?”“捐骨髓就是抽脊髓吗?”在大多数人眼里,骨髓移 植依然陌生而遥远。
③实际上,造血干细胞移植有三种:骨髓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脐带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是因 为人体内有三个部位产生和存储造血干细胞,分别是骨髓、外周血(骨髓之外的周围静脉血)和新生儿的脐 带血。目前主要采取外周血采集,这种方法是不会给供者带来痛苦和任何不良影响的。
④外周血采集的过程很简单。采集前,注射动员剂。目的是促使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游离到血液中去, 使供者血液中有效造血干细胞数量增多,这样采集更加快捷。动员剂对人体没什么伤害,不过可能会出现肌 肉酸疼等症状,但停药后会自动消失。
⑤采集时,供者的左右手臂都插上一根输血管,输血管与细胞分离机相连。血液从供者的右臂抽出,经
过血液分离机分离出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再把剩下的血液通过输血管由左臂送回体内。这.个.时.候.,供者的 外周血并不与采集器直接接触,而是从美国进口的一次性输血管中循环,完全保证了供者的安全。
⑥至于采集量,要根据供者的体重来决定,一般情况下采集的造血干细胞约为 50 毫升,只占人体内造血干细胞总量的 3% 。由于造血干细胞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所以供者捐献后一两周内就能恢复到原有的数量,手术后不需要任何的额外休息和调养。
⑦人是如此的巧妙,几克重的骨髓,就能让另一个人开始他新的生命。在新浪网关于“您是否愿意捐献 骨髓给白血病患者”的调查中,72%的调查者表示愿意捐献。
⑧不过,这样的现实也不容忽视: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超过了 60 万,但我国的总人口是 13 亿,也就是说
志愿者只占到总人口的万分之四。而在美国,截止到 2004 年 8 月,美国国家骨髓库就已经有 550 万志愿者,相
合率高达 80%,平均每年移植 2000 例,增加志愿者 30 万。
⑨那么,我们要做的也只是到正规的献血车上,伸出手臂,6~8 毫升的血样,就能让等待的生命看到更多生的光明!
(摘自于《中国青年报》) 12.阅读全文,说说医护人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确保捐献骨髓志愿者的安全的。(4 分)
▲
13. 阅读文章第⑤段,说说加点词语“这个时候”具体是指什么时候。(2 分)
▲ 14.下面语句中加点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 分)
一.般.情.况.下.采集的造血干细胞约为 50 毫升,只占人体内造血干细胞总量的 3% 。
▲
全文介绍的是“中华骨髓库”,但文章第⑧小节为什么还要向我们介绍美国的骨髓捐赠情况?(3 分)
▲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20 题。(共 13 分)
六女郑云云
①六女很丑,是个又黑又矮的乡下姑娘。初见面,我以为她起码三十多岁了,其实她才二十四岁。十六岁订亲,十九岁成亲,已生两女一崽,怕“计划生育”来管,小女送给了武宁人家。
②六女人丑,命也贱。十六岁时,父母用六女给哥哥换了嫂嫂。姑嫂换亲的习俗在乡下由来已久。从前是因为穷得揭不开锅,哪里有钱娶媳妇,如今饭可以吃饱了,娶媳妇因此就要花更大的价钱。换亲,各家都能省下付不起的聘礼,别人亦无话可说。
③六女的男人看不起六女。六女没有文化,只读过一年书。手脚也笨,不像别的女人心眼活。男人的姐姐俊,俊女子换了丑女,总有些不划算。所以六女的男人看见六女就不顺眼,常常无缘无故打六女。
④六女的男人其实也不麻利,除了作田,不会别的营生。眼见这几年邻里都慢慢发了,心里窝火,更是常拿六女出气。
⑤六女也犟,一打就跑,只是跑到娘家,娘家又给送回来。嫂嫂乜斜着眼等着瞧呢。哥哥就逼爹娘,骂
六女。
⑥终于有一天,打得恁狠了,六女一狠心撇下崽女,跑进城去找一个做保姆的乡亲。乡亲就把她介绍给了我母亲。六女来的时候,只穿一件破衬衣,身上尽是青紫块。
⑦母亲听了六女的哭诉很是气愤:“什么时代了还打女人。别怕,到时候叫姐姐给你找妇联,还不改, 就和她离。”
⑧六女到底年轻,不久就活泼起来。也爱漂亮,常偷偷拿了我母亲的头油把头发梳得溜光。只是喜欢说粗话,我们责备她,她就笑,一笑,也不太丑了,一口雪白的牙。又常听她说现在自己挣的钱比男人多得多呢,男人以前还总说她没屁用。六女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她母亲做了一件棉袄,给父亲买了一件毛线裤,父母亲想了好多年了,从前她不能尽孝敬。第二个月工资给崽女买了几件新衣,都托人带回去,自己不回。六女有一份心眼,谁也不知道她东家的地址。
⑨六女一进城,就不打算回家了。六女喊我“姐姐”,求我帮她申诉,帮她到法院办离婚。我劝他多想想,她就让我看她身上的伤疤。既然六女下了决心,我想这不难办到。有《婚姻法》呢,我叫六女放心。
⑩半年后,六女接到了传票回乡下办离婚,再也没有回来。后来她父母来了,很瘦很黄,老实巴交的乡下人,进了门就可怜兮兮地诉苦说,六女要离,媳妇就闹着要走,给儿子娶媳妇不容易呀,他们也疼六女, 只是无法子可想,谁叫六女命贱呢。我和母亲说什么好,我才知道我根本无资格做六女的保护人。
——(选自《读人记》韩小蕙主编)
通读全文,补全六女的有关故事。(3 分)
人丑——命贱—— ▲——离家—— ▲—— ▲——回乡。17.文中划线的两处语句,表现了作者对六女怎样的情感?(3 分)
▲
结合语境,说说你对下面加点词语的理解。(2 分)
六女也犟,一.打就.跑,只.是.跑到娘家,娘家又.给送回来。
▲
根据第⑧段的内容,概括六女这一人物形象。(3 分)
▲
文章以“六女”为题,好在哪里?(2 分)
▲
三、作文(共 40 分)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空中的一朵云,让我们读到了她的飘逸;石缝里的一株小草,让我们读到了它的顽强;离家时背后的
那道目光,让我们读到了那浓浓的爱意;摊开来的一本本书,让我们读到了世界的精彩和无奈…… 请以“从你的身上,我读到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不少于 600 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记叙中可采用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 题,共 20 分)
1.(4 分)绚 zhuósuō 谐 (对四个得 2 分,对三个或两个得 1 分,对一个不得分)
2.(6 分)①烽火连三月 ②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夜阑卧听风吹雨 ④天涯若比邻 ⑤自缘身在最高层 ⑥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 1 分。多一字、少一字或错一字,该句不得分)
3.(4 分)⑴保尔(1 分)因为丽达以为他早就死了。(1 分)⑵小萝卜头(1 分)白公馆(1 分)
4.(3 分)(1)将“强大”换成“强弱”; (2)将“传播”换成“开展”; (3)去掉“近”或“多”。
5.(3 分)高考加分现象违反国家的规定,五花八门;加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加分过程缺乏诚信和有效的监督,不能做到公平。(一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二、(6—21 题,共 40 分)
(一)(共 4 分)
6.(2 分)钟割昏晓(一个词 1 分)
7.(2 分)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1 分),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心胸和气概。
(1 分)。
(二)(共 12 分)
8.(4 分)(1)考虑(2)只(3)全、都(4)早晨(答对一个给 1 分)
9.(4 分)(1)(2 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互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空明”“盖”等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 1 分,扣完 2 分为止。)
(2)(2 分) 夕阳将要落下,水底的鱼儿争相跳跃。(“欲”“颓”“鳞”等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 1 分, 扣完 2 分为止。)
10.(2 分) “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一空 1 分)
11.(2 分)示例:
第一种答案:用“唉”好,因为用“唉”体现了作者对世人不懂得珍惜美好景色的惋惜之情。
第二种答案:用“哈哈”好,因为“哈哈”能体现作者在贬谪生活中安闲自得、随缘自适的旷达、乐观的 心境。(2 分)
第三种答案:用“唉”好,因为用“唉”体现了作者对世人不懂得珍惜美好景色的惋惜之情以及在贬谪生 活中安闲自得、随缘自适的旷达、乐观的心境。(2 分)
(三)(共 11 分)
12.(4 分)采用外周血采集;注射动员剂;供者的外周血不与采集器直接接触;根据人体体重决定采集量。
(一点 1 分)
13.(2 分)指把剩下的血液通过输血管由左臂送回体内的时候。(2 分)
如写成“血液从供者的右臂抽出,经过血液分离机分离出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再把剩下的血液通过输血管由左臂送回体内。”得 1 分
14.(2 分)不能删去,“一般情况下”是指在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时候,不包括一些特殊情况,(1 分)可体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1 分)
15.(3 分)是和我国捐献率作比较(或对比)(1 分), 以此来表现我国骨髓捐献志愿者的人员比率小。(2 分)
(四)(共 13 分)
16.(3 分)被打、进城、离婚(意思对即可)
17.(3 分)自信有法律保护,六女的离婚申诉一定能办成,为六女将摆脱痛苦而充满期待;对六女难逃不幸而倍感无奈、自责;(2 分)两处均表现了作者对弱者的同情哀怜。(1 分)
18.(2 分)这几个词写出了六女经常被打,但一直在抗争,但结局相同,无力改变,写出了六女生活的艰辛。
19.(3 分)自立自强敢于与命运抗争;爱美、勤劳、孝顺、富有爱心;对自身的处境时时保持戒备。
20.(2 分)六女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以此为题,线索分明;六女不是一个严谨的姓名,表明其生命卑微和挣扎;寄予了作者对她的深深同情和关爱。(答出任意一点给 1 分)
三、作文(共 40 分)
21.建议 30 分切入,若能合理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可在原分数上再加 2 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有答案 (151),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语文综合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答案 (151),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积累与运用, 古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151),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理解·感悟,表达·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