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二荷塘月色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二荷塘月色一课一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阅读下段文字,完成各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文后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朱自清,原名________,字佩弦,号秋实,他的长诗是________,诗集是________,第一本散文集是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如: 、 等。
二、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脉脉(mò) 颤动(zhàn) 乘凉(chéng) 独处(chǔ)的妙处(chù)
B.酣睡(hān) 参差(cī) 袅娜(nuó) 蓊蓊郁郁(wěng)
C.点缀(zhuì) 倩影(qiàn) 皱缬(xié) 梵婀玲(fán)
D.惦着(diàn) 羞涩(sè) 宛然(wǎn) 踱着步(dù)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致的轮廓)
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指美好的姿态)
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远远看去)
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情态、样子)
3.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4.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
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
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
5.对“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白天的应酬太多,交际太多,夜晚终于可以安闲了,所以就放下心来欣赏荷塘月色。
B.在黑暗笼罩下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白天必须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感到很累;只有到了夜晚漫步的时候,才觉得轻松了些。
C.白天在压抑的心情与环境中工作、生活,在晚上终于暂得宽余,独自欣赏荷塘月色,从那些令人厌倦的人与事中解脱出来,感到淡淡的喜悦。
D.白天从事地下工作,必须加倍小心地同周围的敌人周旋,到了晚上才可以放松一下,感到淡淡的喜悦。
6.对文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贴切、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删去。
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C.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三、阅读下段文字,完成各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与“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中“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弥留之际 B.欲盖弥彰 C.弥天大谎 D.弥补过失
2.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荷叶给人的感受是 ( )
A.翠绿欲滴 B.轻盈飘逸 C.舒然展放 D.高高耸立
3.这一段描写荷塘,精彩的一笔是作者敏锐地捕捉并生动地描绘了“微风过处”的景色。下面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开头写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后才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景色多样化。
B.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C.因微风吹动叶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D.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精彩的比喻。
4.这一节依次写了荷________、荷________、荷________、荷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 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①虽然是满月,②天上却有一层 的云,③所以不能朗照;④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着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却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文中标有横线的地方都是叠音词,应依次填入的正确的一组是 ( )
A.轻轻 薄薄 淡淡 弯弯 B.静静 淡淡 薄薄 柔柔
C.轻轻 淡淡 薄薄 柔柔 D.静静 薄薄 淡淡 弯弯
2.文中加点的“这”指代的是 ( )
A.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B.不能朗照
C.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不能朗照 D.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3.①—④句是一个多重复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 | ② ||| ③ || ④ B.① ||| ② | ③ || ④
C.① | ② || ③ ||| ④ D.① ||| ② || ③ | ④
4.“虽然是满月”,却“不能朗照”,作者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是因为( )
A.作者感到生活惬意,别有风味。 B.它使作者摆脱了惆怅与烦恼。
C.它与作者淡淡的哀愁和片刻的逍遥的喜悦感受相合拍。
D.它与作者孤寂冷落的感受相一致。
5.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主要是 ( )
A.月下的荷塘 B.月的光和影 C.荷塘上的月色 D.月下的荷塘及月色
五、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莲花自古以来,一向为我国人民所称颂。历代文人墨客爱莲,称它为“君子花”,推它为知己,颂扬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其实,只是以莲花来标榜自己的超然出世罢了。
然而,说到莲花,我不禁想起了《荷塘月色》的作者,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先生。他在那贫困交加、饥寒交迫的时刻,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断然拒绝领取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救济粮”,这不正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吗?
我爱莲花,爱它那朴实无华的风姿,爱它那不染污泥的风骨,也爱它那顺乎自然的独特美姿。在烈日当空的时候,是妩媚灿烂;在皎洁的月光下,则清影娇绮;风吹,是绿波翻腾,红裳飞衣;雨打,则碧碗倾摇,银珠戏跳。不论是什么时候,不论大自然如何变幻,它总能展示出一幅优美动人的图画,使人心旷神怡。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自周敦颐所写的《 》。
2.下列词或句子打上引号,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 )
①“君子花” ②“出淤泥而不染” ③“救济粮”
A.①引用 ②强调 ③具有特殊含义 B.①强调 ②强调 ③引用
C.①强调 ②引用 ③具有特殊含义 D.①表示专用名词 ②引用 ③具有特殊含义
3.由“莲花”联想到朱自清先生,这属于 ( )
A.因果联想 B.相关联想 C.相似联想 D.对比联想
4.“这不正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吗?”这是________句式。请改写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朱自清拒领救济粮的原因在于 。
六、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看荷花,宜晨,宜夜。朝晖月色映照下,玉立婷婷,青盖田田,倍添丽色。不过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
近来,炎天溽暑,始终徘徊不去。很想念那片“清风徐来,绿云自动”的荷池。趁着晚晴时分,全家到了植物园。一路上尽念着姜白石(南宋词人)的句子“古城野水,乔木参天”、“水佩风裳无数”、“冷香飞上诗句”、“高柳垂荫,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似乎凉意顿生,溽暑已消。
可是,真正面对满塘翠叶红花,却很想叹气!首先,荷叶太挤,挤得每片叶子都不易伸展,很难有“田田”之感。其次,花不是已谢,就是未开,加上刚下过一场雨,一点荷香也闻不到,自悔寻芳到已迟,“冷香嫣然”只是凭想象得之。再放眼一望,池中间居然一大块空白,片叶俱无,真像人头上患上了癣癞之疾,成了不毛之地!据说是水污染的后遗症,真是大煞风景。看荷的心情,到此已索然无味,正预备败兴而返。——偏偏一岁半的小女儿面对平生初见的“奇景”,正感动得目眩神迷,不停地说“花花开啦”、“蜻蜓来啦!”两条小腿,绕池急奔,兴奋得恨不能纵浪池水中,伴花叶蜻蜓共舞!怕她跌倒,我们也只有绕池一周。这才发觉到池边树下,游人如织,观赏荷塘夕照的人并不少!面向一池翠碧,有人静坐,有人闲聊,有人读书,有人漫步,俱是怡然自得。骤雨方晴,夕阳灿灿如金,荷风阵阵,拂面生凉,老树浓荫,细草柔碧。再细看池中未开的花苞宛如木笔,亭亭擎立,嫣红如染,荷叶上圆珠的闪烁,晶莹如玉。此情此景,确也可乐。忽觉心中阴霾顿消,也想着和女儿唱起歌来:“夕阳斜,晚风飘,大家齐唱采莲谣……”
原来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一年好景,一岁繁华,本无须远求,只要以不沾不染之心,巨细无遗的眼,真正去领略,就是福气。
1.“不毛之地”在文中的意思是 。
2.“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的“风情”是指 (可用文中词语稍加组织概括作答)
3.第二节引姜白石词句,意在表达 。
4.作者“预备败兴而返”的原因是什么?(概括作答,不要照抄原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本文的主旨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
B.作者对荷池感情的变化可以这样概括:向往荷池——叹气败兴——观赏得乐。
C.作者写如织游人怡然自得衬托了荷塘夕照之美和自己的心中之乐。
D.作者用华美的词藻和大致整齐的文句描写荷塘夕照,流露出愉悦之情。
E.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荷塘的不同景色,表现出对水污染的不满。
参考答案:
一、填空:自华,《毁灭》,《踪迹》,《背影》,《春》,《背影》或《绿》。
二、选择:1.B(A颤chàn C梵婀玲fàn D踱duó) 2.C (乍看:刚一看去,初看) 3.D(前三句都是通感) 4.B 5.C 6.C
三、阅读:1.C(A弥留:病重快要死了; B更加 C满 D填满) 2.C 3.B (并没有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4.叶—花—香—波
四、阅读:1.D 2.A 3.D 4.C 5.C
五、阅读:1.《爱莲说》 2.C 3.C 4.反问 这正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 5.表现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
六、阅读:1.池中大块空白,片叶俱无。 2.荷塘夕照,确也可乐。 3.去荷池路上的喜悦之情(或对荷池的向往之情)。 4.①荷叶太挤,难有“田田”之感; ②闻不到荷香; ③因污染而致池中大块空白,大煞风景。 5.A、E(本文主旨倘用文中语句说,应是“一年好景,一岁繁华”以下文句。文中未用对比手法写荷塘的不同景色,只是转换观赏、描写的角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一江南的冬景一课一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将下列诗句填在合适的横线上,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第五段的大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二我与地坛(节选)同步练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部分,阅读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二*金岳霖先生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找出表意明确的一项,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