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268)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268),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这一年,我们一起学过的语文知识,阅读滋养生命,亲,秀秀你的文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试卷 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 一、这一年,我们一起学过的语文知识(26 分) 1、下面各组加点字注音各有一个错误,请用横线标出,并在括号内改正。(2 分) (1)瞥.见 piē溃.退 kuì差.使 chāi相间.jiān()(2)琐.屑 suǒ要塞.sài焦灼 zháo震颤.chàn()(3)追溯.shù驻.足 zhù匀.称 chèn繁衍.yan()(4)吊唁.yàn镂.空 lòu琉.璃 lióu湛.蓝 zhàn()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填入表中并改正。(2 分)无动于衷冲耳不闻巧妙绝伦响彻云宵自出新裁情郁于中错综相连绘生绘色 错别字 正确字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A.十八大召开期间,北京道路两侧大.庭.广.众.地挂满了五星红旗。日本右翼分子在钓鱼岛问题上气焰嚣张,锐.不.可.当.,受到中国人民的强烈谴责。众多驾驶员对史上最严新交规不适应,面对黄灯常常不.能.自.已.,刹不住车。 喜剧片《人再囧途之泰囧》引爆贺岁档观影狂潮,票房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标点符号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一位恰逢北京暴雨的旅客写道:“这个城市在遭遇突发灾难的时候,表现出的善良与 质朴,让我温暖无比”。B、视频、音频、微博、博客、电子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阅读与写作的重要途径和 方式。C、年度最火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人气逐日攀升,话题和炒作也此起彼伏。 D、没有对金牌数量节节攀升的狂喜,没有对运动员失利的苛责和辱骂:因为中国人关注 奥运会的心态已发生了巨大转变。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 分)《骆驼祥子》——老舍——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C.《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诗人D.《三峡》——郦道元——宋代地理学家 6、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3 分) 韩国歌手的单曲 MV《江南 style》,猛然间席卷了全世界的音响和屏幕到处是鸟叔的身影,这首歌曲的视频在网站上已经奇迹般的聚集到了 10 亿播放量,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收录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网络视频,更重要的是它带动和引发了“骑马舞”潮流,让鸟叔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娱乐人物。7、古诗文默写填空。(6 分) (1) 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 复行数十步, 。土地平旷, 。(《桃花源记》) (3)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4) 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5) 情结是诗。李白用“ ,万里送行舟”吟唱故土难舍、江水含情的思乡情结;陆游用“ ,铁马冰河入梦来”倾诉为国尽力、驰骋沙场的壮志雄心。8、综合性学习。(7 分) (1) 校报准备转发网上的一条新闻,请给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2 分) 近日,中国著名文学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那刻起,“莫言热”会成为一种社会浪潮!一夜之间莫言的身价就飙升百万,各大出版社争相购买其版权。原本鲜有问津的莫言著作洛阳纸贵,其著作在书店里售罄,买其著作的人甚至排起了长队。另据悉,莫言或将进入高中语文教材。“莫言”一词也成了网上最热的搜索。与莫言相关甚至借此“搭车”的各类产品借机打起销售战。标题: (2)
小李收集了一些图片,准备编辑在一个栏目里,请给这个栏目起个名字。(2 分)
神九飞天 扬威奥运 航母试水栏目名称: (3) 校报想请你写一组排比句,赞美日益强盛的中国,你想怎么写?(3 分)
二、阅读滋养生命。元芳,你怎么看?(44 分) (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 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 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9、甲、乙两段说明的中心分别是什么?(2 分)
10、“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2 分)
11、“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地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放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为什么?(2 分)
元青花之谜 ①在青花瓷的家族里,元青花的名字一听就如雷贯耳。然而,元代青花瓷从诞生之 日起,就给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谜团。②第一个谜就是它的纹饰为什么是蓝色的。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
蒙古当时跟西域的关系十分密切,在 13 世纪初,由于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西亚、中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学家、医学家等,他们带来了西域的文化。蓝色是西域波斯文化的主色调,今天去中东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到处都是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建筑。③第二个谜就是它的发展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它是突然成熟的。过去任何一 个瓷窑,其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它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这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元代中晚期出现的,那个时候,波斯人带来了现成的原材料和成熟的工艺,元青花直接受波斯文化的影响。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有大量北方工匠南迁,他们绘画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来到南方的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元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从学术角度讲,至今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④第三个谜是元青花纹饰为什么题材众多。元青花跟其他瓷器的题材表现不一样, 它的题材尤其多。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都是花卉、鸟兽、龙凤,后期才出现了人物题材。后期画人物的第一个原因是元青花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注意展现情节。第二个原因是在元朝后期,朱元璋没有拿下江山之前,曾长时间驻扎在景德镇。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⑤第四个谜是元青花造型硕大,大件瓷器特别多,如大盘、大罐、大瓶。土耳其的托布卡比宫里有元青花大件瓷器几十件,都是中国当时出口的。元青花大器特别多有一个原因,就是跟蒙古人的性格有关。蒙古人性格粗犷,不拘小节。比如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当中有一个“把杯”,所谓“把杯”,就是高足杯,下面的足可以用手攥着。为什么做成这样的呢?因为元人是马上民族,他骑在马上,一只手腾出来就可以攥住这个杯子。“欲饮琵琶马上催”就是这个感觉。高安出土的这个“把杯”,上面写着两句诗,非常有意思:“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我能够活一百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一场,也无非三万六千场,人生苦短啊!⑥元青花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迅速繁荣起来。后来的明清两代,瓷器都以青花为主。 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正是因为其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蕴藏的民族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它以扑朔迷离的光泽闪烁在历史的记忆中。12、根据文本内容填空。(3 分) 作者从色调、 、 、 四个方面介绍了元代
青花瓷的四大谜团。 13、第③段主要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
1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 分)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 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15、作者为什么说“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请整合文本信息回答。(3 分)答:
善 意 ①搬新家后,黄昏将近时我喜欢倚在阳台上,看街道上人群熙攘,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即 将归家的松弛和喜悦。②很是偶然地看到对面阳台上的目光,干净剔透,有些许寂寞掺杂,像年幼的鸟儿,落单在荒原,找不到将要飞去的方向。③那双眼睛刚能露在阳台的玻璃上,如果她努力跳了一下,那一定是楼下的孩子们发出了 快乐的叫喊,她想看清自己不曾拥有的欢乐,跳完之后,她的嘴角会微微上扬,眼神飞快跌回寂寞。她的眼睛让我的心颤了一下,那种眼神不是她该拥有的,她那么小,看上去不过五岁左右的样子。④我与小女孩的目光相遇,她先是怔怔地看我,我把手竖在耳朵上,做个小白兔蹦跳的姿 势,她的眼睛笑了,像雨后的花瓣,璀璨明媚。我趴在阳台上和她对望,彼此隔了些距离, 说话很费力,我就用手势逗她玩,她看着我静静地笑,看得出她的手势表达不是很好,总是一伸手,又羞涩地缩了回去。⑤后来,她母亲到了阳台上,大约是叫她进去吃晚饭,我冲她扬了扬手,表示再见,她别着小小的脑袋恋恋地望着,忽然地扬起了手,向我表示再见,虽然她的手被妈妈飞快地捉了回去,可是,我还是看见了她没有拇指的右手。⑥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手就那么扬着,久久地没有收回。
⑦对面阳台的门砰地关上,隔着玻璃,还是能看到她母亲冷漠、倔强的脸色。我腾地明白 了许多……⑧从那以后,我总忍不住想去看对面阳台上的眼神。黄昏时,面目冷清的母亲总是严严攥牢她小小的右手,目不斜视地穿过住宅小区的花圃,遇到相熟的街坊,亦不肯停下来打招呼, 拽着对街上的热闹无限留恋的女儿上楼,然后,小女孩的眼睛便出现在对面阳台上。⑨看见我时,小女孩依旧会顽皮地做个鬼脸,我的心怅怅的,她总会长大的,总要独自面 对人生的风雨,那时,她的自尊还能像在母亲的保护下那样倔强站立么?⑩周末,女儿潇潇从寄宿幼儿园回来,我带她去海边,远远看见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在离人群较远的沙滩上玩。我忽然有点冲动:“潇潇,想不想交个新朋友?你看,那位小朋友就住在我们家对面,很可爱的。但是,小朋友的右手没有拇指,做朋友时,不能盯着她的右手看, 也不能表示好奇。”潇潇很奇怪,问:“为什么?”⑾“因为小朋友没有拇指已经很伤心了,或许在很久以前丢掉拇指的事她已经忘了,伤心 也成为过去了,问她,等于提醒她记起丢了拇指的事,她会很伤心的。”⑿潇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奔向小女孩。 ⒀在这个世界上,善意有很多种表达方式。譬如,不是所有的沉痛往事都需要安慰,不是所有暂时的贫穷都需要施舍,亦不是所有肢体残缺的人都需要同情或怜悯。因为,某些不合时宜的善意表达,只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⒁小女孩面对潇潇伸出去的手,怯怯地看了看母亲。潇潇亦回头张望我,我用微笑鼓励她。 ⒂显然,那母亲认出了我,冲小女孩勉强点了点头,小女孩终于伸出了左手,潇潇拽起她, 玩起了堆城堡的游戏。那天,小女孩和潇潇玩疯了,她的母亲望着她兴奋得通红的小脸蛋,眼里盈满了泪光…… 16、认真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 分)
17、文章主要用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了我的善意?注意从文中选取相关材料进行分析。(至少写出两个方面)(2 分)
18、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任选一句作答)。(3 分)
(1) 看的出来她的手势表达不是很好。总是一.伸.手,又羞涩的缩.了回去。
(2) 面目冷清的母亲总是严严攥.牢.她小小的右手。
19、联系语境,品味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 分) 像年幼的鸟儿,落单在荒原,找不到将要飞去的方向。
20、篇末写小姑娘的母亲眼里盈满了泪光,请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此时她的心里充满了怎样的感受?(2 分)
21、该怎样理解作者在文中说的“不是所有肢体残缺的人都需要同情或怜悯”这句话?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 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 A.香远益.清( 更加 ) B.亭亭静植.( 种植 ) C.陶后鲜.有闻( 少 ) D.宜.乎众矣( 应当 )23、下列句子中 “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八年级语文试题共 10 页】第 7 页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5、作者“不爱牡丹”而“独爱莲”,表明了作者怎样一种生活态度?(2 分)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①如是。邻有贫乏者, 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②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③。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④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⑤,皆念刘氏之情也。时 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注释】①竟年:终年。②遗:wèi,给予;馈赠。③憾:怨恨;抱怨。④给:给予。⑤第:房屋、府第。26、解释下列加点词(2 分)①竟年如是.( ) ②乡里咸.称其善( ) 27、刘家儿子悟出了怎样一个道理?(2 分)
钟山即事①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②,一鸟不鸣山更幽。【注】①王安石在晚年罢相之后,隐居钟山。即事:即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 事”之类的题目。 ②相对:对着钟山;终日:一天。28、诗中通过 、 两个词写出了钟山的“幽”。(1 分) 29、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三、亲,秀秀你的文笔(50 分) 最近,电视新闻节目“凡人善举”栏目深受社会各界好评。所谓“凡人善举”,就是“平
凡普通的人,去做帮助他人的善事”。 “凡人善举”有时仅仅是举手之劳,传递的却是伟大的力量,展现的是人性最善最美的一面。他们或助人为乐,帮助邻里;或关心家人,孝老爱亲;或不为利诱,诚实守信;或弘扬正气,见义勇为……他们的小小善举,让人倍感温馨。而只要有心,这样的善举,人人皆可以为之。题目: 凡人善举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不限文体(诗歌、剧本除外),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字数不少于 600 字。 参考答案 1.(1)jiān—jiàn (2)zháo—zhuó (3)shù—sù (4)lióu—liú 2.冲—充 宵—霄 新—心 生—声 3、D 4、A 5、D6、①删去“到处是鸟叔的身影”②“聚集”改为“积累”③ “带动”和“引发”调换次序 (其他改法正确亦可) 7、略。8、(1)莫言获奖激发“莫言热”。(2)中国“好声音” 在复兴的征程上 (3) 符合要求即可。 9、甲段: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乙段:苏州园林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10、“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 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11、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表意肯定,一点都不含糊,用词准确。使用这些表意肯定的词语时,建立在对所说明的情况了解掌握得非常全面、非常准确的基础上。12.(1)发展(2)题材(3)造型(共 3 分。一点 1 分。) 将元青花比作“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并对其进行多种解释,形象具体地说明了元青花的 发展特点,使说明形象准确。(2 分)示例:不能删去。“应该”一词表猜测的语气,说明作者是推测朱元璋曾影响了瓷器的纹 饰,删去“应该”就不严密了。(2 分。)示例:因为元青花受到了汉族文化、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等三种文化的影响,其纹饰的题
材与汉文化关系密切,其颜色、原材料、工艺与西域的波斯文化有关,造型的硕大与蒙古文化有关。(3 分)我对一个因右手残疾、母亲为保护其自尊限制她的行为从而让她缺少玩伴的小女孩心生同 情,鼓励和教育女儿和她交朋友,让她获得了快乐(2 分)。 从①——⑨小节中对“我”的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第③段的“她的眼睛让我的心颤了一下”,表明“我”感到吃惊; 第⑥段的“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表明“我”为小姑娘失去右手拇指感到难过; 第⑨段的“我的心怅怅的”,说明“我”想到小姑娘的前途感到惆怅。这三处对“我”的心理描写中,可看出“我”的“善意”。第⑩节到文末,则通过鼓励女儿与小姑娘交朋友的神态描写和教导女儿的语言描写中“我”的“善意”。(任意答出两点即可,2 分)①“伸”表现小姑娘愿意与“我”用手势沟通的天真可爱,渴望与他人交流(2 分);“缩” 体现了她想起自己没有右手拇指的“羞涩”之情(1 分)。②“攥”紧紧地、用力地握住;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生怕别人发现了女儿的残疾(1 分),担心女儿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心情。(2 分) 用比喻的手法(1 分),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小女孩不能与同伴玩耍的孤单情景(1 分)。 为残疾的女儿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有了玩伴获得了快乐而感到高兴(1 分),为女儿的残疾被别人忽略、获得了别人善意的尊重而激动(感动)(1 分),为过去自己怕女儿在交往中受到伤害而对女儿的严厉限制后悔(1 分)。(答出两点即可) 面对残疾人,人们应该忽略其“残缺”处,而像正常人一样对待,才是保护其自尊的最好办法。这在作者让女儿与小姑娘交往和对女儿的教导中可以看出。(或答:因为某些不合时宜的善意表达,只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联系实际意对即可。(联系实际,2 分) 22、B23、B(A 的 B 取独 C 宾前标志,无义 D 它,代指桃花林的景色)24、我却惟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25、表明作者不慕荣利,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26、(1)这样 (2)都28、(1 分)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29、(2 分)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如果写出“蕴含着的孤独、寂寞和政治上失意的心情”则更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268),共9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 (268),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写作,诗鉴赏,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112),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日平均浓度, 困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