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入门四问》
展开入门四问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
2、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
3、培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学思习惯。
知识链接
1、本单元相当于全书的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概况,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三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四是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
2全书按照两条线索进行编排。一条线索是从经典的性质着眼,基本涵盖了中国文化的主要方面,涉及了有关儒家和道家、历史、道德、佛教、政治、理学、科学、学术、文化等方面。另一条线索则大体是依时间顺序纵向展开,从春秋战国起,经汉唐至宋明,结束于清代,大致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走向相吻合。
3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汗牛充栋,内容丰富,要在限定篇幅之内系统展示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全貌,必须借助目录学的成果。所以教材在处理第一个问题时,运用了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法,对中国古代的文化经典做了宏观的梳理。这实际上也体现了古人治学一个很重要的入门途径:从目录入手。清代学者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又说:“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十七史商榷》)现代著名史学家陈垣也说:“目录学就好像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古人都有什么研究成果,要先摸摸底,到深入钻研时才能有门径,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也就可以较容易地找到了。”
自主学习
1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经典著作,你能说说理由吗?
2、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合作探究
1、经、史、子、集是指什么?
2、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
时 期 | 文 化 背 景 | 文化经典代表作品 | 对应单元 | 专题 |
春 秋 战 国 |
|
|
| 哲学一 |
春 秋 战 国 两 汉 |
|
|
| 史学 |
西 汉 |
|
|
| 哲学二 |
两 汉 至 隋 唐 |
|
|
| 哲学与宗教 |
唐 代 至 清 代 |
|
|
| 史学 |
唐 代 |
|
|
| 政治学 |
宋 代 |
|
|
| 哲学三 |
明 代 |
|
| ||
先 秦
至
明 代 |
|
|
| 科技 |
明清之际 |
|
|
| 政治学 |
|
| 学术
思想 | ||
近 代 |
|
|
| 文学 思想 |
课后训练
1、讨论:怎样学习中国文化经典?
2识记:记住下面的名句: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名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下为主,君为客。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礼之用,和为贵。
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
和而不同。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