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问题探讨)求学之道劝学(节选)导学案
展开
学习目标
1、了解荀子以及他的思想主张.
2、积累第一段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用法,了解这两段的内容.
3、学习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的方法,提高理论说理的能力.
预习思考
1.扫除字词障碍: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注意它们的字形。
靛青 蓼蓝 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其曲中规 参省 砺石 知明
2.解题
○“劝”是“劝勉、勉励”之意,“劝学”就是勉励人们要不停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3.作者介绍
荀子,名况,战国末思想家,先秦儒家代表。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即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善人性的恶。所以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的功能,他的思想体现在《荀子》一书中。《荀子》是后人为其编,大部分是荀子的作品。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多用比喻排比,这些在劝学中有所体现。
合作讨论
●疏通文意,注意文言知识。
第一段内容概要:
1.君子( )曰:“学不可以已。”
翻译:
2.青,取之于( )蓝而( )青于( )蓝;冰,水为( )之而寒于水。
翻译:
3.木直中( )绳,輮( )以为( )轮,其曲中规。
翻译:
4.虽有( )槁暴,不复( )挺者,輮使之然( )也。
翻译:
5.故( )木受绳则( )直,金( )就( )砺( )则利,君子博学( )而( )日( )参( )省( )乎已,则知明( )而( )行无过已。
翻译:
第一段中论点是什么?作者用了哪些比喻?每组比喻包含了什么意思?
课后作业
- 背诵并默写第一段
自助餐
文言文翻译: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①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②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译文①
译文②
积累屋
精彩语句
●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长卷,有冷色也有暖色;五十年像一首乐曲,有低音也有高音;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乐曲渐趋高潮,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时代。
●即使青春是一枝娇艳的花,但我明白,一枝独放永远不是春天,春天该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即使青春是一株大地伟岸的树,但我明白,一株独秀永远不是挺拔,成行成排的林木,才是遮风挡沙的绿色长城。即使青春是一叶大海孤高的帆,但我明白,一叶孤帆很难远航,千帆竞发才是大海的壮观。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她都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从头再来,她绝不给你第二次机会,走过去就无法回头。
名言睿语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谓学无暇者,虽暇亦不能学。——《淮南子》
中国文字之美
中国的文字可以说是一种奇异的文化存在,这在西人译中诗一事上可见端倪。近见一汉学家译杜甫的名句“月涌大江流”为:The moon leaps in the great Rivers flow,意思就成了“月亮在大江流动中跳跃”,这是怎样的不堪!于中国文字缺乏微妙的感受,即使字意表面相应,结果也不外平淡无奇,甚至笑话百出。
中国文字的串联、组合、拼接有无穷的妙处,已然可成为一种独在言语,只看运用者的心境和手段如何了。“言语”组成篇章,而文学的美感亦必由这种言语而来。像“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若译成白话,意思也是明白的,但从文字言语而来的心境、幽思、美感却起码失落了一半。古典文学诸种体裁中的这种“言语”,其千锤百炼而获得的美感效果,犹如奶酪,味道实在深郁。它的层面底下蕴涵的深广的情绪概念,缭绕着声情和观念的美,委实为中国文字语言所特有。
写文章,“辞达而已矣”;但作为艺术的文学来要求,则其文字言语不是单纯地传达人心基本意义,文字是手段,同时也是一种目的和审美对象。有人以为中国优秀的文言文学是一种“雅化”了的文字言语,很有道理。这种言语用量极少而容量奇大,词汇的本身就能引起许多生动的观念,有时甚至比描写叙述的事象本身引起的还多。一个熟识文言的人,他在面对现实或非现实的时候,往往会有这种言语观念跳荡出来,像珍珠般在黯淡的心空熠熠闪烁,身心立即要起莫大的快意。这正是汉字意化的优越性,突破时空局限的功能相当强烈。汉字以视觉号直接表示概念,可傲岸独立于口语的各种变化之外,我前面以奶酪喻之,大略包含其人文性特征在内。文言言语这种特性在古典文学中的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英文中“古典的”和“第一流的”是同一个词,但英美学生的惧怕莎士比亚,中国学生的反感古文,已是教育界不争的事实。虽然说时代的洪流冲走了古典的醇酒气息,文字深厚的人文性却给我们以精神安慰。众多的成语、连绵词、诗词名句、典故、寓言,仍然激活着丰富着当今的白话文学。失却了这种文字精神的借鉴的文学作品,只仿佛替者说媒,说者无心,听者无趣一个文字粗鄙的作家,就像一个衣衫褴褛的裁缝那样,不能赢得我们的信任。
(取材于伍立杨《汉字的美与爱》)
1.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如果仅译出诗歌表面的字意,很难表现原诗的神韵。
B.中国文字之美体现的文言中,白话中没有这种美感。
C.文学语言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传情达意,而在于审美。
D.中国的文言文学优美典雅,是“雅化”了的文字言语。
2.根据文意,下列对“汉字”意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极少的字能表达极多含义。 B.能引起人身心莫大的快意。
C.突破时空局限的功能强烈。 D.以视觉符号直接表示概念。
3.下列说法,与文章最后一段观点最接近的一项是( )
A.修辞立其诚 B.辞达而已矣。
C.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D.文章,经国之大业也。
4.联系全文,谈谈中国的文字之美主要体现在哪里?
答:
高中苏教版劝学(节选)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苏教版劝学(节选)学案,共5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问题探讨)求学之道劝学(节选)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问题探讨)求学之道劝学(节选)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会比喻描绘】,【学会比喻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沁园春·长沙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沁园春·长沙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