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外国小说欣赏》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外国小说欣赏》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语言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颤栗 蘸水 暂且 明修栈道 技艺精湛
B.阡陌 蓦然 病殁 拐弯抹角 没齿不忘
C.强劲 痉挛 脖颈 大相径庭 不胫而走
D.与会 峪口 熨帖 郁悒不乐 钟灵毓秀
解析 A项,暂zàn,其余读zhàn。B项,全读mò;C项,颈ɡěnɡ,其余都读jìnɡ;D项,悒yì,其余读yù。
答案 B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磨炼 门可罗鹊 怡然 毅然决然
B.寒喧 立竿见影 抱怨 以德报怨
C.切磋 食不果腹 慌乱 兵荒马乱
D.针灸 心悦臣服 相亲 文人相轻
解析 A项,鹊—雀;B项,喧—暄;D项,臣—诚。
答案 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经过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________,我们精神上才有了华夏儿女的文化印记。
(2)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中国在________过程中也在全力实践这一理念。
(3)朝鲜媒体近期接连发表评论,________美国接受朝鲜提出的签订和平协定以替代《朝鲜停战协定》的建议。
A.熏染 筹办 督促 B.熏陶 筹措 督促
C.熏陶 筹办 敦促 D.熏染 筹措 敦促
解析 “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好的影响;“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两者的感情色彩不同。“筹办”,筹划办理,对象是事情;“筹措”,设法弄到,对象是财物等东西,如钱款、粮食等。“敦促”,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请注意,多用于外交辞令;“督促”,指监督推动,催促使事情做好,多用于日常生活中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献爱心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你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
B.张检察官厉声问道:“请问这个贪官给了你什么好处,你替他为虎作伥,干出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C.在职场里竞争有时候机会很多,有时候却机会不等人,如果老是瞻前顾后,高不能攀,低又不就,可能会坐失良机
D.昨天晚上,那小偷可真够猖狂,李大伯一家就在客厅看电视,他竟然登堂入室,把几个房间里的首饰和现金一扫而光。
解析 A项,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捐,舍弃。B项,为虎作伥:伥,伥鬼。古代迷信传说,人被老虎吃掉后变为伥鬼,又去引诱人来给老虎吃。后比喻给恶人作帮凶。这里“替他”与“为虎”语意重复。C项,瞻前顾后:①形容办事谨慎,考虑周密。②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此处用②项意义,符合语境。D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控制牲畜数量,减少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才能为从根本上拯救纯种野秏牛提供可能。
B.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日前举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专题研讨会,有专家认为墨西哥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这或许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的扩散。
C.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D.林萍是一位普通的保险公司职员,她为非亲非故的女孩捐献肝脏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大家热情地称其为“宁波的骄傲”。
解析 B项搭配不当,将“降低”改为“减少”;C项成分残缺,将“在”和“中”去掉;D项句式杂糅,在“网友”后加“,他们”。
答案 A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②①⑥⑤④ B.③⑥⑤②④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②④⑥①③
解析 首先确定③应该作为首句,可以衔接“狗勇敢而又聪明”,是作为“勇敢而又聪明”的例子。而⑤不能作为首句的原因是⑤句对全文来说,话题转换太唐突。因此排除C和D两项。“这种天赋”明显是指狗的听觉与嗅觉,并且“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应该还有下文,所以④不能作结语,进而排除A。
答案 B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1题。(11分)
但是,我还是弄不清那个斑点到底是什么;……因为一旦一件事发生以后,就没有人能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了。唉!天哪,生命是多么神秘;思想是多么不准确!人类是多么无知!为了证明我们对自己的私有物品是多么无法加以控制——和我们的文明相比,人的生活带有多少偶然性啊——我只要列举少数几件我们一生中遗失的物件就够了。……再数下去,还有那几个鸟笼子、铁裙箍、钢滑冰鞋、安女王时代的煤斗子、弹子戏球台、手摇风琴——全都丢失了,还有一些珠宝,也遗失了。有乳白宝石、绿宝石,它们都散失在芜菁的根部旁边。它们是花了多少心血节衣缩食积蓄起来的啊!此刻我四周全是挺有分量的家具,身上还穿着几件衣服,简直是奇迹。要是拿什么来和生活相比的话,就只能比做一个人以一小时五十英里的速度被射出地下铁道,从地道口出来的时候头发上一根发针也不剩。光着身上被射到上帝脚下!头朝下脚朝天地摔倒在开满水仙花的草原上,就像一捆捆棕色纸袋被扔进邮局的输物管道一样!头发飞扬,就像一匹赛马会的跑马尾巴。对了,这些比拟可以表达生活的飞快速度,表达那永不休止的消耗和修理;一切都那么偶然,那么碰巧。
7.根据文段填空。
这段文字没有传统小说的情节,它的展开是随着人物的____________流动的。(1分)
答案 意识
8.说说这段文字有没有主旨句,如有,请找出来。(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生命是多么神秘。
9.文中列举一生中遗失的物件,是为了证明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证明我们对自己的私有物品是多么无法加以控制——和我们的文明相比,人的生活有多少偶然性。
10.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什么内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了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
11.文中画线的句子看似意识混乱,其实其表达也是有中心的。这个中心是什么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生活的飞快速度,永不休止的消耗和修理,以及生活的偶然性给作者的感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19分)
我们想让姑妈把秘密公开吧!我们虽年幼,但毕竟长大了,好歹快成年了,有什么事不能对我们说呢。埃弗里纳姑妈真不用对我们保什么密了。就说那个圆的金首饰吧,她用一根细细的链,总是把它系在脖子上。我们猜想,这里准有什么异乎寻常的缘由,里面肯定嵌着那个她曾爱过的年轻人的小相片。也许她是白白地爱过他一阵哩。这个年轻人是谁呢?他们当时究竟怎样相爱的呢?那时情况又是如何呢?这没完没了的疑问使我们纳闷。
我们终于使埃弗里纳姑妈同意给我们看看那个金首饰。我们急切地望着她,她把首饰放在平展开的手上,用指甲小心翼翼地塞进缝隙,盖子猛地弹开了。
令人失望的是,里面没有什么相片,连一张变黄的小相片也没有,只有一根极为寻常的、结成蝴蝶结状的女人头发。难道全在这儿了吗?
“是的,全在这儿,”姑妈微微地笑着,“就这么一根头发,我发结上的一根普普通通的头发,可它却维系着我的命运,更确切地说,这纤细的一根头发决定了我的爱情。你们现在这些年轻人呀,也许不理解这点,你们把自爱不当回事,不,更糟糕的是,你们压根儿没想过这么做。对你们说来,一切都是那样直截了当:来者不拒,受之坦然,草草了事。
“我那时十九岁,他——事情关系到他——不满二十岁。他确是尽善尽美,当然最重要的是,他爱我。他经常对我这样说:我该相信这一点。至于我呢,虽然我俩之间有许多话难以启口,但我是乐意相信他的。一天,他邀我上山旅行。我们要在他父亲狩猎用的僻静的小茅舍里过夜。我踌躇了好一阵。因为我还得编造些谎话让父母放心,不然他们说啥也不会同意我干这种事的。当时,我可是给他们好好地演了出戏,骗了他们。小茅舍坐落在山林中间,那儿万籁俱寂,孤零零地只有我们俩,他生了火,在灶旁忙个不歇,我帮他煮汤。饭后,我们外出,在暮色中漫步,两人慢慢地走着,无声胜有声,强烈的心声替代了言语,此时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我们回到茅舍。他在小屋里给我置了张床。瞧他干起事来有多细心周到!他在厨房里给自己腾了个空位。我觉得那铺位实在不太舒服。我走进房里,脱衣睡下。门没上栓,钥匙就插在锁里,要不要把门栓上?这样,他就会听见栓门声,他肯定知道,我这样做是什么意思,我觉得这太幼稚可笑了,难道当真需要暗示他,我是怎么理解我们的欢聚的吗?话说到底,如果夜里他真想干些风流韵事的话,那么锁,钥匙,都无济于事,无论什么都对他无奈。对他来说,此事尤为重要,因为它涉及到我俩一辈子——命运如何全取决于他,不用我为他操心。在这关键时刻,我蓦地产生了一个奇妙的念头。是的,我该把自己‘锁’在房里,可是,在某种程度上说,只不过是采用一种象征性的方法。我踮着脚悄悄地走到门边,从发结上扯下一根长发,把它缠在门把手和锁上,绕了好几道。只要他一触动手把,头发就会扯断。嗨,你们今天的年轻人呀!你们自以为聪明,聪明绝顶。但你们真的知道人生的秘密吗?这根普普通通的头发——翌日清晨,我完整无损地把它取了下来!把我们俩强有力地连在一起了,它胜过生命中其他任何东西。一到时机成熟,我们就结为良缘。他就是我的丈夫,多乌格拉斯。你们是认识他的,而且你们知道,他是我一生的幸福所在。这就是说,一根头发虽纤细,但它却维系着我的整个命运。”
——[奥地利]卡尔·施普林根施密特
12.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人称叙述。①突破开篇以第三人称写“我”的故事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人物对事件的议论,更方便地抒发故事主人公内心的感情。②缩短了叙述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
13.小说中反复出现“你们这些年轻人呀”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与故事的主人公形成对比,以年轻人对自爱的不当回事和对人生的自作聪明的理解突出主人公爱情观的宝贵。同时上下文相互呼应,行文更为严密,结构更为紧凑。14.小说以“我们”这些年轻人的一系列猜测和姑妈打开金首饰后引发的失望开篇,为什么结尾不回到这些年轻人身上?(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的主体是姑妈的爱情故事,文章不回到年轻人身上,对故事主体的完整性没有影响,人物形象已较为鲜明,主旨也得到了揭示。这样写,反而留有想象空间,使故事耐人寻味。
15.赏析“把我们俩强有力地连在一起了,它胜过生命中其他任何东西”这句话。(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自爱在深层次上体现他们更深的爱着对方,因为这一份自爱,使他们心心相连。自爱是真正的爱,它比甜言蜜语、海誓山盟、金钱物质等更重要。
16.用“姑妈的金首饰”或“系于一发”作本文的标题,哪个更好?请简述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系于一发”为题更好。形象鲜明地揭示出故事的主旨,以“一发”之轻却能系一生的幸福之重,从而突出“一发”的意义之深,价值之重。借助头发的象征意义形象地告诉了我们:爱需要相互信任,而男女之间的相互信任必须以他们的自我守护即自爱为前提,自我守护是开启爱的惟一钥匙。头发具有线索作用。
三、语言运用(12分)
17.根据文段内容,在横线处写一句结论性的话。要求:用语简练,不超过20个字。(4分)
有一种诗人是痛苦的夜莺,喉咙里没有血丝便不会歌唱;有一种诗人是英勇的号手,用力时连肺腔里都拖带着血丝;有一种诗人是动情的歌者,即使唱的是欢乐之歌,心脏里也澎湃着滚烫的血液。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真正的诗人都是在用自己的热血生命歌唱。
示例:(2)不是用热血生命写就的文字不能成为真正的诗。(任选其一)
18.下面一段文字中有三处毛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1937年8月28日下午4时,三架日本轰炸机轰炸了上海火车南站,准备等候在这里撤离的1 800人(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只有300人逃生。记者王小亭拍下了这幅照片后,发现自己的鞋子已经吸饱了鲜血。这幅照片挑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怒,悬赏捉拿王小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 (1)语序不当。“准备”移到“撤离”的前面。
(2)用词不当。“挑起”改为“引起”。
(3)成分残缺。在“悬赏”前加“日本侵略者”。
19.请描述一下“铸剑为犁”这座雕塑,并写出它的寓意。(4分)
铸剑为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铸剑为犁”雕塑的内容是:一个人,他一手拿着制造生产工具的锤,另一手拿着杀人的武器——宝剑,他要把杀人的宝剑锻造成生产的工具——犁,为人类服务。
雕塑的寓意是:消灭战争,创造和平,造福全人类。
四、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曾经的绿水青山,如今却变成了荒漠戈壁。
是谁打破了宁静的世界,却让战火烧透人类的家园?
是谁抹去了孩童的欢笑,却让泪水淘尽生命的硝烟?
是谁偷走了皎洁的月光,却让烈火烧出地狱般的辉煌?
是谁蒙蔽了智慧的认知,让繁花般的生命如此落英飞洒?
历史是由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相连而成的,人的欲望导致了永无止息的战争。而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没有和平,就没有人的幸福,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能有永久的和平,人类必须正视战争造成的苦难,思考如何制止战争。
请以“守望和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守望”是写作的关键,“守望”本义是“看守瞭望”,但它的内涵非常丰富, 长期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和平时代,战争与牺牲已逐渐远去。我们有太多的东西需要选择,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坚 守,有太多的蓝图需要描绘。如何守望和平?首先是如何面对战争和战争造成的仇恨。其次,爱、珍惜、感恩、谅 解、宽容、沟通、谦让、友善、信任等皆可以消除仇恨,迎来和平。再次,铭记什么,忘记什么,也是要考虑的内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语言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0课时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上文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专区一轮复习undefined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文本阅读,语言表达,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