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PPT课件(4)
四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丝绸之路(下)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四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丝绸之路(下)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段的语言,阅读积累,《我们爱祖国》金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后巩固阅读,好词好句积累。
赏析好句、好段的写作手法,学习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
丝绸之路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
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赏析短文中一些的好句、好段的写作手法,学习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
历史上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古罗马的恺(kǎi)撒大帝去剧场看戏。他身上那件绚丽夺目的长袍使所有的观众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皇帝的新装赞不绝口,连看戏都没有心思了。一打听,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长袍是用中国丝绸制作的。
课文从古罗马恺撒大帝看戏着装的故事说起。“绚丽夺目”一词直接写出了长袍的华美珍贵。“目瞪口呆”“目不转睛”“赞不绝口”等也从侧面烘托了长袍的华美。
从那以后,华丽的中国丝绸在欧洲各国出了名;用中国丝绸制作的衣服,成了最时髦、最讲究的服装;华丽的丝绸被誉为最珍贵的衣料,甚至和黄金等价。人们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就是“丝绸之国”的意思。
“华丽”“最时髦、最讲究”“最珍贵”等词语具体写出了中国丝绸的华美珍贵。几个“最”字形象地说明了丝绸在欧洲各国的地位很显赫。“甚至和黄金等价”,把中国称为“赛里斯”,更突出了中国丝绸的名贵。
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千米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
写罗马和中国之间距离很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为下文张骞出使西域的艰难做铺垫。
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这条道路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东海岸,辗转到达罗马各地。历史学家称之为“丝绸之路”。为了开辟这条道路,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qiān)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从全文来看,第四段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介绍了“丝绸之路”的起止点、性质和命名,点明了课文题目。并交代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第四段是过渡段,巧妙地把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开辟过程衔接起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笼统地称为“西域”。公元前 139 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想联合西域的国家共同抗击匈奴。
写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缘由和目的。
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hàn)的沙漠。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piā hàn)的匈奴骑兵。
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仅带着一百多人接受出使西域那么艰巨的任务,敢“进入浩瀚的沙漠”,说明张骞很勇敢。“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突出张骞等人出使西域的艰难。“日夜兼程”体现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
为下文张骞在匈奴生活十一年埋下伏笔。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飞去,又从南方飞回。
概括了张骞在匈奴那里受尽屈辱。同时用“牧草、雁阵”的变化指代指定时间的变化,以突出张骞在匈奴生活的时间久。
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他们在一个黑夜里逃走了。
张骞在软禁中实行了怎样的策略?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
张骞“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一是可以迷惑暗中监视他的人,二是可以借机学匈奴话;他“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准备周密;他“不露声色地等待”了十一年,说明他已经具备了出使西域的充分条件。“逃走了”说明张骞十一年中时时刻刻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重任,这些语句突出了张骞的智慧和忠诚。
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属于环境描写,反映出张骞此行历尽艰辛,同时衬托了张骞等人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
公元前 126 年,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张骞回到了长安。当初出发时的随从只剩下了一个人。
“十三年”和“一个人”两个数字背后隐含着无尽的艰辛和苦难。
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等情况。听了他的陈述,人们才知道,西域并不是王母娘娘和众神居住的琼瑶仙境,也不是传闻中的流沙千里、草木不生的恐怖世界,那里有许多希望和汉朝友好通商的国家。
张骞带回的信息改变了人们之前的看法,暗示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意义。
“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最后一句总结全文。从“中国的文明西传”“西域的文明东传”两个方面说明了张骞出使西域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结尾点明了文章中心,升华了主题。
什么是篇末点题?篇末点题就是在文章的结尾部分,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意思揭示出来。本课结尾处“‘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升华了主题。判断方法:结尾点明文章的中心。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zàng),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往来通道的统称,可细分为西北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五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丝绸之路 (上)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预告,概括主要内容,短文理解与问题思考,丝绸之路,字词积累,崇山峻岭美轮美奂,主要内容,内容结构,作者介绍,背景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五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丝绸之路 (下)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预告,段的语言,阅读积累,丝绸之路,过渡句,伟大的路,友好往来,文化交流,整体回顾,语言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乌塔(下)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段的语言,阅读积累,思想独立生活独立,游历欧洲,准备三年,见解独到,罗马初识经验丰富,考虑周全,交谈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