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学案设计,共4页。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左传》的成书过程和基本知识,了解秦晋围郑的时代背景,学会分析人物形象。2、 掌握一些文言词语在本文中的用法。3、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能力目标1、培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培养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德育目标 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 读背课文。2、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于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2、熟读课文。3、积累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一:导入课文,简介《左传》。【背景材料】注释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左传》的别名 《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春秋》三传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二)秦晋围郑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有两事得罪了晋国: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败。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二:听范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汜( )南 佚( )之狐 夜缒( )而出共( )其乏困 阙( )秦 函( )陵秦伯说( ) 逢( )孙 三:题解烛之武退秦师退: 师: 四:讲解课文(2)理解第一段 (重点解释以下词句)1.且贰于楚也——2.晋军函陵——3.以其无礼于晋—— 译文:
(二)理解第二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无能为也已——
3.是寡人之过也——译文:
五:文言小结n词类活用 军,名词活用为动词n古今异义 贰 n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n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 (烛之武)辞曰 (烛之武)许之n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n虚词 以、之、也、矣、六:小结本节课
七:作业
1、复习本课所讲文学常识及重点字词、句式。2、逐字翻译1、2段,写在课本空白处。3、背诵1、2段,预习3、4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三四段。2、背诵课文。3、探讨烛之武的形象。一:复习旧课。
1.翻译下列语句: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译: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译: 2.检查背诵
二:理解第三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 敢以烦执事——
2. 焉用亡郑以陪邻——
3. 夫晋,何厌之有—— 4. 秦伯说,与郑人盟——三:串讲导读第四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 吾其还也——
3. 亦去之——
概括内容:
第4段,写晋师撤离郑国。晋文公是头脑清醒的。他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不仁”只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知”是实质;“不武”,则是因为胜败难以预料。这是一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四:烛之武形象探讨:
烛之武的成功就在于他正确把握天下形势,并且熟知历史,洞察秦晋之隙,然后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烛之武到了七十多岁的高龄,仍有满腹牢骚,可见他的锐气未减;仍能建功立业,可见他的才华依旧。此前,三朝为官,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忍受的寂寞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在这种怀才不遇的痛苦中,并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经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最后一击,为自己一生划上一个完美的感叹号。 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应该爱岗敬业;即使暂处逆境,也应该不断磨砺自己,以至终成大器!同时昭示我们应该学习古人那种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小结本节课六:课后作业1. 译课文三四段,背诵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1.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秋水(节选)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 导入新课,简介《庄子》并解题,研习课文,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三寻觅文言津梁(研习.活动)*融会贯通秋水(节选)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三鸿门宴导学案及答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正确分析认识项羽,通读全文,研读第一段,研读第二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