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第三单元9 劝学练习题
展开A.木直中绳(zhòng) 骐骥(jì) 粗犷(kuàng) 日薄西山(bó)
B.蛟龙(jiā) 疾风劲草(jìng) 请帖(tiě) 镂刻(lòu)
C.驽钝(nǔ) 蛇鳝(shàn) 笑靥(yè) 闭目塞听(sè)
D.跬步(guǐ) 悭吝(qiān) 标识(zhì) 审时度势(dù)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结束
B.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知晓
D.善假于物也 假:借助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下饮黄泉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吾尝终日而思矣 D.学不可以已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与“虽有槁暴”中的“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上食埃土 B.金就砺则利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生非异也
5.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进行论证,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B.文中连用四个比喻,指出“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自身的努力。
C.文中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进行论证,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难以实现远大目标。
D.文中用“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有效地学习还要靠专心致志。
7.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B.“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 “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
D.古代称半步为“跬”,即迈一次腿的距离,相当于今天的一步。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 学至乎没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③,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⑤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 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⑥、问一而告二谓之囋⑦。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⑧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⑨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宇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注】①数:术,即方法、途径。②没:同“殁”,死亡。③大分:大的原则、界限。④箸(zhù):通“著”,明。⑤蝡(rú):微动。⑥傲:浮躁。⑦囋:形容言语繁碎。⑧向:通“响”,回音。⑨方:通“仿”,仿效。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B.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C.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D.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是先秦时期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是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B.士是西周贵族等级的最下层,后演变成既指文士又指武士,也指青壮年男子和有某种品质、才干的人,文中指读书人。
C.古人“四书五经”中的“五经”即指文中的《诗》《书》《礼》《乐》《春秋》。
D.古人有“布指知寸,布手知尺”的说法,根据这一标准,文中的“四寸”相当于今天的10厘米多—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认为,从学习的科目来说,学习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人应该终身学习。
B.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 应该入耳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
C.在荀子看来,《礼》是基础,《诗》《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所有要学习的内容。
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接近贤师,这样也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也就能通晓世事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 犷 guǎng;C.驽 nú;D.跬 kuǐ,度 duó。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 知:通“智”,智慧。
3.答案:B
解析:“寄托”在现代汉语中为“托付”之意。
4.答案:C
解析:C项中加粗的字与例字皆为通假字。
5.答案:A
解析:B项,应为“有何陋”用在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的宾语。
C项,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表示强调。
D项,应为“未有之”,用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B、C、D 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只有A项是定语后置句,所以选A。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因为凭借了自身的努力”错,根据课文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可知,应该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 “赤兔”“的卢”都只是古代名马的名字,并非千里马的别称。
8.答案:1.D; 2.C; 3.C; 4.(1)所以从学习的途径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
(2)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解析:1.注意“《礼》《乐》”“《诗》《书》”“《春秋》”等语句的对称,排除A项、C项。注意连词“则”“故”,动词 “曰”等,排除B项
2.“五经”没有《乐》,而是《周易》。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3.“《礼》是基础”说法不当,原文说“终乎读礼”
4. 【参考译文】
学习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终结?答案是:从学习的途径来说,是从诵读《书》《诗》等经典开始,到阅读 《礼》为止;从学习的意义来说,是从做一个读书人开始,到成为圣人为止。诚心积累,长期努力,就能深入,学到老死然后才停止。所以从学习的途径来说, 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致力于学习,就成为人;放弃学习, 就成了禽兽。所以《尚书》是政事的记载;《诗》是中和之声的极致;《礼》是行为规范的要领、具体准则的总纲。所以学到《礼》就到头了。这可以说是达到了道德的顶点。《礼》敬重礼仪,《乐》中正而又和谐,《诗》 《书》内容渊博,《春秋》词意隐微,存在于天地之间的道理都包括在这些典籍中了。
君子的学习,有益的东西听入耳中,明白于心中, 贯彻到全身,表现在举止上。所以他稍微说一句话, 稍微动一动,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小人的学习,只是从耳中听进去,从口中说出来。口、耳之间才不过四寸罢了,怎么能够靠它来完美七尺长的身躯呢!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善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别人没问就去告诉的叫作急躁;别人问一件事而告诉两件事的叫作唠叨。急躁,是不对的;唠叨,也是不对的;君子回答别人,就像回音和原声是一样的。
学习没有比接近贤师更便利的了。《礼》《乐》记载法度而未加详细解说,《诗》《书》记载旧事而不切合实际,《春秋》文简辞约而不易迅速理解。仿效贤师而学习君子的学说,那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获得广博的知识,也能够通晓世事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接近贤师更便利的了。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3 宇宙的边疆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3 宇宙的边疆一课一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11 *师说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11 *师说随堂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10 过秦论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10 过秦论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