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复习检测:地表形态的塑造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9139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复习检测:地表形态的塑造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9139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复习检测:地表形态的塑造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9139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复习检测:地表形态的塑造2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复习检测:地表形态的塑造2,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复活节岛位于,左图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地表形态的塑造—【新课标全国卷】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2017·浙江·一模)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造及其活动情况。下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新生代后期 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岩石没有化石,为变质岩 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C.丙处岩石由岩浆侵入冷凝而形成 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预测) 地处27°S和109°W交会点附近的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现属智利共和国的瓦尔帕莱索地区,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岛上有最大的巨型石像群,奇怪又神秘,人口5806人(2012年),面积163.6平方千米,荷兰人于1722年4月22目“复活节”这天登陆该岛,故命名为“复活节岛”。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复活节岛位于(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B.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D.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4.岛上的负地形区域,有湖泊发育,湖泊的成因类型是( )A.潟湖 B.火口湖 C.堰塞湖 D.构造湖5.1722年4月22日荷兰人在该岛可能看到的自然现象有( )A.日落西北 B.牛羊成群 C.石灰岩广布 D.海浪西侧高于东侧 (2021·江苏江苏·高三零模) 乌瓦茨峡谷位于塞尔维亚南部山区腹地,属于喀斯特地貌,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造就了这里让人叹为观止的15个巨大河湾(下图显示部分景观),像U、V、A、C等字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乌瓦茨峡谷巨大河湾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堆积 D.流水堆积7.影响乌瓦茨峡谷河湾形态的因素主要有( )①植被丰富②地质构造③岩性差异④冬夏温差大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1·山东·模拟预测) 景泰黄河石林位于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石林由桔黄色砂砾岩构成,奇峰耸立,绝壁凌空,石柱、石笋大多在高度80-100米,最高处达200余米。石林形成于四百万年前,它是由燕山运动、地壳上升、河床下切,加之风化、雨蚀、重力坍塌等地质作用形成的石林地貌。左图为黄河石林景观、右图为云南路南石林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左图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A.固结成岩-风化水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水蚀C.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D.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水蚀-侵蚀搬运9.云南路南石林的喀斯特地貌中的石柱一般高度在几米到40多米,与黄河石林的石柱相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A.岩层厚度和形成过程不同 B.岩石类型和质地不同C.形成环境和早晚不同 D.人类保护程度不同 (2022·浙江·模拟预测) 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期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下图为某地地层分布俯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图示河流西岸地层接触关系及地壳运动情况描述合理的是( )A.整合接触,地壳持续下降 B.整合接触,地壳持续上升C.不整合接触,地壳持续下降 D.不整合接触,地壳持续上升11.若地层年龄T1>T2>T3,则该地有可能是( )A.向斜谷 B.背斜山 C.背斜谷 D.向斜山 (2021·浙江绍兴·模拟预测) 河流侵蚀基准面指河流下切侵蚀的界限,在这个面上侵蚀停止或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就各河段而言,一些坚硬的岩坎、湖泊与河流的交汇处等地易成为局部河段的侵蚀基准面。下图1是鄱阳湖示意图,图2是1998~2011年鄱阳湖流域侵蚀基准面海拔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最靠近鄱阳湖流域侵蚀基准面的城市是( )A.湖口 B.彭泽 C.九江 D.星子13.1998~2011年期间,鄱阳湖流域水文特征的主要变化是( )A.鄱阳湖枯水期水量增加 B.湖口附近湖水流速变快C.鄱阳湖泥沙输出量减少 D.星子附近湖泊水位升高 (2021·江苏·启东中学高三零模) 我国南方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期在郊外从Q地出发沿Q→M→P→Q线路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考察队员对考察线路各路段的描述,可信的是( )A.Q→M一直上坡,M→P段一直下坡 B.Q→M段,沿山脊向东北前行C.P→Q段,沿阴凉的山间溪流边前行 D.M→P段,可能会遇到泥石流威胁15.在营地M处不易观察到的地点是( )A.a B.b C.c D.d (2022·广东·模拟预测) 左图为福建海坛岛局部图,东北部分布着一座长有稀疏植被的巨大沙丘,上面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右图为该岛的风向频率图。完成下面小题。16.海坛岛的盛行风向以及当地沙丘增长最快的季节是( )A.东北风春夏 B.西南风春夏 C.东北风冬春 D.西南风冬春17.海坛岛上巨大沙丘的形成过程是( )A.海浪搬运——海浪沉积——风力搬运一一风力沉积B.风力搬运一一—风力沉积—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C.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海浪搬运—一海浪沉积D.风化作用—一流水侵蚀一一风力搬运一一风力沉积 (2021·广东·梅州市梅江区嘉应中学一模) 中国最美桌山——瓦屋山,四面壁立千仞,山顶坦荡平阔,森林覆盖率96.1%,有野生植物3500余种,被子植物种类约占世界现存总科数的60%,被誉为“世界被子植物的摇篮和分化中心”,它是全国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下图为“手绘瓦屋山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有关瓦屋山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玄武岩覆盖堆积在石灰岩上方,不易侵蚀B.地壳水平张裂,断裂抬升C.玄武岩松散不够坚硬,易被侵蚀形成平顶D.植被覆盖率高,泥沙易被拦截堆积成山19.有关瓦屋山自然地理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地势起伏大,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B.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C.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D.山顶气温低,有终年积雪分布 (2022·全国·模拟预测) 河流在山区汇集水源,一路冲出山口,摆脱了侧边的束缚,沿着一定坡度的山麓放射状铺展开来,形成了扇状堆积体和“蒲扇”样的河道形态,这就是河流的冲积扇。根据冲积扇所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可以将它细分为“旱扇”和“湿扇”,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关于“旱扇”和“湿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扇”自扇顶至扇缘颗粒物逐渐变粗 B.“旱扇”发育面积通常较“湿扇”小C.“湿扇”扇上的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大 D.“旱扇”上河流多发育成辫状水系21.高空俯视“旱扇”,有时会发现一个个“旱扇”叠置成串珠状,这种现象反映的是山脉的垂直运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山脉抬升,新的“旱扇”排列在前,旧的“旱扇”排列在后;②山脉抬升,新的“旱扇”排列在后,旧的“旱扇”排列在前;③山脉下降,新的“旱扇”排列在后,旧的“旱扇”排列在前;④山脉下降,新的“旱扇”排列在前,旧的“旱扇”排列在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1·浙江绍兴·模拟预测) 丹霞地貌是一种以赤壁丹崖群为特征的特殊地貌类型,在中国分布广泛,以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及西北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图1是中国三大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部分自然要素差异分析示意图,图2是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是( )A.东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B.西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C.西南地区、东南地区、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南地区23.江郎山P、Q两地植被密度差异明显,从地域分异角度看,这体现的是(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021·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三模) 油气聚集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构造中积聚形成油气藏的过程。下图示意某油气藏附近地质构造剖面,其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且①-⑥为生油岩(指富含有机质、大量生成油气与排出油气的岩石),生油岩上覆砂岩和砾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4.最可能成为油气藏的地点是( )A.Ⅰ、Ⅱ B.Ⅱ、Ⅲ C.Ⅲ、Ⅳ D.Ⅳ、Ⅴ25.该地( )A.阴影部分地层相对两侧左降右升 B.大致为背斜地质构造C.甲处岩体可能是花岗岩 D.辉绿岩形成早于生油岩 26.(2021·广东顺德·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山东峡山湖是省内的最大人工水库。湖区东南岸发育有大面积的滩砂沉积体(滩坝),最高距湖面约有4米。每年春夏之交,湖区水面下降幅度较大时,沉积体常暴露于水面之上,坝后会形成暂时性湖湾。下图示意峡山湖位置及湖区南部剖面。(1)指出峡山湖的最主要补给来源,并分析每年春夏之交湖泊水位下降幅度大的原因。(2)与西岸相比,分析湖区南部的东岸利于形成大面积滩砂沉积区的地貌条件。(3)说明滩坝后方较大规模暂时性湖湾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1.D;2.B【分析】1.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岩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D正确,故选D。2.甲处岩层侵入沉积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A错误;乙下面的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表面有被侵蚀的痕迹,说明在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B正确;丙处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质岩,C错误;丁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D错误。故选B。 3.D;4.B;5.A【解析】3.根据提供的经纬度,可以推知该地处于太平洋板块与纳斯卡板块(属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是板块张裂的海岭地带,为生长边界,故选D。4.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凝收缩,形成火山口,湿润地区火山口易积水形成火口湖,B正确。潟湖一般位于海岸线附近且海拔低,排除A。堰塞湖是物体阻塞河道,水位升高,积水成湖,堰塞湖并不是负地形,排除C。构造湖是板块断裂下陷,积水成湖,构造湖一般位于大陆,这个岛屿太小,且在山顶成湖,不是构造湖,排除D。故选B。5.4月太阳直射北半球,东北日出,西北日落,A正确。当时该岛还没有引进牛羊,排除B。由于是火山岛,岛上以岩浆岩为主,排除C。地处27°S,4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当地受南半球信风带控制,吹东南风,海浪东侧较高,排除D。故选A。 6.B;7.C【解析】6.根据材料可知,该峡谷属于喀斯特地貌,而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受到流水侵蚀形成的,B正确;冰川侵蚀蚀主要会形成峡湾、角峰、冰斗等地貌,A错误;冰川堆积主要会形成冰碛地貌,C错误;流水堆积主要会形成三角洲,河漫滩等地貌,D错误。所以选B。7.植被具有涵养水士的作用,植被丰富一定程度上会减弱河流侵蚀,①错误;当地地质构造复杂,多峡谷,河流易侵蚀,②正确;当地岩性有所差异,一部分松软的岩层被侵蚀,而坚硬的岩层保留下来,形成了河湾,③正确;冬夏温差对河湾形成的影响较小,④错误;因此②③正确,所以选C。 8.D;9.A【解析】8.材料中有“由燕山运动、地壳上升、河床下切,加之风化、雨蚀、重力坍塌等地质作用形成”,推知先沉积、固结成岩形成砂砾岩,然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侵蚀,再加上风化、雨蚀、重力崩塌等,流水搬运作用将崩塌脱落物带走,逐渐形成了黄河石林。据此分析,该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为: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水蚀-侵蚀搬运,D正确。排除ABC。故选D。9.路南石林的喀斯特地貌中的石柱、石林较矮,黄河石林中的石柱、石林相对高度较大,主要是因为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厚度没有黄土砂砾岩厚度大,而且黄河石林形成中由于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侵蚀强烈,导致形成的石柱、石笋高度较大,A正确;岩石类型和质地不同、形成环境和早晚不同和人类保护程度不同不是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 10.A;11.C【解析】10.根据材料“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期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再结合图示可知,图示河流西岸地层没有缺失,因此地层之间是整合接触。依次沉积了各岩层,沉积没有中断,因此地壳持续下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若地层年龄T1>T2>T3,河流两侧地层年龄结构是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构造。再由中部是河流流过,河流发源于谷地,因此该处是背斜谷,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2.A;13.B【解析】12.由材料可知,“就各河段而言,一些坚硬的岩坎、湖泊与河流的交汇处等地易成为局部河段的侵蚀基准面。”结合图1,可知,湖口是位于湖泊与河流的交汇处,在这里侵蚀和堆积达到平衡,所以靠近鄱阳湖流域侵蚀基准面的城市应该为湖口,A对,BCD错。13.由图2可知,1998-2011年鄱阳湖侵蚀基准面的海拔在下降,而侵蚀基准面是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的界限,侵蚀基准面下降说明,侵蚀能力增强,所以侵蚀基准下切达到平衡的海拔下降。根据以上推理,可知1998-2011期间鄱阳湖湖口位置的水流速度加快,侵蚀能力增强,B对。侵蚀能力增强,泥沙输沙量增加,C错;侵蚀基准面下降,枯水期鄱阳湖补给长江的水量增加,湖区枯水期水量减少,AD错。故选B. 14.D;15.A【解析】14.Q到M是一直上坡,M到P前一段是下坡,最后一小段是上坡,A错误。根据“凸值法”,Q到M是先沿着山谷,再沿着山脊,B错误。P到Q不是山谷,没有河流,C错误。M到P经过山谷,可能遇到泥石流,D正确。15.M到a点是凸坡,不易观察,A正确。b、c、d在山谷,容易观察,故选A。 16.C;17.A【解析】16.据图可知,该地东北方向上风频高,可判断该地常年盛行东北风,冬春季节,温差大,气压差大,东北风强劲,携带岛屿东北部海滨沙滩的沙尘吹向西南方向,在西南方向上山体的阻挡下,风力减弱,沙尘沉积下来形成沙丘,故C正确,ABD错。故选C。17.结合上题的分析,首先海岛的海滨沙滩是由海浪搬运沙体,在海岸堆积形成的,再受盛行东北风的影响,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沙尘,遇到山体的阻挡,风力减弱,沙尘原地堆积,最终由风力堆积逐渐形成巨大沙丘,故A正确,BCD错。故选A。 18.A;19.D【解析】18.据图可知,坚硬的玄武岩层像一顶安全帽,保护下方的岩层免受侵蚀,维持了较高的地势,形成了瓦屋山,A正确;根据图中岩层发生弯曲来看,该地的地壳应该是受水平挤压,超过岩层的承受力,形成断裂抬升,B错误;据图可知,玄武岩能保留到现在,表明玄武岩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C错误;瓦屋山的主要成因为内力作用,不是外力作用,D错误。故选A。19.瓦屋山海拔2800米,“四面壁立千仞”,表明地势起伏大,受水热条件影响,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A正确;图中显示当地岩层中石灰岩广布,受流水溶蚀作用,容易发育喀斯特地貌,B正确;根据瓦屋山的经纬度可知,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C正确;瓦屋山海拔2800米,与山麓的温差为16.8℃,夏季时,山顶上没有积雪,D不正确。根据题意,本题选D。 20.B;21.A【解析】
20.河流流出山口后,随着流速逐渐降低,携带的碎石泥沙逐渐沉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湿扇”自扇顶至扇缘颗粒物逐渐变细,A错误。“湿扇”常年受河流的堆积作用,面积一般较大;“旱扇”主河道为常流河,其余为时令河,堆积作用较小,“旱扇”发育面积通常较“湿扇”小,B正确。“湿扇”上全部为常流河,一般发育于湿润、半湿润区,流量年际变化小,C错误。辫状水系的形成条件:河流流量不稳定,含沙量大。“湿扇”汛期,河流水量大,水流易分叉,形成辫状水系,D错误。故选B。21.“旱扇”呈串珠状分布,这种现象反映山脉的垂直运动,当山脉抬升时,河流的流速增加,新生成的“旱扇”向前伸展,排列在旧的“旱扇”前面,①正确,②错误;当山脉下降时,河流的流速降低,新生成的“旱扇”向后退,排列在旧的“旱扇”后面,③正确,④错误。①③正确,A正确;②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22.C;23.D【解析】2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无黄土覆盖,地壳抬升速度较快,应为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乙无黄土覆盖,地壳抬升速度较慢,应为东南地区(东南地区地处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丙有黄土覆盖,地壳抬升速度较快,应为西北地区。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2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Q、P两地邻近,经纬度、海陆位置几乎无差别,不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AB错误;海拔高度差异也不大,不属于垂直分异规律,C错误;由图可知,P地坡度大,岩石裸露,Q地坡度小,土层较厚,故两地植被密度差异是坡度导致的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所以选D。 24.D;25.A【解析】24.由材料可知,油气聚集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构造中积聚形成油气藏的过程。图中Ⅳ、Ⅴ上面有辉绿岩,属于圈闭构造,可能成为油气藏,D正确;Ⅲ附近有断层,Ⅰ、Ⅱ也是普通沉积岩层,不是圈闭构造,A、B、C错误。故选D。25.根据岩层分布可以看出,阴影部分地层相对于其左侧岩体,有所下降,相对于其右侧岩体,有所上升,A正确;由材料可知,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B错误;甲处附近有辉绿岩,表明此处有岩浆侵入,受岩浆影响,甲处发生变质作用,岩体可能是变质岩,而花岗岩为侵入岩,C错误;生油岩形成之后,岩浆侵入生油岩时结晶形成辉绿岩,D错误。故选A。26.(1)河流水。原因:春夏之交,降水较少,入湖径流补给少;水库大量放水,满足下游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气温回升快,湖水蒸发增强。(2)东岸水下湖床较浅、坡度较缓;东岸水下湖床坡面较广,为大面积沉积提供空间;东岸水下的局部隆起可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泥沙沉积。(3)峡山湖水位季节变化大,丰水期淹没滩坝及后方低地;枯水期水位下降后,滩坝出露,坝后低地滞水形成湖湾。【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山东峡山湖是省内的最大人工水库”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山东省,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较多,河流水量较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水库的主要补给方式为河流水补给。每年春夏之交湖泊水位下降幅度大的原因:该水库的补给方式主要为河流水补给,春夏之交,区域降水量较少,河流水水位较低,补给水库较少;春夏之交,为春播春种的时间,农业灌溉需要大量的水源,水库需要大量放水,保障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春夏之交,我国华北地区升温速度较快,湖泊水蒸发量较大。(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水库东岸地区湖床较浅,坡度较缓,有利于沉积物的沉积和出露;根据材料信息“湖区东南岸发育有大面积的滩砂沉积体”可知,东岸地区水下湖床的面积较大,能够有大面积的湖床接受沉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东岸水下有局部隆起,会阻碍水体,减缓水体的流动速度,有利于泥沙的沉积等。(3)根据材料信息“每年春夏之交……暂时性湖湾。”可知,当水库水量较大时,水库水会淹没滩坝以及后方的低地,导致低地处由大量的水体;当水库水位下降是,滩坝出露水面,将坝后低地与水库分割开来,低地形成暂时性湖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复习检测:地表形态的塑造1,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莫赫悬崖的上部岩石主要由,马里亚纳海沟位于,黄河拦门沙,拦门沙位置的年际变化,反映出,下面岩石类型对应正确的是,复活节岛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复习检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复习检测:热力环流,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