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复习检测:热力环流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9140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复习检测:热力环流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914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复习检测:热力环流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9140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复习检测:热力环流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复习检测:热力环流,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减弱了大气逆辐射
C.增加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解析 第1题,本题可以迁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效果。第2题,果树下覆盖的地膜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答案 1.A 2.B
(2019·广东佛山二模)某考察团队为了研究湖泊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了湖陆风的观测。该人工水库三面环山,特殊的地形条件使水库附近还受到山谷风的叠加影响。下图为8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的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3~4题。
3.该考察区域( )
A.位于长白山的山麓 B.西北部的海拔最低
C.西南部地势起伏小 D.属于暖温带湿润区
4.图示时刻,P地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解析 第3题,图示西南部等温线最稀疏,则地势起伏最小。第4题,图示时刻,水库库区气温低而气压高,P地受湖风影响而吹东北风。
答案 3.C 4.A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5~6题。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
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降雪量差别不大,并且积雪深度和降雪量不存在具体的联系,降雪量大的地方积雪厚度不一定厚,A项错误。积雪厚度越向海边大致越薄,冬季越向沿海温度越高,因此影响积雪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B项正确。题干提到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光照差异不大不是影响积雪深度的主要因素,C项错。此地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形差异不大,也不能成为影响积雪深度的主要因素,D项错。第6题,M地积雪深度明显低于周围地区,考虑到M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应为上海城区,城区内大量的人口以及工厂的分布,排放废热多,温度高,使得积雪深度小于周围,C项正确。其余各个选项农田、林地、乡村温度都不会高于周围地区,积雪深度不会低于周围。
答案 5.B 6.C
大气是环境要素之一,大气质量的评定,主要按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量来衡量,以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程度为尺度。读图(海陆间热力环流图),回答(6)~(7)题。
(6)图中( )
A.图甲为夜间海陆大气环流
B.图乙为白天海陆大气环流
C.海陆风会降低甲城市大气中的污染物
D.海陆风会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
(7)改善甲城市大气质量的有效办法是( )
①完善环保法律 ②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③调整工厂开工时间 ④城市周边地区相互合作共同加大监管力度 ⑤将污染企业迁移到城市郊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答案 (6)C (7)B
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读图回答下题。
8.关于图中气温和气压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比②气温高 B.②比③气温高
C.③比④气压低 D.④比①气压相同
解析 图中②海拔低于①,②比①气温高;根据等压面弯曲方向知,近地面同高度③处气压高于②处,说明③处气流下沉,②处气流上升,②处气温高于③处;③处海拔低于④处,气压高;据等压面分布知④处气压高于①处。
答案8. B
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下题。
9.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解析 由图可知,甲地上方高空等压面向低海拔倾斜,则可判断甲高空的气压低于38°N高空的气压,而高空的气压与近地面的气压是相反的,由此得出甲地近地面气压高于38°N的近地面气压,风由甲吹向38°N,再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判断风向为西南风。
答案9. B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
(11)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解析 第(10)题,由图读出该城市冬季平均气温在0 ℃以下,40°N附近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与其比较吻合。而40°N附近大陆西岸主要为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回归线附近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冬季均温大于0 ℃,因此排除A、B、C选项。故选D。第(11)题,市中心气温比郊区高,形成近地面大气由郊区流向市中心、市中心气流上升的典型城市热岛效应,因此导致市中心降水的可能性比郊区大,而郊区温度更低则更易形成降雪。故选A。
答案 (10)D (11A
11.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解析 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谷两侧气流上升,谷地中央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中央气流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答案11. C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12)~(13)题。
(12)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3)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解析 第(12)题,由题意可知,P地气压低于N地,则N地的气压梯度力垂直于N处的等压线,由北指向南;根据纬度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右偏,因而N地风向为东北风。第(13)题,四地中,Q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强。
答案 (12)A (13)D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下图,完成下题。
14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解析 本题以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风向的判读。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指向低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的规律,可判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偏南风。
答案14. B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9·广东四大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2分)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线,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山体内外最热月10 ℃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8分)
(2)简述10 ℃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6分)
(3)气温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40°N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
解析 第(1)题,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是“大地暖大气”,即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山体内部和山体外部海拔不同,地面向大气同一高度输送到的热量也不同。第(2)题,结合图b、c中10 ℃等温线的高度分布特点,从山体内部与外部、东侧与西侧两个角度进行比较。第(3)题,从经纬度信息可以判断,该山体为美国西部落基山脉。40°N山体内部、西坡热量条件都优于东坡,且西坡位于西风迎风坡,地形雨较丰富,因此内部和西坡林线较高。
答案 (1)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与山体内部相同海拔时已大为减少。
(2)山体内部分布高于山体外部;不同纬度山体内外的分布高度差不同,38°N沿线差异较大(最大高度差约为700 m),40°N沿线差异较小(最大高度差约400 m);山体外部西侧较山体外部东侧分布高。
(3)内部高于外部,原因是内部山体效应强于外部,热量条件相对较好;西部高于东部,原因是西部气温较高、离海洋较近且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13.[2014·四川文综,13(2),6分]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6分)
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6分)
解析 该地最低月气温在0 ℃以上,15 ℃以下,说明冬季温和;气温最高月接近30 ℃,说明夏季高温;春、秋季凉爽,气温的年变化大,说明四季分明。
答案 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6.5
9.0
13.0
18.0
22.0
25.0
27.5
27.5
23.0
18.0
13.5
8.0
降水量
(mm)
16
17
31
74
118
148
177
139
141
84
39
1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10 热力环流-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常见形式,“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段为,就秋季平均而言,该城市,该城市位于山地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0 热力环流-备战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帮,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冰岛,据图判断,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导致下关风力大,主要是因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15热力环流,共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