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寡人之于国也课时练习
展开(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沧海一粟(sù) 洿池(wū)
鸡豚(tún) 孝悌(dì)
B.不可胜食(shēnɡ) 庠序(xiánɡ)
数罟(cù ɡǔ) 饿莩(piǎ)
C.养生丧死(sànɡ) 颁白(bān)
鱼鳖(biē) 黎民(lí)
D.弃甲曳兵(yè) 畜牧(chù)
遗憾(hàn) 发动(fā)
解析 A项,“悌”读tì。C项,“丧”读sānɡ。D项,“畜”读xù。
答案 B
2.找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①例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 )
A.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B.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C.凶相毕露
D.凶多吉少
②例句:谷不可胜食也
( )
A.驴不胜怒,蹄之
B.此时无声胜有声
C.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D.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解析 ①例句,凶:歉收;A项,不吉祥,B项,收成不好,C项,凶恶,D项,凶险兆头;②例句,胜:尽完,A项,禁得住,B项,胜过,C项,优美,D项,尽。
答案 ①B ②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eq \b\lc\{\rc\ (\a\vs4\al\c1(弃甲曳兵,烛光摇曳))
B.eq \b\lc\{\rc\ (\a\vs4\al\c1(察邻国之政,虽不能察,必以情))
C.eq \b\lc\{\rc\ (\a\vs4\al\c1(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D.eq \b\lc\{\rc\ (\a\vs4\al\c1(数罟不入洿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解析 A项,拖着/晃动。B项,考察。C项,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征发、派遣。D项,细密/几。
答案 B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至今未变的一项是
(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解析 A项,然而,古义:这样(做)、却……;今义:但是,却;C项,无罪。古义:不要怪罪,今义:没有罪行。D项,加多;古义:更多;今义:增加而使它变得更多。
答案 B
5.名句默写。
(1)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老吾老,______________。幼吾幼,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 (2)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3)以及人之老 以及人之幼
二、课内阅读(1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9题。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王好战,请以战喻
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解析 B项,今义无此用法,古义为“这也是逃跑”;C项,古义为“这样之后,却”,今义为表转折的连词;D项,古义为“有的(人)”,今义为表选择的连词;A项,古今义均为“喜好战争”。
答案 A
7.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解析 A项“鼓”,名词作动词;C项“树”,名词作动词;D项“罪”,名词作动词。
答案 B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填然鼓之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解析 A项,“以”:用;B项,“于”:比/引进对象;C项,“则”:就;D项,“之”:音节助词,无义。
答案 B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只不过他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训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人也就不会头顶着、背负着重物件在路上行走了。
三、课外拓展(16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赵宣孟①将上之绛,见翳桑下有卧饿人,不能动,宣孟止车,为之下餐,自含而之。饿人再咽而后能视,宣孟问:“尔何为饥若此?”对曰:“臣居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以故至若此。”宣孟与之壶餐,脯二朐②,再拜顿首受之,不敢食。问其故,对曰:“向者食之而美,臣有老母,将以贡之。”宣孟曰:“子斯③食之,吾更与汝。”乃复为之箪食,以脯二束与钱百,去之绛。居三年,晋灵公欲杀宣孟,置伏士于房中,召宣孟而饮之酒,宣孟知之,中饮而出,灵公命房中士疾追杀之,一人追疾,先及宣孟,召宣孟之面曰:“吁,固是君耶!请为君反死。”宣孟曰:“子名为谁?”反走且对曰:“何以名为?臣是夫翳桑下之卧人也。”还斗而死,宣孟得以活。此所谓德惠也。故惠君子,君子得其福;惠小人,小人尽其力。夫德一人活其身,而况置惠于万人乎?故曰德无细,怨无小。岂可无树德而除怨,务利于人哉?利出者福反,怨往者祸来,刑于内者应于外,不可不慎也。此《书》之所谓“德无小”者也。《诗》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人君胡可不务爱士乎?
选自刘向《说苑·复恩》
【注】 ①赵宣孟:即赵盾,春秋时晋国大臣,宣孟为其谥号。②朐(qú):屈曲的干肉。③斯:同“澌”,尽。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向者食之而美 向者:一直以来。
B.再拜顿首受之 再拜:拜了两次。
C.羞行乞而憎自取 自取:自行窃取。
D.宣孟知之,中饮而出。 中饮:酒饮到一半的时候。
解析 向者:刚才,先前。
答案 A
11.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故曰德无细 ②以故至若此 ③宣孟曰:“子名为谁?” ④何以名为?臣是夫翳桑下之卧人也
A.两个“故”字相同,两个“名”字不同
B.两个“故”字相同,两个“名”字也相同
C.两个“故”字不同,两个“名”字相同
D.两个“故”字不同,两个“名”字也不同
解析 故:①连词,所以;②名词,原因。名:③名词,名字;④动词,询问名字。
答案 D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与桑下饿人救赵宣孟有关的一项是
( )
①晋灵公欲杀宣孟,置伏士于房中 ②一人追疾,先及宣孟,召宣孟之面 ③吁,固是君耶!请为君反死 ④反走且对曰……还斗而死 ⑤故惠君子,君子得其福 ⑥岂可无树德而除怨,务利于人哉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解析 注意题干要求“与桑下饿人救赵宣孟有关”,①⑤⑥均不符合要求。
答案 D
13.对原文内容和作者意图的分析,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
A.赵宣孟偶然救济了一个饿人,后来这个饿人又偶然得到报恩的机会,作者借此宣传世事巧合的唯心主义思想。
B.作者认为这个施德报恩的巧合故事中有必然的因果,所谓“利出者福反,怨往者祸来”,借此宣扬儒家的德治思想。
C.桑下饿人为报一饭之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留下姓名,宣扬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
D.赵宣孟生活在春秋时期,深谙官场斗争的险恶,因此平时施点小恩小惠,最后果然得到善报。
解析 A项,“宣传世事巧合的唯心主义思想”错;C项,“宣扬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错;D项,“深谙官场斗争的险恶”于文中无依据。
答案 B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臣居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以故至若此。(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德一人活其身,而况置惠于万人乎?(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在绛县做贵族的仆役,回家又绝粮,羞于乞讨,而又憎恨自行窃取,所以到了这种地步。
(2)对一个人有恩德,能使自己活下去,更何况施恩德给万人呢?
【参考译文】
赵宣孟要到绛县去,见桑树树阴下睡着一个饥饿的人,不能动弹,宣孟停下车来,为饿人喂熟食,自己嚼烂了熟食喂进饿人的嘴里。饿人咽了两次熟食才睁开眼睛,宣孟问:“你为什么饿成这个样子?”饿人答道:“我在绛县做贵族的仆役,回家又绝粮,羞于乞讨,而又憎恨自行窃取,所以到了这种地步。”宣孟给了饿人壶装的干粮和两块干肉,饿人拜了两次,磕头接受了,却不敢吃。宣孟问他原因,饿人答道:“刚才吃了觉得味道很美,我有老母,要把这些敬献给她吃。”宣孟说:“你把这些全部吃了,我再给你。”又给他一篮子饭,两束干肉和一百枚钱,离开了他到绛县去。过了三年,晋灵公想杀掉宣孟,在房里安排了士兵埋伏着,叫宣孟来喝酒。宣孟知道有伏兵后,酒饮到一半的时候出了门,晋灵公令房中士兵疾速追杀他,一个士兵跑得快,先追到宣孟,见了宣孟的面孔,说:“啊,原来是您呀!请让我为您回去而死。”宣孟说:“你叫什么名字?”此人一边往回跑,一边说道:“要问什么名字呢?我就是桑阴下的饿人啊!”回去和晋灵公的士兵对打而被杀死,宣孟得以逃脱。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德惠(感激恩惠)啊。所以帮助君子,君子将感谢他的福惠;帮助平凡人,平凡人将尽自己的力量来报答。对一个人有恩德,能使自己活下去,更何况施恩德给万人呢?所以说德治无小事,招怨也没有小事,怎么可以没有施恩而去除怨恨,尽力从他人那里谋来利益?给人利益者会得到报答,给人怨恨者将带来灾祸,内部有表现,外部就有相应的回报,不可以不谨慎啊。这就是《尚书》所说的“德治无小事”。《诗经》上说:“雄赳赳的武夫,是公侯的盾牌和城墙。”“人才济济,周文王得以安宁。”国君怎可不努力爱惜人才呢?
四、语言运用(15分)
15.“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根据所给提示填空。(4分)
示例:请子路代言:“心动不如行动。”
示例:请苏秦、张仪代言:“做个不可思议的沟通高手。”
(1)请庄子代言:“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孟子代言:“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然就是美 (2)执政为民
16.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转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5分)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_____
答案 是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的,它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17.如果举行古代文化名人评选,孟子顺利当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为孟子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80字。(内容须涉及孟子所处的时代,孟子的思想主张及意义,孟子的性格及论辩艺术)(6分)
颁奖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在距今二千三百多年前的那个遥远时代,静静的大地,奔腾的黄河,黑色的山峦……在那略显苍凉的天空下,诞生了一位与孔夫子齐名的伟大思想家——孟子。他背着“以民为本”的行囊,积极奔走于各国的诸侯王公之间,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而是为了替那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百姓们,争得一份“衣帛食肉”、“不饥不寒”的安乐与祥和。他那独具慧眼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堪称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明宝库中的一枝奇葩;那机智敏锐的论辩艺术和独立高尚的人格魅力,更不愧为两千年来士大夫中的楷模。
语文必修四辛德勒名单(节选)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四辛德勒名单(节选)同步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课内阅读,课外拓展,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琵琶行并序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琵琶行并序达标测试,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课内阅读,课外拓展,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表达题,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